刘 奇,刘 赫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113122)
2019年1月11日,《教育部 中央军委 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19〕1号)文件出台,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1]新大纲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十个方面对军事课提出了细致的规划和要求,规定各高校要切实保障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时、内容和要求的落实,以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这就为高职院校落实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军事理论课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应把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将该门课程的教育功能发挥好、运用好。
大学阶段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行为和思辨能力,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复杂化、国际形势的多样化,大学生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离。通过军事理论课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此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国内国外环境总体稳定,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社会上开始出现“享乐主义”等现象,很容易让学生忽略我国面临的潜在危机与不稳定因素。通过军事理论课可以让高职学生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居安思危,教育学生要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为己任,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普及军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2]。
军事理论课是培养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军事理论课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门可以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课程。学生们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操,可以重温历史带给我们国家的难以磨灭的印记,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
近些年来,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国家对军人的文化和学历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具有高学历的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通过军事理论课,可以为高职院校营造崇军尚武的氛围,让学生树立“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思想,同时更有利于把入伍的相关政策贯彻到学生中去,激发高职学生踊跃投身军营、携笔从戎的热情,树立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已经着手开始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军事课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军事理论教学课堂中,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这些问题阻碍了课程的实施,也制约了军事课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关于军事技能(军训)的普及度和认可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不能将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视为同等重要,存在着重军训轻理论的现象。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公共必修课,但是许多高校领导、教务部门、部分教师认为开设此门课程没有必要,在课时的设置和授课方式上仍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很多院校将军事理论排在晚自习或周末上课,或者采取礼堂讲座的授课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到《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教学课堂的效果,进而导致军事理论课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毫无地位可言,教育教学环境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4]。
军事理论课教学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必须做到基本概念讲准,基本原理讲透,基本内容求新,引用实例求真,不能脱离实际和前沿的军事科技来讲一些所谓的“过去时”。这就要求从事军事理论课的教师要对军事专业知识、军事历史发展、军事法规、军事经典战例、军事实时动态和军事敏感问题都有所掌握,要求很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很多是由行政机关人员、辅导员及一些教学系部老师构成,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较为年轻化,职称较低,这就会导致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很难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5]。此外,授课教师对于学校整体教学环境的认同感还不够,导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自控力和学习自主能力都相对较弱,且学校对于高职学生主要是从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两方面进行考察与培养,对于像军事理论课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从主观意愿上是不感兴趣的,而且很多学生对军事常识、新闻并不关注,又觉得该门课程对于未来的就业和工作用处不大,逐渐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观动力,导致课程教学的纪律性和实效性比较差。另外,个别教师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活跃,抓不住00后青年学生的眼球,以致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应付、敷衍的听课状态,使得课程本身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目的没有得以充分体现[6]。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军事课是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英雄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最佳途径。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作为青年一代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掌握国防基本常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的国防环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各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军事课的学科建设,将军事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组织、人员、教学设施、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强化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施和研究,将军事课的发展并入持续性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中[7]。
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鉴于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第一,应设立专职机构。高职院校应设立专职军事教研室或军事部,对军事课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切实完成该门学科规范化的管理。
第二,应配备专业化教师。各高职院校应按照学生总数,配备足额的专任教师。同时不断完善教师的准入机制,将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思想觉悟高的教师吸纳到军事课教师队伍中来,可以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辅导员教师编入兼职教师队伍中。并且,要与当地人防部、武装部以及驻军保持长期合作,邀请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人员到教师队伍中,以此来完善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结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的教师队伍。
第三,应完善进修培训计划。军事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有所区别,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们接收到的信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当前国内外军事发展情况。另外,可与其他院校建立交流平台,拓宽视野渠道,通过校校合作,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
第四,应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军事理论职称评定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初步将军事理论教师职称评定并入思政教师系列中,以此来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1.教学内容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五大部分,每个章节中分化出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在军事理论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下国际国内军事环境,在现有教学基础上,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以便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及时性。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书本教材为范围,以时代形势为背景,以相关常识为扩充,这样才能让军事理论课不流于普通理论教学,具有生动性、实效性等特点[8]。
2.教学方式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单一的多媒体PPT讲课方式并不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多媒体应用多元化。单纯的PPT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军事理论课教师不妨在授课中多插入一些图片、影像、短视频资料,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二是交流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成为“被接收方”,那么很难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共鸣,不妨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教学“受体”转变成教学“主体”,教师起到引导总结的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输出和讨论中完成知识架构,以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实操式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武装部或驻军建立友好关系,开展相关参观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实地感受军事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国防军事技能比赛。目前我省于2019年已经在各大专院校范围内举办相关技能比赛,学生们在军事技能竞技中,充分感受身披迷彩挥洒汗水的军事魅力。
四是开设军事类选修课。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军事类选修课,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军事类知识的兴趣[9]。
3.教学评议
军事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军事性,所以对军事理论课教师相关专业素养要求特别高。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对各高校的相关课程要进行严格的督导和评价。各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军事理论课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专业评议、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三方面客观系统地对每名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可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以此更好地激励相关教师队伍,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4、教学考核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军事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存在争议,因为学科“地位”不高,而且作为公共课涉及学生范围较大,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随堂考试或随堂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也不能真正地掌握教学情况,使得军事理论课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教育目的和作用[10]。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课程考核应该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三结合的考核方式,让国防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能根植于学生头脑,进而达到该学科的开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