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仙
(浙江省安吉县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313300)
创设模拟现实的“购物”情境,适合一年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将“购物”情境设计为数学活动引入课堂,借助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入体会“破十法”。活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课前将班级桌椅排成U字形。
物品准备:(1)可供“出售”的“商品”,数量是班级人数的一半;(2)标好商品价格,每件商品的“售价”为1~9元不等;(3)人民币样币若干。
人员准备:根据人数,将班级学生分成A、B 两个大组。
【活动过程】
(一)班级分组,明确任务
1.角色分组:以大组为单位,一组为顾客组,另一组为老板组,每位“老板”选择一样商品来卖。
2.分发样币:顾客组每人拿到一张10元、一张5元的样币,老板组每人拿到4张1元的样币。
3.任务要求:每位“顾客”买一样商品。买卖过程中,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付钱的,并且计算出自己还剩多少钱。
(二)首次购物,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老板组的学生站在各自的“摊位”前,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吆喝叫卖,吸引顾客购买,顾客组的学生“购买”物品,双方用样币付钱、找钱。买卖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位“顾客”和“老板”在“交易”时,钱数是否正确。
(三)交流探索,发现规律
买卖结束后学生回到位置上,教师请顾客组的学生介绍:自己原来有几元样币,买了价值几元钱的物品,现在还剩几元?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算式分成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组进行板书。
15-1=14 15-6=9
15-2=13 15-7=8
15-3=12 15-8=7
15-4=11 15-9=6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如果物品价格少于5 元,可以用5元去付钱,这时列出的都是不退位减法算式。而当物品价格高于5元时,就要用10元去付钱了,这时列出的都是退位减法算式。结合算式可以得到规律:如果是不退位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果是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就先用10 去减,再将剩下的钱数加上手里的5 元钱,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结果。
(四)再次购物,总结规律
1.身份互换:顾客组与老板组的学生互换身份,再次购物。
2.活动要求:购物规则、购物过程同首次,但在本次活动中要记录活动过程。
原来有( )元,买了( )元的物品,还剩( )元。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次购物的过程与结果。如,购买的物品的价格是9元时,列出的算式是15-9,计算经历的过程是“10-9+5”,也就是1+5=6,结合情境解释过程为:付10元,找回1元,和5元合并起来是 6 元。同样,15-8 的结果是 2+5,15-7 的结果是3+5……
引导学生发现:用“退位减法”计算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都是先用10减去商品的价格,再加上手里的5元钱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理解了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在讨论质疑中明理,学得深入,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