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莲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113122)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让高职日语专业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日语相关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个人价值,就需要提高他们的日语能力。然而,当前高职在日语跨文化教学方面能力不强,教学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制约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日语跨文化教学上存在的缺失,并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具体如下。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交际、往来。之所以研究跨文化交际,是因为要培养人们的文化包容度,把握文化特性,实现积极的文化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是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接触,如果不能有效地跨文化交际,可能对自身及他人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只有不断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如今,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着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高职的跨文化教学却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分析和解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开慧者、教育者,在日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无比重要[2]。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部分来自于教师的传授,部分来自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积累。当前高职日语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缺乏出国留学的背景,没有真正体验过日本生活,对日本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并非全日语教学,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低;大量的理论教学替代了日语教学的实践环节,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过少等[3]。教师在高职学生日语学习上是启蒙者、引领者,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日语师资力量薄弱,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教师数量不足,积淀不够,难以有效地渗透和讲解日本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日本外教的缺乏也是这一问题的体现。
每个人学习实际上都有一个“目标”,上进的学生将其看作“目标”,不上进的学生将其看作“底线”。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学习目标设置不合理,或者说已经严重“畸形”。大部分学习日语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毕业,少部分是为了就业,真正为了将日语融会贯通,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比例偏少。而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课程多为考查课,因此,学生的心理目标“偏差”在这些科目的学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外期间学习日语的时间严重不足,课外学习内容偏向自我喜好,内容单一且多为虚构内容,语言使用上也与日常日语及职场日语使用有所不同,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正是因为学生的目标设置畸形,才使其缺乏足够的激励和学习动力,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重视,自主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无法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当前高职院校日语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基础日语放在首位[4],三年级所学内容仅仅是一二年级的升级版,只不过在基础难度系数上有提高,大部分教学内容仍旧围绕听说读写展开,着重于语言知识的教授[5],缺乏跨文化教学内容。此外,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含有跨文化知识的课程本身较少,且教学时长安排大多为一到两学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的了解,扩展学生对日本人文社会的知识面。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日语教材设置来看,实用性内容不多,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知识性内容,仅仅叙述现象和数据,而内容上扩展不够,对其深层的文化根源不予分析和进一步探索。因此,其内容很难吸引学生。学生难以通过教材学习了解足够的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知识,就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要了解日本文化,只能通过零散阅读、网络教学实现,会出现内容单一不全面等问题,影响了跨文化教学的系统性。由于无法有效、持续地积累日本文化,学习探索不够深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包容度、理解度,只有使学生从内心理解日本文化,感受日本文化的魅力,才能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学习的兴趣。总的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其一,举办专题讲座。聘请日语文化底蕴深厚的专家、学者进行跨文化学习讲座,讲座内容不仅限于日语语言、就业方向这样的“目的明确”的知识,更有日本的本土文化、社会特性、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等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跨文化学习习惯,建立完善的跨文化学习方法体系。
其二,加强中日文化对比。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日本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对比常态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认清差异,接受彼此的不同,才能更加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和行为。
其三,分析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讲授跨文化知识和差异讲授,进一步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学生通过课后查资料和课上讨论来探讨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能更深层次地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提高认知,扩大知识面。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其一,采取场景教学法。为了让学生熟悉日本文化,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加强跨文化认知。教学情境应设定多样化,不仅限定在学校,还可设定家庭、工作、就餐、购物、电商等等。在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加强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二,采取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或日本电视剧、电影、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表演,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理论的转化,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日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学生表演之后,教师需要激励性点评学生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中日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和水平。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日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日本文化元素,并且日本文化相关课程在学生三年日语学习中所占比例过小。为了提高日语跨文化教学效果,高职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增加一些日本文化方面的课程[6],诸如日本文化概论、日本电影史、日本礼仪与文化、日本文学、日语视听说等。增加这些课程不但可以完善日语课程体系,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内在知识储备和力量,能促进日语教学的深层次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日本文化相关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从一年级开始接触日本文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而后每学期都安排有不同方向的日本文化课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日本文化学习上的系统性和全局性。
当前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多媒体技术十分关键,其不但可以通过网络等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还能丰富学生的日本文化知识,了解日本的语言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多媒体获取的知识,往往偏向自己的喜好,内容略为单一,因此,需要一定的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定期为学生播放日本电影、日本访谈节目和日本纪录片等影音资料。通过对正宗的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多样的日本影音资料的观赏,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认知都将得以提升[7]。对那些教材中并未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日本的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解读,让学生通过一些小细节,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锻炼学生的日语基础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日语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转变教学重心。在日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8],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往知识教学模式,将文化导入、文化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语言知识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让日语变得更为“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将学生分组,对于一些中日文化差异,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而后通过让学生们上台发表小组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文化感知力,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9]。
其二,转变日语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日语教学的内容,组建课堂讲义编写组,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编写一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讲义或教材,融入更多的日本文化元素、社会生活元素,扭转知识面窄、知识点死的局面。
其三,转变日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是为了学生服务,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改趋势[10],采取体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更多的日本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日本文化,加强理解和包容,扩增视野和知识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十分庞大,可供学生学习的资源也很充分。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需加强实践演练[11]。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课堂教学、网站推荐、读物普及、电影欣赏、组织社团等方式,激励学生获取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能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安排讲演、组织竞赛、举办日本文化节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日语输出量。竞争环境和主动输出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自主吸收更多的日语文化和知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起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总的来说,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高职日语跨文化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语言能力,也是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接受包容能力。学生在真正的和外教或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语法使用不当、词汇量不足、“中国式日语”和文化现象不理解等等,这些可以使学生更切实地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由心而发地想提升自己的日语交际能力,这就是内在学习动力。此外,外教课堂也在跨文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教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语言、穿着、习惯和行动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外教在跨文化领域会更加敏锐地感受和发现不同文化的对比,加强教师与外教、学生与外教的交流对高职日语专业整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日语教学是高职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偏差、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原因,日语教学深度不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高职院校的“软肋”。高职学生将来大部分都要面临就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的求职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高校应该着力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度和包容度,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指出了当前高职日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改善办法,以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