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析

2021-12-29 09:21张豆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

张豆玉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可见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高度重视,彰显了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人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力量。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要对文化自信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就需将文化与自信拆开来看。自信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强调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时的信心”,是对从事某项实践活动及实现目标的信心,实践主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此项活动的信心,这种信心是一种能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二是“以能力为标志的个体关于自身的积极肯定的基本观念”,是对自身实现目标能力的确信,实践主体认为自己具备完成此项任务的能力。可以看出,信心和能力共同构成了自信,信心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要想自信,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有绝对的信心对自身认可,其次是自身具备良好的完成任务的能力,双管齐下,从而达到自信。而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最为核心的是价值观,是渗透人们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

虽然目前关于文化自信没有较为统一的界定,存在较多说法,但笔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和确认,以及对历史传统的认可和肯定,并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并在此过程中身体力行践行的积极态度。文化自信的内涵,首先表现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一种信念。而这种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其次,文化自信还体现为一种积极的状态。这种积极的状态体现在行为上,是对待自身文化保持认同感,并继承和发扬的积极状态。同时对于其他文化要做到扬弃,相互交流学习,将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二、实现文化自信的底气

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五千年历史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产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守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革命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核心,三者相辅相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一个国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慢慢的演变及传承,总结而成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民族精神的凝练表达。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大众的集体智慧,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表现在物质文化、伦理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发明和建筑等内容。铁犁牛耕、南方水田的开发,都江堰、坎儿井等农田水利的兴修等,都不断促进农业的大力发展;青铜铸造、冶铁铸造、瓷器的发明、精美的丝绸等,让手工业的发展异彩纷呈;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发明使中国文明享誉世界;雄伟的万里长城、赵州桥和卢沟桥、故宫等建筑工程是完美见证。伦理文化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规范。仁是“五常”之首,要有仁爱之心;义有道德、道义之意,义和道德有关;礼既是礼乐文明亦是礼节仪式;智是指能认识自我、辨别是非,同时能对福祸安危有认识和辨别能力;信不仅指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指做人要诚信。民俗文化有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服装服饰等方面。有庄重又热闹的春节、温馨浪漫的元宵节、寄托哀思的清明节,同时也有七夕节、端午节等节日;历久弥香的酒文化和茶文化;日渐流行的汉服、艳丽的少数民族服饰、风姿绰约的旗袍,这些都是民俗文化的代表。

(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各国优秀成果,逐渐积累形成的先进文化就是革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精神支柱。自信来自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革命文化是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先进文化思想,同西方列强和国内反动势力作斗争,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富有中国革命特色的先进文化,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爱国人士,林觉民、秋瑾、夏明翰等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奉献自己的一切,舍弃个人和小家庭的利益。永不屈服、前赴后继、对党忠诚、心怀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鲜活印证。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和有文化的社会公民为目标,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当代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农村最初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现在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上国际舞台,自主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扩大了国际影响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等措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向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干部楷模焦裕禄、扶贫干部黄文秀、心怀家国的黄大年、淡泊名利的张富清等等,都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楷模,是人民先进的代表。从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丰富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逐步引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三、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相继完成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任务和挑战。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文化自信置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中形成“四个自信”。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所以说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有效展现方式和传播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提炼出来,作为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指导。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自觉抵制不良文化,提高是非判断能力,自觉传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使人民大众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方向,增加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另外,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差异,积极学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为自己所用。

(三)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独特性,要树立文化自信,要在辩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正确地科学地分析总结前人的文化成果,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其次是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统一。在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创新文化内容。例如,近几年上映的《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题材的影片,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以新颖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出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感染力。

(四)鼓励青年承担起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需要每一位青年的努力和支持。首先需要扎实的知识积累。要积极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深刻全面学习和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学好历史、尊重历史,为我所用。加强对经典著作和经典文献的研读,储备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客观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借鉴有益成分抵制糟粕内容。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文化的交流和借鉴过程中保持理性的选择和批判态度。最后要积极践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青年自身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认真努力学习,坚定文化自信,以实现“中国梦”为人生航向,做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五)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华文化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微信、QQ群、微博等成为新闻舆论传播的有力载体,提供了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学习强国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我们要合理利用这类平台,扩大中华文化传播的范围,拉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获得大众的认同感。另外,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强化网络舆论治理,大力打击和严惩破坏网络环境之人,用法律手段净化网络空间。把握好时效性、适度性,积极采纳网民的合理化建议,提高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弘扬中华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新媒体环境。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文化
文化与人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