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新闻教育的变革路径

2021-12-29 01:35邢旭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教育

邢旭东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在新闻传媒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的人类脑力劳动,使得人类从程序化、重复化的工作环节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造力与挑战性的工作。人工智能可以独立写作新闻报道,就是“结合了计算机的算法程序,对海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挖掘,然后采用智能算法程序自动生成新闻稿件”[1]。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价值的挖掘、新闻事实的核对等环节,辅助人类记者。一些传媒巨头,如新华社、腾讯网、谷歌、美联社、路透社等,前几年就已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新闻采、编、播的各个环节,从而变革了媒体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媒体的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是“一门科学,让机器人做人类需要智能才能完成的事”[2],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模仿人类的大脑思维活动。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两个大类。强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电子化的智慧生命,具有自我意识,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能够从事人类几乎所有的脑力劳动。弱人工智能,是指能够模仿人类部分脑力活动的工具,但是,不具备自我意识,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只要设计得看起来像具有智慧即可”[3]。强人工智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在未来数十年,实现的概率很小。目前投入实际应用的,都是弱人工智能。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挑战和机遇,还不用担心生存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本文的探讨,也是基于弱人工智能展开的,探讨有限的人工智慧给新闻教育带来的变革和启示。

一、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才应该具备的素养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新闻行业,即将在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给新闻传媒业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为了适应智能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新闻媒体对人才的要求,也必将发生显著的改变。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技能,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一)深度分析新闻事件,成为记者的核心技能

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新闻人工智能都可以参与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高效率和低成本是人类很难企及的。腾讯的智能程序“DreamWriter”每个季度可以发布数万篇财经报道。新华社的“媒体大脑”平台“每天可监测300 万个网站、7 000万篇文章”。[4]

但是在弱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机器人还没有自我意识,还不能真正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无法真正解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社会价值。只有人类自身,才可以真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伦理等不同的方面,来透析新闻事件的原因与后果,真正理解新闻事件带给社会的影响,并且指出新闻事件对于个体与群体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值得追求的还是应该避免的。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将成为记者编辑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只要具备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还没有出现,机器人就无法真正解读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与评价,将是人类新闻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所在。

(二)理解人工智能,胜任人机协作的工作模式

在将来的新闻机构中,新闻工作者需要和人工智能紧密合作,才能高效出色地完成新闻工作。“人机协同有助于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健康发展。”[5]弱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是相当有限的。记者与编辑,只有对人工智能原理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掌握与人工智能高效合作的方式。同时,在人机协作的工作模式中,人类将会依据新闻机构的价值偏好和工作方式,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训练,使其更好地赋能新闻传媒行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发布的新兴职业中,“人工智能培训师”这一职业已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工智能培训师”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还需要通过耐心的训练,将人类的价值观与知识技能,传授给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记者与编辑将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训人工智能,引导人工智能学习新闻工作的方法,并且按照人类的价值观从事新闻工作。

(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人类的价值

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更好地引导舆论。新闻工作的创新,体现在新闻采访、内容创作、新闻评论、信息分发、舆论引导等各个环节。弱工人智能时代,由于新闻机器人只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工作,因此,还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尽管人工智能按照一定的运算方式,能够产生一些在人类看来具有新意的东西,但是人工智能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创新,更无法理解创新带给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新闻传媒行业的重大发现与创新,还是需要人类自身来完成。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类自身的价值,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新闻工作者的创新,可以是新的内容表现形式、新的媒体互动方式、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等。

(四)提升新闻现场采访能力,体现人类的尊严

“需要沟通、同理心以及我们期待从人类身上获得感情的工作,也不会很快被机器人取代”[6]。新闻现场采访活动,就是此类工作。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机器人不具备真正的理解能力,也缺少新闻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即便机器人具备了人类的外貌特征,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记录被采访者的回答,但是其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新闻事件对于自身、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更不可能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只有人类,才会去分析判断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才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新的疑问,才会与新闻现场的人物和事件产生深层次的互动,同时在采访中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这些因果分析、价值判断能力以及情绪波动,建构了人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独特魅力,是弱人工智能根本不具备的特质,也是人类新闻工作者捍卫自身尊严的有效手段。

二、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教育的变革路径

“人工智能是引领现代教育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深刻地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考的教育形式。”[7]因此,新闻教育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其变革方向,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提升自己的新闻创作、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能力。新闻教育者也需要反思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一)新闻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的转变

目标与理念是教育的战略风向标,预示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由于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教育影响深远”[8],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新闻教育需要及时调整目标与理念,从战略层面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1.确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新闻教育理念中,人和机器之间、内容与技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人工智能渗透进入新闻传媒行业之后,二者之间的鸿沟与独立性将变得模糊甚至消失,新闻人和智能机器人的角色,会逐渐融合在一起,双方将展开紧密的合作。此外,内容和技术之间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泾渭分明,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就可以给媒体带来海量的新闻内容,真正实现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图景。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对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有着相当认知、能够和智慧机器进行合作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理解甚至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洞悉科技发展给传媒业带来的短期以及长远的影响。

