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体性的误置”批判的技术实践真理之意义

2021-12-29 03:08李宏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海德格尔命题理论

李宏伟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真理”是哲学史的核心概念,也是哲学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各种探讨, 事实上无不关涉真理问题。 不仅哲学事关真理,科学更是以真理自居,我们常常称之为“科学真理”。 真理的哲学研究与真理的科学探讨不尽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真理形态——判断、命题或者理论。 把真理束缚、局限在“理念”或者“我思”的思想形式表达上,摒弃具体事务而以抽象概念作为真实存在,被怀特海称为“具体性的误置”,被杜威称为“哲学的谬误”。

一、“具体性的误置”的理论与实践根源

人类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多变的世界,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失败,在事物变化中寻求不变的秩序原则,这就是古希腊所说的“logos”或者我们当今所说的“逻辑”“规律”。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把哲学、科学的起源归于脱离生活实践的纯粹“思”之作用,抹煞了哲学、科学的生存实践前提和基础。 惊奇、好奇始源于外界事物的新变化新发现,带来的是新的生存风险或者新的生活对策,惊奇、好奇背后深层起支配作用的是生活实践问题。 波普尔说“科学始于问题”,但是问题不仅是科学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科学理论问题总归因于作为问题的生活实践,或者,总脱离不开生活实践的直接-间接影响与作用。

杜威把科学理论看作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备用工具,海德格尔认为理论不过是应对生活的技术筹划。 思想、理论不过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实践产物,而非远在彼岸天国的先验理念。 远古人类没有理论甚至没有文字,但不能说他们没有应对自然的生存经验知识,套用波兰尼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默会知识”。 人类生存的经验技艺,因为缺少普遍原则和抽象理论说明,不便于作为“显性知识”来“保存”和“传播”。 把丰富的经验知识抽象化所形成的理论,逐渐脱离了生活实践的具体性羁绊,获得了自身逻辑体系的独立发展,获得了独立生命。 但是正如胡塞尔所说,科学危机源于生活世界危机。 脱离了生活世界的意义赋予和经验呵护,科学或理论必然会陷于危机。

纷繁多变的现象世界之简单化、抽象化、数学化处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确定有序的理念-理论世界,满足了人们逃避自然风险的“确定性寻求”之愿望。 古希腊哲人对于理性、理论、科学的探求,一方面是由于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则是古代哲人的社会地位使然。 奴隶主耻于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智者的思考成为高高在上的尊贵活动。 按照柏拉图的“模仿说”,只有理念的桌子才是完善完满的,现实中的桌子总是不完美的,木匠打造一张桌子就是对桌子之理念的模仿。 桌子之理念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不可否认,但是桌子之理念总是来自生活实践,从根源上来讲理念是对于现实的模仿。 柏拉图把真理放置在理念天国,康德把真理放于先验世界,现实与理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倒转,“具体性的误置”是两千多年之哲学史最基本的“哲学的谬误”。

二、面对“哲学的谬误”的传统真理观局限

对于传统真理观,海德格尔用三个命题归结表达: 真理的“处所”是命题(判断); 真理的本质在于判断同它的对象相“符合”; 亚里士多德这位逻辑之父既把判断认作真理的源始处所,又率先把真理定义为“符合”。 “符合”真理观的“符合”说起来简单,但追问理论观念与实在事物两类不同事物的“符合”之真实含义,无法脱离实践活动,因为“纯粹思维”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答案。 笛卡儿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同,给出了明确划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不同结构,注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符合是没有出路的。 当我们强调真理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证明”一个或多个“什么”,意图在于使他人或者自己相信被“证明”的“什么”,或者,是在“给出”一个说服别人或者自己做出某种选择的理由。 实际上,如此言说,已经隐含着真理的外在世界根据,已经“标示”着主观思维走向社会实践的索引。

传统真理观的“符合”或者“反映”,隐含着认识论上的“镜子”或者“照相机”比喻,以主体与客体、思维与物质的二分对立为前提。 我们首先设定了主体与客体的二分对立,而后以实践或者其他作为构架贯通二者的桥梁,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也有所不足。 主体与客体、思维与物质有所不同,但不过是物质世界、人类实践的辩证发展结果。 我们既要看到主体、客体相分离设定的认识论价值和哲学意义,也要看到其内在缺陷和不足。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场内观”,西方生态学意义上的自然保护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分离基础上的“对象观”。 不可否认,对象研究的现代科学价值和自然改造意义,但是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更为源始和基础。

“符合”真理观以客观实在或者科学事实为根据,真理认识不再是模仿天国理念而是客观实在。 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与人无涉的世界只能是康德所谓的“物自体”。 康德把科学认识限定在现象界,走向了先验论的不可知论,传统真理观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 “具体性的误置”的哲学谬误和传统真理观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恪守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知识观,力求排除人的主观认识“干扰”,寻求确定性的理论形态或知识。

