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热木·阿合买提江 秦瑞坪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实验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生物科学这种研究生命科学的专业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生物科学野外实习课程作为室内实验课程的补充,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技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实践能力。但就当前我校野外实习模式来看,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发挥。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总结当前本校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模式在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够帮助到我院以后的野外实习实践活动,并且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贡献。[1]目前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
1.教学方式单调且固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人数较多的原因很容易出现一些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导致思路跟不上出现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等现象。除此之外,虽然是在野外实习,但还是没有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问老师答的枯燥学习模式,相当于把室内的教学方式搬到室外来讲。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且由于缺乏技巧方面的训练和支撑的教学途径,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体现。
2.实习内容的匮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生物科学专业会有很多基础性学科课程,而其中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这些课程都需要到户外观察和感受,而我院只进行了植物学科的野外实习。实习内容的局限性,不能让学生在擅长的部分中做更深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实习时长的安排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本应为时七天的野外实习压缩到三天之后,出现了因为赶时间而匆忙结束实习、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的现象。由于在野外实习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因此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量不足、印象不够深刻,导致转头就忘等问题。
4.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我院在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中有采集和制作标本、实习报告、平时表现三种考核方式。其中采集和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人制作5-10个不重复的标本和每组合作完成5个样本,并且每个人都要填写野外实习报告册。这种考核方式只是简单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但是每个学生以及小组之间几乎都是重复的内容和操作,且本该是实习中比较重要的过程性考核阶段——平时表现这一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有的内容都像老师提前画了一个“大饼”,所有学生按着描摹就好,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为了在野外实习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经过2018年的野外实习之后,本文从自身的学习经历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野外实习是一次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实习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原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用加强学科交叉的手段来打破学科壁垒。生物科学专业中有生态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是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探索的课程,因此用多种学科交叉融合来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实习中不仅要采集植物学,动物学的样本,此外还可以将生态学以及微生物学加入到实习内容中来,将水土和空气中的微生物等联系起来。既给学生创造了往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方向上多一点的了解和研究的条件,还可以为做科研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生物科学专业是一门需要把室内和室外观察相结合的专业。实验室里观察能够巩固和提升原有的知识,而野外实习可以扩大知识层面,从而打破室内观察的局限性。因此很多知识点需要室内实验和室外实习相结合才能得到巩固和扩展。在短短的野外实习中学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分散,从而达不到认真观察植物特征的目的。而室内外观察的结合,能够有助于学生弥补这方面的短板。要利用好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实习结束后带回来的样本或者利用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继续在实验室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来改变原来的老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必要时给予指导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比如:在野外实习中常常用双向互动、启发式教育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以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为例:四人一组或者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补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传统式教育中学院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综合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
1.科研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建议在实习中建立科研小组,科研小组不仅会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还能帮助发掘有科研潜能的学生。而且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学生会有竞争意识,向优秀的成员看齐,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组织各类竞赛
生物知识竞赛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比如地理科学、生物工程、植物保护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交流和拓展知识视野。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学生竞争性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还可以用抢答的方式。比如:在讲某一个植物的基本特征时让学生抢答,答对了的组会加分或者输掉的一组会留到最后捡垃圾的形式进行竞赛。不仅让学生之间有一个良性竞争,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2-4]
本田宗一郎说过这样一句话:“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我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若不与时俱进,不仅人会掉队,教学也会如此。在这个注重创新能力的社会中,若我们不随时更新知识体系,会被社会淘汰。若不转换教学方式将达不到预期的创新目标。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里,要善于利用有助于学习的一切资源。虽然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现在给大家带来很多的便利、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这种便利以及这些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到教学中。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微信公众号,将每年的野外实习与实践中学生自立创新项目实践成果分享推送,为本专业以后的学生提供更有力的参考。比如:在我们学院有旅游管理、地理科学、植物保护、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我们可以注册微信公众号平台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专业方面的原创作品用论文、小视频、摄影作品或者其他形式都展示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很多学生很喜欢摄影拍照,那么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摄影拍照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野外实习中应用,同时兴趣浓厚就更容易学到新知识(微信公众号不仅仅限于我们学院学生,还可以跟别的学院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除此之外,利用手机app(如植物的识花、形色等)超星平台、ppt(用ppt的形式总结,比如植物学中的植物的形态特征、种类和分布特征以及通过查阅植物志、检测表等来鉴定的结果)等分享学习经验,不仅可以打破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巩固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体系根据实习去之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实习过程的表现和实习结束后的学习成果三部分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科研小组和论文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发掘出有科研潜能的学生。[5]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熟悉制作标本过程和专业理论知以及在实习中的注意事项。之后安排一次对理论知识的小检测来提高对这次的野外实习重视度。有了理论知识基础才能联系实际来提高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制定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带着目标和兴趣去实习,以免因为迷茫浪费实习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小组分组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层次来分,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一起完成任务的团队。
比如:在去野外实习之前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占20%,平时分占20%,论文占35%,实习结束之后现场打分占25%。选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思路和脚步能与老师保持同步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学生,并且野外实习结束后要奖罚分明。
在实习过程中,随意拿几个标本来进行现场打分,可以在休息时间和坐车过程中进行,或者专门抽实习结束后的半天时间来进行检测学习成果。比如:在植物学实习中,提前准备好植物后随机抽两个植物让学生讲出其形态特征、种名和分布特征等,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有紧张感,从而增加对野外实习的重视程度和提高实习质量。实习过程中打平时分,平时分可以是两部分,一部分老师给学生打,另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来打。因为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学到了多少东西,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实习结束后,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可以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提前熟悉论文答辩过程,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表现得更自信和做到游刃有余。提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对自己早日定下目标,减少写毕业论文时迷茫和焦虑的情绪。
野外实习是学生亲近大自然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进一步地体验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生物科学专业离不开实践教育,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通过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利用好互联网学习资源,就可以培养学生在实习中的创新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