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增强情感融入提升教育价值探析

2021-12-29 00:1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课入党态度

林 伟 涛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高校党课作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培训效果,直接关系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关注的重点在于知识认知;而高校党课培训的重点,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塑造。如何改进高校党课教学设计,提升高校党课教学效果,值得高校党课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重认知轻情感:高校党课教学不可回避之伤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问题,导致高校党课教育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党课班级人数较多,有的甚至超过100人,大班授课的方式决定了教师难以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师生互动方式,只能采取单向灌输式、“一言堂”讲授法进行传统课堂教学。重灌输轻启发的结果,直接导致党课忽视了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忽略了党课教学的思辨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双向性,学生对党课知识的接受度低。同时,由于高校党课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与学生自身结合不够、与当代学生生活经验脱离,没有亲切感,很多学生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相关知识,也产生不了情感共鸣。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的党课教学倾向,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难以养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课学习后还是同样缺乏对党的情感认同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认定,党课培训的结果是有时培养了一批能够背诵共产主义原理但却没有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1]。

常规的教学设计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如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把人的学习过程看作是计算机信息的处理过程,构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ID2、何克抗提出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李克东谢幼如提出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等,都是以认知为核心,侧重对知识的学习。高校党课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这些知识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了解和涉及;而是要注重于解决“信不信”并进而解决“做不做”的问题。传统概念中采用认知为主的方式对党课进行教学设计,能达成“认知了解”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校党课要提升教学效果,真正达成对党情感认同的教学目标,势必要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认定,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对党情感认同:高校党课教学不可或缺之要

政治、人文类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指导其具体行为的内在理念,即认知了解、情感共鸣、行为实践[2],从“知道”逐步走向“体道”,做到知行统一[3]118。高校党课教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其教学效果的目标也应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十条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高校党课教育,目的是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这一教学目的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第一是要“懂得”,这是认知了解层面的要求,即首先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要了解和掌握;第二是要 “帮助端正入党动机”,这是情感态度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对党的信赖,认同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等;第三是“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这是价值观层面的要求,从效果长远的角度,也即行为实践方面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后,就要按照党员的条件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党课可以将知识掌握、情感认同、行为实践确定为三维目标。

高校党课教学目标本身就应该以情感目标,或者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首要和根本的目标,这是党课的德育功能所决定的。由于高校党课中的部分内容与高校“两课”内容有重叠交叉的地方,实际上很多认知维度的内容已经被K12阶段的德育课以及高校“两课”必修课所涵盖,经过多年的反复学习,学生多多少少已经掌握了部分党的知识。如果高校党课仅要求学生掌握党的知识,那显然属于低层次的认知要求。高校党课教学不仅仅要解决“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并进而解决“做不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党课教学培训的有效性体现在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的接受、对党情感的认同、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定以及自身行为的遵循上,这是一个从知识认知到情感认同、从情感认同到信仰认定、从信仰认定到行为遵循,由浅入深、知行统一的过程。高校党课情感目标,也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将制约着知识掌握、信仰认定和行为遵循的实现程度,可以说情感目标决定着高校党课的教学成败。因此,高校党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情感认同,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党性观念。

三、情感教学设计:高校党课教学不可阻挡之势

情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中的核心内容[4]。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占据主要的地位。“人类的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374。”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形成、体现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由于个人所具有的特殊性,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生理、性格、个性、兴趣和品德等等, 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差异之上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高级属性的培养。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党课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开展党课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独立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重要范畴。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态度是带有情感成分的行为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这三者都统一到情感上,因而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统称“情感教学”,针对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设计也可称之为情感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分类来看,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教学设计就是要通过设计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达成包括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各方面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相对难以编写和测量,一直以来研究者及教学实践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及评价未给予充分重视。直到20世纪末期,学术界才将情感与知觉、学习、记忆等共同作为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6]。我国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了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中,2014年以来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其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也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7]。从这个意义出发,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达成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活动的子范畴。

四、高校党课情感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一般要解决下面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出发思考为什么要学;二是学什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要学什么内容;三是如何学,为了达成目标,应提供什么环境和资源,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策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四是如何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分析经典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五个方面的要素。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习内容分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学习评价设计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以此为借鉴,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党课教学设计可从这五个要素着手进行设计。

(一)前期分析

一是学习者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关键目标;从产品的角度,情感化设计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因此,确定学习者的情感需求是情感化教学设计的基础。高校党课教学对象是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群体。从情感上看,他们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一般对党有朴素的感情;从态度上看,他们应该对党课专题内容比较重视,期望通过党课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从学习动机看,他们有主动学习党的知识的强烈要求和获得知识的愿望[8]。

二是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关键是确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情感教学目标表述要具体说明学生在某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该干些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学生在什么情境中、通过什么活动、表现出什么态度、做出什么行为。要使用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区分、比较、使用等词语。

三是学习内容分析。这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要在厘清知识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学习内容中哪些知识点可以进行情感教学,分析知识点所蕴含的是显性或隐性的情感因素,分析确定每个知识点要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选取适当的教材或素材支撑。

(二)学习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这种观念,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线上学习由于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培养情感,而线下学习正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从这个角度出发,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学习环境比较适合情感化教学的环境要求。线上要提供学习平台,并且提供充足的学习支持资源,同时要提供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工具;线下方面也要提供多媒体环境。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从大脑本能层反应角度出发,要带给学生愉快的用户体验,比如线上学习平台的易用性、获取资源的便捷性等,使学生情感上感到愉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三)学习资源设计

语言、图片、PPT、多媒体视频等学习资源中,多媒体视频所蕴含的信息量最大,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最为丰富;观看多媒体视频可以促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激发学习者动机,提高学习者效率。多媒体视频还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党课教学质量,比如讲授党的历史,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但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方式再现历史情境,达到渲染气氛、营造教学情境的作用。因此,视频资源应该最适合作为情感教学的资源。从大脑本能层反应出发,视频制作要遵循电视编导与制作理论,比如视频画面的构图、黄金分割点的使用、镜头的切换等要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行为层层面,利用视频的重复播放、视觉强化特性等,对一些关键知识点反复出现强化识记,帮助学生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反思层层面,通过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用真实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在教学过程设计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思考、探究、反思,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设计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普遍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知识掌握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在课前先行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方式。课中,侧重提升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情感教学具有情境性,设置一定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贴近生活,引发共鸣。一是可以应用情境—陶冶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下集中精神学习、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达到情感教学目的[9]135。二是可以应用案例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案例教学法由哈佛法律学院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首创,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创设情景,通过对案例的了解、思考、分析、论辩,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参与、体会、感悟、内化,从而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小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朋辈交流胜于长者说教。

(五)学习评价设计

情感的评价有特殊性,有内隐的特点,难以用量化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但可以通过尝试观察评价学生心理变化的内部过程与观察学生外显行为变化过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在对党课学生情感认同目标的评价上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在评价学生情感变化方面,宜使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参与、情绪体验、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流露和表达的评价意义及行动策略的评价[10];在评价学生外显行为变化方面,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数据库系统的网络行为记录功能,通过分析学生登录系统学习时间、次数,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学习顺序,测试成绩,作业成绩,参加讨论发言次数、内容、质量等情况,进而综合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情况而体现出来的学生情感变化情况。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各环节的设计,或者已经达成既定情感目标后再重新确定学生的情感起点,继续下一轮的情感教学。

总之,党课是入党积极分子获取相关知识、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和启发政治信仰的重要途径。以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党课教学设计,能为高校党课教师改进党课教学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参考。相信在党课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党课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增强对党情感认同、历史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党课入党态度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憨娃入党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