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东北育才学校)
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同。深度学习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学习的有效模式,实现学生品德的真实成长,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在把握学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学习的路径。
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学习,就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的结合点,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要不要见义勇为”“背着沉重的书包,上车是否应该让座”等,以此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提升道德素养。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短的课前演讲,如在开展“法律小讲堂”活动时,引导学生搜集央视《法治在线》《焦点访谈》栏目中的案例进行宣讲。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传统文化、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祖国点个赞”课前演讲活动。这样的课前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概括、表达、分析、归类,在交流、评价中提升了道德价值判断能力。
道德源于生活,内化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才能提升道德认知,提高道德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也就是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体验方法帮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取体验,如角色体验、亲身体验、移情体验、反思体验等。
在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倡导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加深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功的小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规划和引导,在实践中完善、优化。教师可以从一年级开始规划、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分享倾听、分析归类、整理概括开始,担任小组长、汇报员、材料员、记录员,承担不同任务。
例如,在教学“我们去旅行”一课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时安排依次介绍不同城市,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将各个城市分散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中,采用切块拼接法和共学法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小组作业,这样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思维能够使人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从学生过去的生活、现实的生活、他人的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结合点,使学生形成独立应对问题的思考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在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可通过课前学习单、录制微课等形式将学习任务前置,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但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为学生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和预热。
在教学中,对问题逐层的深入分析是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重视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问“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的认同式问题,改问“你是怎么认为的”“你的观点是怎样的”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将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
教师还要抓住学生思维生成的契机,把学生从“偶发”的“教学意外”引导到“问题解决”之中。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进行合作探究,各小组利用圆圈图收集整理资料。一个小组分别从蒙古族的衣、食、住、行、节日、音乐(乐器)、舞蹈、语言、特产、图腾、与汉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相关问题:“老师,我也是蒙古族,但我不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意外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新的探究问题: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什么大都在中国边疆地带?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也是蒙古族,可我不会,为什么呢?为什么辽宁省不是自治区,却有很多个少数民族?……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也可以作为实践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和探究。教师要善于抓住意料之外的细节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思维结果的呈现,关注学生的有效表达。学生汇报展示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要求学生用书面语言组织汇报,注意语言的精炼与简洁。例如“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我们的观点是……”“这是我们组共同探究的结果,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我的观点与他不同,我认为……”等。教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表达”,给予学生规范的语言范式让学生“会表达”,汇报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使学生在有效表达中深化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鲁洁先生说:“不能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是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每学年将10%的课时作为实践课,实现学科实践与教学、生活相融合。例如,一年级开展“我给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动,二年级开展“我们爱玩的游戏”活动,三年级开展“我家乡的特产”活动,四年级开展“我是小小出版商”活动,五年级开展“世界这么大,我想走一走”活动。这些活动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多种形式进行,如手抄报、思维导图、PPT、视频等,把有边界的课堂与无边界的生活实践相连接,做到源于生活,为了生活。
此外,我们倡导跨学科的主题融合学习,这是一项提高学生深度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融合教学的具体环节包括: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各年组螺旋上升的研究主题—学生搜集汇总资料—制作展板呈现—室外展示参观—舞台表演升华。项目化主题学习促进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学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为日常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开展深度学习活动,以深度学习的逻辑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和深刻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到生活与学习场景中。期待这样的深度学习更多地发生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润泽儿童的心灵,让学习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