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杰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国家而言,国家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一般对象及具体问题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反映和认识,我国的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经历了由最初的传统安全观向新型安全观的转变。总体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不受威胁和破坏并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国家安全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基础,是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依托。
国家安全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和平”“安全”“和谐”等为内容的独特的国家观,这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全面统筹协调国家安全相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明确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既要有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也要有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国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大学生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主要力量,所以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抵御各种风险,提升其免疫力。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过多的保护,缺乏独立生活经历,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较少。这些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预科学院等5个学院50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薄弱,跟不上国情世情的变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校是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目前高校大学生大部分为“95”后、“00”后,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得高校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不够深刻,容易被境外势力利用而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根据前期调研的数据来看,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和外延的掌握比较全面的学生只占23.5%。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还处在“碎片化知识”层次,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框架。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领土安全、政治安全、主权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的国家安全,也包括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新的内容。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的主要阵地。课程设置方面,据调研所知,目前新疆开设有关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高校是通过军事理论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军训对学生开展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接触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非常有限,远远抵御不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行为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疆高校缺乏主讲国家安全教育的专业教师,部分思政教师对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也需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很难检测大学生掌握国家安全知识的真实水平。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是国家安全教育在校园文化中常常被忽略。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很少开展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电子屏上也很少滚动播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许多高校仍然只是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演讲、辩论等传统实践活动。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都是“95”后、“00”后,他们喜欢“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活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史馆,但是校史馆中展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相关内容却很少。高校应增加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展示,并且要经常更新教育内容,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提升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但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却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由于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不强,导致他们触碰法律红线,在无意中泄漏国家安全的相关信息。座谈中部分教师强调,有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特别是金钱的诱惑,会被网络中的境内外反动势力利用,为他们提供有报酬的服务。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但是有的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会对网友或者网上间谍轻易相信,所以需要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保护意识。
总体国家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只有认清大学生群体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要确保阵地不被击垮、腐化、侵占,就需要高校建立并完善有效的政治和领导责任体制机制。高校要高度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面临着严峻的斗争形势,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教育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民族观,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他们个性突出,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有独特的要求,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国家安全知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高校应充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例如,采取学生收集案例、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育。如,举行知识竞赛、学生自拍3-5分钟的警示教育微电影、实地参观、观看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被学生群体潜移默化地消化和吸收。最后,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定期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题党日活动,要把时事热点、世情国情等内容融入活动中。
教师是高校国家安全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其自身国家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国家安全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重视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多种途径引进“国家安全教育”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国家安全教育队伍结构。其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开设有关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应跟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要将新的《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等相关法律融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再次,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帮助教职工了解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新形势,提升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最后,鼓励教师走出去,定期对教师进行跨地区培训,让教师有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去教授学生,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提升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例如,通过校园的电子屏滚动播放“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标语,举办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海报设计比赛等方式,体现国家安全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有力推动校园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史馆,在其中展示一些与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图片、案例等,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使新生入学时就能感受到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其总体国家安全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享受网络资源丰富性的同时,也会由于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导致大学生自身受到毒害。调查数据显示,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超过学习时间的学生占到78.5%,所以,净化网络环境、重视网络领域安全对于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首先,教育学生对于网络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鉴别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要被西方的“糖衣炮弹”所蛊惑。其次,重视网络空间的管控技术的开发,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阻止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闯入,抵御西方间谍通过网络收集情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最后,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互联网技术,打破西方国家对于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垄断,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