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奎
(新民市第二高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线,提倡利用多种有效策略进行教学创新。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为主,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培养他们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推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以强身健体、了解体育文化与精神为主要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技能,指导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健康生活理念、良好思想品行。在学业较重的高中阶段,体育课时较少,要利用好体育课的时间去达到训练效果。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探寻新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设快乐的体育课堂,注重项目式、游戏、竞赛等方式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快乐体育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训练活动中融入目标性强的项目式活动、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竞争性质的比赛活动,可以降低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排斥感,有助于增强他们参与训练活动的动力,使他们高效地完成训练任务,这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
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知,对他们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应用项目式的活动方法,提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可以使他们快速、深入地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潜力开发非常有利。如篮球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拍、传、运、投等基本的技能,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则。对这些内容进行划分,明确单个项目的内容、目标、执行方式。在基本技能方面,可以先示范性讲解传球、运球和投球的动作姿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如何控制手腕、手指的力道等。然后,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地讨论和训练,共同探讨技巧和需要规避的问题。最后,观察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运用情况,指导他们快速地掌握动作要领。这样,使学生带着目的去训练,能够提升他们训练的专注度,改变自由练习时的懒散心理,营造出积极的训练氛围。
高中生课业繁重,心理压力很大,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释放方式。体育课堂上将训练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释放学生内心的压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益处。如可以借助篮球场地,使男生和女生分开,各自组成小队,每个队内至少有10 个人,站成纵队排列,前后两人的间隔为一个手臂的长度,两脚分开站立,排头的队员用滚的方式让篮球穿过每一位队员的跨下,排头的队员在放开篮球之后要迅速地跑到队尾去抓住篮球,并从头顶将球传回队首。这个过程中不能出现球跑出队伍之外的情况。若是出现,则从头再来,直到一次性通过为止。这样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相互信任和相互鼓励的意识,使他们从游戏中体会体育的魅力,身心处于愉悦的状态。
大多数高中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内心渴望成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地应用竞赛形式来开展模块化的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加强日常训练,逐步培养他们坚持锻炼的习惯。在以羽毛球为主题的课堂上,当学生完成了热身训练活动之后,可以按照每组8 人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自定规则和裁判,比赛过程中巡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观察他们的发球、接球等情况,记录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作为比赛后总结中实施针对性指导的依据。之后,根据记录情况再分别开展单项技能的竞赛活动,挑选出每项技能中的拔尖人才,组成监督训练小组,帮助和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的竞赛可以快速发现学生擅长的技能,指导学生取长补短地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训练水平。
在调动了学生的训练兴趣之后,要让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成就感,就必须要结合他们实际的运动能力为他们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这就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定有层次性的训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梯度地训练,让他们在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积极地训练,这样既可以指导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指导,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挑战极限中成长。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这就需要利用分层教学的理念,凸显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运动的个性特色,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部分学生会无法达到训练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要降低标准,让他们在完成能力范围内的训练任务这一基础上,尝试进行拔高练习,鼓励他们冲破自身的训练极限。如在田径训练中,学生的体能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800 米的训练,有些学生跑完全程则会耗费所有的体力,部分学生跑到半程便已经坚持不下去。参考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专项的体能训练,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制定阶段性的训练目标,让他们逐层提高训练难度,从中了解自身的水平与不足,促使其不断地突破自己。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困难,还能找到有效的训练方式,在成就感的驱使下能不断地提高训练水平。
相对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体育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并不是单一动作上的理解,而是需要学生记住一些细小的运动规则,如果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不够高,那么很难及时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深刻地记忆体育理论知识,指导他们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弥补不足上。如在乒乓球的训练中,要让学生掌握正式比赛场上规范的发球动作、哪些算是有效分、哪些是无效分等知识,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精细化讲解动作要领,让他们在观察中掌握每一个分步动作,提醒他们抓住细节,指导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技巧,组织分析多个比赛视频,找出视频中犯规的动作,加深印象。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记忆,可以让他们进行全方位地思考与学习,改变无效的练习模式,促使他们进入到有智慧的训练模式中,提升训练效率。
高中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会为自己设定一些目标,并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或许结果并未达到预期,但也收获了其他层面的知识。在体育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时,要依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直接向学生展示各种级别难度的训练任务,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相应的任务,促使他们进入到挑战自我的状态中。这样,不仅能够了解所有学生在某个项目上的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找到补足的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如在掷铅球的训练中,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首次投掷铅球的距离,拍下每位学生完成整套动作的视频,讲述标准的姿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他们观看自身的投球视频并与标准的动作进行对比,针对不标准之处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十分钟的自由练习和合作讨论时间,之后再进行一次集体测验。针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突破性训练,针对成绩没有变化的学生,再实施动作上的细致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练习的诀窍。这样的分层训练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促使他们专门针对弱项加强练习,突出了教学的整体性。
在有层次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训练活动中,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技能,仍只是满足了他们的身体发展需求。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运动技巧指导,还包含体育文化的传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开展有效的训练,还需要注重增强训练活动的综合性,将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中生要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他们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很多人自动放弃了体育课堂之外的训练。当内心出现焦灼、烦躁的情绪时,他们有时不知道怎样去释放。为此,在体育课堂上应加强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当做释放内心情绪的方式,既能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又能促使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在热身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将内心焦躁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用喊的方式,也可以用运动的方式。要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把热身活动当做一种释放方式,当学生完成释放之后,再让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体育训练。如在短跑训练中,可以指导学生将终点看作进入大学的一扇门,只要穿过这扇门就能到达新的领域,以此增强信心,提升爆发力,使他们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考核不是单一的以知识掌握多少为主,还包括对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体育课程中包含对学生品行、思想等方面的培育,但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对高中体育课堂进行创新时,需要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体育精神,端正品行。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如借助篮球、足球、排球教学,使学生懂得团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播放女排夺冠的视频,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使其明白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进而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下,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指导学生了解多样的体育文化,可以丰富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体育实质,丰富文化内涵。如在掌握“跳箱”的技能时,很多学生往往会畏惧这项运动,缺乏勇气,不够果敢。在结束了详细动作的讲解之后,我安排他们进行了由低到高的训练,逐步地增加试跳的高度,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让他们在反复观察与练习中增加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果断、勇敢、坚强的品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型比赛场上令人震撼的视频,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讲述体育赛场上的各种规则、文化符号等,向他们展示体育与政治、经济、科技等之间的联系,使其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培养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养成遵守体育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要丰富课堂训练形式,注重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