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基本路径探析

2021-12-29 03:08高贵和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实效性

高贵和

(安徽大学 团委,安徽 合肥 230601)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最终的教育实效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我们怎么教、用什么教,这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径。

一、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影响、引导和塑造,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人格品质,这种影响、引导和塑造的成效依赖于教育者依据的教育思想、输入的教育内容和使用的教育方法。 因此,思想、内容、方法的科学性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和应有之义,科学维度也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践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得以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一)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科学越彻底,越具有客观真理性,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正如恩格斯所说: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1]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他指出: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解决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

(二)教育内容的科学性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理论说服群众到理论掌握群众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就要求这种教育所输入的内容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真理性。 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11

思想政治教育要为时代服务,要解决人们在当下的思想困惑。 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有能引领时代发展的内容,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

(三)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发挥程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解决时代困惑、凝聚时代共识的科学体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 “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4]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充分认识各类受教育群体存在的差异,充分尊重不同类别群体的自身特点,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实效性。 在工作中要认真探索、潜心分析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把握教育规律,注重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凭空说教,而是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指出: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289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真正瞄准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求,解决实际问题。

二、道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基础条件

马克思说: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6]30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有其特殊性。 道德是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帮助人们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特殊的实践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是其题中之义。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与社会伦理规范的契合程度。 引导受教育者符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目标。

(一)教育者应是传道、弘道者

孔子有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是道德主体,并能自觉传播、弘扬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首先要做价值引领。 怎么引,往哪里引,教育者的道德水准以及行为的道德性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且这种道德素养应根源于主体从事的实践活动和参与的实践过程,而这种实践本身又是实现价值的行为。

教育强调知行合一,道德强调外化于行。 教育者的合乎道德性不仅在于其自身具有道德素养和理念,还在于其是否用合乎传统习俗和社会规范的道德标准去教育受教育者,并能矫正受教育者的不当言行。 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并使其行为选择、价值取向有所改变。

(二)受教育者应具有道德评判标准和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的道德水准,还受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影响。 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是多样化的,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其特征也是多样的。 在此背景下,合乎道德性的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 道德能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合理调节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个体的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习得社会观念,而能真正帮助其实现社会化的观念一定是社会公认的,是在每个人的发展需求上实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社会公德。 个体的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道德属性,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人。

(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应建构道德关系

相互尊重和信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就能因材施教; 受教育者尊重教育者,就能主动接受、习得并传播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是在对受教育者充分认识、评价的基础上,设定目标以影响、引导和改造受教育者。 而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极大地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诉求、价值和尊严,在道德层面上与其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以期获得受教育者的最大认同。

三、审美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价值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帮助受教育者习得真知灼见(也就是真),又要帮助受教育者认知公共道德(也就是善),还要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美的享受(也就是美)。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审美视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和信度。

(一)提高教育者的审美素养

教育者的审美素养包括两个方面: 对自我美的审视和对受教育者美的发现。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魅力。 真理的力量离不开人格魅力的支持。 教育者的良好形象、优雅谈吐和循循善诱的方式、言之有物的内容,整体构成了其人格魅力,这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统的说教方式往往针对受教育者的缺点和不足,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纳。 教育者要注重对受教育者优点的认知和评价,发现受教育者的美,进而获得受教育者的接受和主动融入。

(二)提升审美原则和方法的运用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让受教育者习得社会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思想性,又要注重艺术性,让教育者的观点言论“信言美”“美言信”; 既要注重理性思维,又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受教育者不仅感受到“被教育”,更感受到“被尊重”。 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美的体验过程。

(三)注重优美教育环境的打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是教育者提供给受教育者的硬件条件,要与受教育者的年龄、喜好等高度契合,以增强受教育者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人文环境不仅指现代经济、文化、科技等形成的文化氛围,更强调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营造的沟通氛围,这种氛围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心理环境需要有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潜力和动机,让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者的信息传导。

四、实践指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8]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魅力,更在于源于实践的理论能回归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绽放理论的光辉,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求真、求善、求美的目标,并检验教育的实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基本问题源于实践

马克思指出: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289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是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凭空臆想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不单单是思想问题,还有受教育者对于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对于现实的未知和不解。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积极主动发现来源于实践的问题、研究来源于实践的问题,进而解决来源于实践的问题,才能真正赢得受教育者,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9]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课题,并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设计符合受教育者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马克思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0]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也说: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螺旋式上升”。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实践,这又客观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检验标准源于实践

马克思说: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3]17这种精神武器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就是塑造社会共同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

世界瞬息万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方面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探索并解答实践引发的新的研究课题,对现实问题作出合理的理论阐释、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并在实践中检验成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6]16

科学性、道德性、审美性和实践指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要密切关注受教育者学习、生活实际,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启发人的自觉性,关心人的利益和需求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价值和能力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实效性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