2.新闻教育需要高度和前瞻性

传播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传播模式,也在快速变革。新闻教育如果基于过去和现在的知识、经验来展开,很容易与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脱节,从而成为过时的东西。因此,新闻教育必须具备相当的高度和前瞻性,更多地面向世界、面向科技、面向未来。新闻教育的高度和前瞻性,首先体现在哲学思维上。通过强化学生对于马列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从哲学层面理解人类与智慧机器之间的关系,从哲学层面理解媒介技术和媒介内容之间的联系。其次,引导学生去发现技术背后的哲学原理,引导学生发现传播技术演变的规律,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容不迫地应对科学技术给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3.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新闻教育都在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考核方法,乃至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都还无法充分体现出创新的特点,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这些东西的价值已经在逐渐的褪色,因为越来越多的可以模式化、程序化的采编播工作,已经从人类的手中转移到了人工智能的手中。人类更大的价值,在于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新闻工作的效率和传播效果。因此,高校的新闻教育,应该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一些了,关键是要去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优化和突破现有创新教育的理论与经验。

(二)新闻学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

教育目标与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来实现。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需要不断优化与创新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教育需求。

1.数学与编程,成为必修课程

人工智能的核心架构,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需要熟悉很多简单的数学概念:张量、张量运算、微分、梯度下降等”[9]。不能理解数学概念与模型,就无法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新闻专业的学生,只有对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对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具备深入而清晰的认识。此外,人工智能的实现,又必须依赖计算机编程。新闻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能,才可能有效地展开人机协作。享誉全球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甚至针对新闻工作者开设了数据培训课程“Lede”,主要培训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及大数据分析能力。

2.融合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探析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一门人文学科,其实就是看待人类社会和新闻事件的一个透镜,不同的学科构成了观察人类社会的不同透镜。新闻从业者透过不同的学科去分析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分析事件的本质,探析新闻事件产生的多重原因及多重影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商学院、国际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合作了双硕士学位项目,打破了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具有多层次学科知识的新闻人才”[10]。学生只有具备了多种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分析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好地揭示新闻事件的价值和意义。

3.增大科技类课程的比例

“新闻教育要占据人工智能融入的主导权,需打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界限,构建开放包容的新闻专业课程体系。”[11]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传媒行业之后,数据新闻的写作、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智能化信息的分发等明显携带技术特征的工作,都需要新闻记者和编辑去完成。仅仅依靠纸、笔和相机,新闻从业者已经很难胜任自身的工作。在智能化的编辑部,文字与技术工作,已经高度融合在一起。在“智联招聘”等人才网站,不难发现,许多单位在招聘网站编辑时,不仅仅对新闻技能有要求,而且期待应聘者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编程、制作网页、管理网站等。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新闻教育中,需要加大科技类课程的比例。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原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服务器管理等科技类课程,都应该有所涉及。

4.强化社交能力与采访能力的培养

即便人类比较容易实现的社会交往与现场采访,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也是极其困难的。绝大多数人类,不太愿意同冷冰冰的机器互动和对话,更不可能真正与机器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即便将来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后,许多人可能还是更愿意和同类而非机器人交流沟通。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强化社交能力和采访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类相对于智能机器的优势与尊严,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新闻教育的价值。社交能力和采访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进行多层次的社会调研、沟通交流和新闻采访。这种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相对固定的理念与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实现教学目标与理念,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构建多媒体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人工智能的运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抽象性,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不借助实验室平台,学生是很难有直观感受的,更谈不上真正理解。学生只有通过实验室的亲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对人工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和完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同北大方正合作,创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媒体未来实验室”,为学生搭建了操控与研究新闻人工智能的平台。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了大数据与精准传播实验室,同样也为学生接触新闻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校内实践平台。

2.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新闻人才

高校与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运作得当,对双方都有裨益,这个规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和业界的人士所认可。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遵循这一规律。只不过,学校和传媒机构,对此还不够重视,也还没有摸索出有效的合作模式。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学校要与传媒机构紧密联系与交流,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其次,应该经常请各类传媒机构、广告公司、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机构的一线从业人员,给教师和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新技术给新闻行业带来的变革。最为关键的是,学校要积极同各类网络媒体联系,为他们搭建专业实践的平台。

3.前沿课程教学,确立学生主导模式

现有的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明显滞后于快速变化的行业形式。如果让高校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新闻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那么,教师可能在付出多年巨大的努力之后,会发现自己讲授的许多知识已经过时了。此外,新闻人工智能涉及的知识领域实在太广泛了,涵盖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美学、新闻学、传播学等至少十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技能,新闻专业很难配置如此庞杂的教学资源,与其让教师去讲授相关领域的知识,还不如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隐身在幕后,充当激励者、协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实际上,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编程知识之后,只要有足够的兴趣,一些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追踪和探索新闻人工智能的前沿理论和技术。

三、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教育者的视野,需要具备相当的高度与前瞻性,能够洞悉人工智能给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带来的长远而深刻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应对。高校新闻专业作为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需要及时地调整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培养出能够与人工智能进行人机协作、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人类自身优势与尊严的新闻人才。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人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