三、技术实践真理的活动揭示

真理问题的诸多理论探讨,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满意结果,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是不是真理的初始设定有问题,或者,对于真理的提问方式本身有问题? 不过,海德格尔不再在认识论的已有框架中兜圈子,把符合与证明活动联系起来,将真理纳入现象学、生存论,开启了存在论真理观研究的新路径。 存在与真理问题,在海德格尔看来本就是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人的在世着手。

不在精神、观念、概念中找寻真理的根据,而是在存在者本身的被揭示状态中说出它的所是。 强调的不是如此说出的概念、观念,而是存在者如此的被揭示活动。 从命题之真走向存在者之真,走向揭示活动的生存论基础。 不是要全盘否定命题的真理性意义,而是要追索真理的更为源始的基础,获得我们通常所说“真理”的意义根据。 对于命题的真,海德格尔常常称其为“正确”,以区别于奠基于揭示活动的生存论基础的真。

命题来源于存在者的被揭示状态,比如说“这把锤子是重的”,来源于我在使用过程的不顺手,我把它放弃不用等感受经验。 但是命题一旦形成,就确定了事物间的一种现成联系。 判断、命题并不以我们个人的源始性经验为基础,我们常常作为正确认识或者理论接受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的可接受性,就在于虽然不是我的直接感受经验,但是它作为前人经验并且经过了无数次证明,就成为真理性认识,理所当然地被我们接受采用。 理论来源于生活,理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理论的真理性根源于生活实践基础。 理论一旦忘却自己的生活世界基础,或者说遗忘了存在,那就是理论和生存的误置与颠倒。

如果说真理是基于此在的存在者被揭示状态,那么,由此会不会损害真理的客观性呢?不会,这是因为真理是对于存在者的揭示,而不是此在的任意胡为。 真理不是脱离此在揭示活动的“绝对客观”的现成真理,真理只能是此在在实践中认识、揭示的真理。 让真理降落人间,成为人的活动的揭示行为,传统真理观的“符合”困难不复存在。 可以说,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真理观的基本方向正确,对于认识生成的现象学分析以及真理本质揭示,给我们许多启发,对于传统真理观的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给出了富有新意的解决方向。 当然,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也有一些语焉不详的诗意化表述,对此我们大致也只能停留在美学欣赏而不可用于研究论证。 如果说,生活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基于技术实践,那么,若不打算流连于“诗意化”表述之中,似应打开技术实践真理的“黑箱”,探索技术实践真理的历史发展、内在结构与标准。

四、技术实践真理的创新意义

技术实践真理不是一个传统理论问题,缺少现成的概念及其理论方法。 技术实践真理的探讨,可以通过实践与文化的视角切入,弥合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裂隙,破除传统真理观的理论形态局限和束缚,拓展真理理解的实践意蕴和生存根基。

“具体性的误置”把真理的处所置放在概念、判断和命题,这也是传统真理观的基本观点。 不否认理论的真理性,但是需要清醒地认识理论真理性背后的实践根源和规定。 从科学的理论反思,转向科学的实践与文化根源的揭示,为科学理论向技术实践过渡做准备。 技术实践不是“座架”的自主天命,也不是无“思”的机械操作,它体现着社会实践的思想文化变迁的脉络,技术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文化成果。 科学与技术具有相同的人类生存实践根源基础,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相互贯通的实践与文化桥梁。

自然界与人类实践是辩证发展的,基于自然界与人类实践之上的技术实践真理也是历史发展的。 从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真理观到技术审美、生态文明发展观,大致勾勒出技术实践真理从理论到实践、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技术实践真理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复杂结构体系。 技术实践真理是人与对象物之间实践关系的活动揭示,在技术的时间视野与空间筹划中得到具体规定,而非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抽象真理。

真理的“具体性的误置”在于其“心”“思”设定,技术实践真理不仅要揭示科学理论的技术实践根源,更要深掘“心”“思”背后的身体活动的认知意义。 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言说,在你的思想和感情的背后,有一个有权力的王,一个不知名的圣哲……它便是你的肉体。 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原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到尼采的权力意志的身体发现过程,是身体活动对于“心”“思”作用的认识论颠倒,也是“具体性的误置”的根本性翻转。

技术实践真理作为传统真理的拓展,具有历史维度的过程性、生活世界的现实性、真理形态的具体性特点,突出强调真理揭示的动态过程、真理根基的生活基础、真理表现的实践体现。 技术实践真理看重的不是纯粹的理论认识,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还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与“应当”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和谐。 技术实践真理不仅追问“是什么”,更强调“应当怎样”,致力于人类实践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海德格尔命题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神秘的混沌理论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海德格尔的《建筑·居住·思想》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