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湘 东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世界,同样也影响着教育。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老师们纷纷变成了“主播”。而匆匆上马的全线上教学,虽不尽如人意,但却给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等智慧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信息化教育手段,无意中推动了信息化手段的智慧教学形式去服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中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专门论述美育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美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2019年3月29日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2]。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智慧教学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智慧教育的突破口在课程,制高点在智慧型课堂[3]。以上概念我们可以理解智慧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互联网+教育”教育新形态。运用互联网中现有优质教学资源,比如MOOC、SPOC、微课等,其中MOOC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结果,不仅丰富了优质教学资源,而且锻造了全新的教学流程、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育教学新形态的创新发展[4]。再运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线上智慧教学手段,实现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的全线上教学。二是课程建设的本身,也就是智慧教学的制高点,由传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化为学生“智慧”的养成。如何理解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尹少淳老师说的“技进于道”,我们应由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向“道”的层面进行转化,也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5]。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当下的教育的发展,反映的是其诞生的年代的特点[6]21。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长大的孩子,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在磨砺孩子们的未来。
美育的实施离不开优秀的美术师资队伍,高等师范院校是美术教师教育的“母机”,如何构建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建设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根本任务的美术教师教育类课程,运用智慧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实现教育规模化与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2013年是中国“慕课”元年,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打造的首个中文慕课网站“学堂在线”正式推出[7]。2014年5月“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陆续上线。通过对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检索,美术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在2019年10月之前数据为零,仅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本课程《中学美术教学设计》于2019年秋首次上线,是国内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较早的关于美术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之一。经过几次运行之后,目前选课人数已过万,选课高校也有十几所之多。2018-2020年指导美术师范专业学生参加第六、七、八届广东省本科生师范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主讲教师获省级“优秀辅导奖”3次,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3次。主讲教师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智慧教学之星”称号。2020年4月获得广东省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2020年12月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3月获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MOOC《中学美术教学设计》于2021年1月入选“学习强国”。2020年12月被邀参加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年会进行成果分享。
钱颖一老师说“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呈现出‘高均值、低方差’的现象”[8]。美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优质师资,更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方法[9]。众所周知,一场好戏关键在脚本,一堂好课关键在方案[10]。如何把一个原来只想60分万岁的美术师范生,逐步引导成为一名反思型的实践者,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未来美术教师,是MOOC课程设计的首要问题。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灌输式普遍用于大学课堂,一种是活动导向的设计在中小学比较典型,这两种设计学生们只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参与,认为学习只是活动,而不是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11]17-28。《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则运用UbD逆向设计的方式(见图1)。
即在学科大概念的引领下,通过项目问题驱动让学生先知道本门课程的预期效果是什么,然后通过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评估证据及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边做边学,小组协作通过体验式教学,完成表现性任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知识点的学习,也就是最后的学习体验设计,“以始为终”完成从“学生学会什么”向“学生何以学会”转变[12]。
以美术学科大概念为基础,“基本问题”指单元主题、内容和教学的上位引导性问题,与围绕“大概念”的思维组织能力相关联,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13]。《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定位为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教育机构培养中学美术教师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之一,也是纳入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国考内容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好老师”为主线,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热爱美术教学工作为动力,以我国中学(包括初级与高级中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系列的学习体验和项目驱动,了解、总结、探索和研究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规律,具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基本教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教学创新与研究的能力,成为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学实践者。《中学美术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的时代定位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将预期效果设计成一个项目问题为切入点,即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础知识与能力,哪些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和创新与研究的能力。
根据预期效果设计与预期效果也就是目标相匹配的评估证据,并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体验过程,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12]。根据预期效果“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思考如何完成与其对应的评估证据。一是能否完成备课、上课、评课、说课与制作配套PPT、教具等,是考查你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所具备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证据;二是能否完成课后作业、期末测试、学习资料的研读与参与课堂讨论,并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考查学习反思能力的评价证据;三是小组协作能否完成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与汇报等任务,是考查创新与研究能力的评价证据。通过智能优先次序(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限定各种可能,自我评估、自我调整。根据表现性任务介绍支撑学习活动和表现性任务的过程性材料以及相应学习的章节,再展示优秀课例和优秀教材。最终根据预期效果和评估证据反思各个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学生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能力模型。
根据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见图2),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成呈现出教学内容,每个章节的内容对应评价证据,设计相应的学习体验,完成预期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以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学习与反思、创新与研究能力等。
2.介绍基本问题,讨论单元的最终表现任务(独立编写教案、完成说课、评课与上课、参与讨论完成测试与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与成果汇报)等。
3.注意,根据各种学习活动和表现性任务,需要介绍各级不同《美术课程标准》,包括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以及学习和讨论美术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章节,以支持学习活动和表现性任务。作为一个持续的活动学生需要记录学习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与过程性材料,以便后期检验和评估。
4.根据优秀教学案例视频,学生自主讨论优质美术课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以及评课所需要的专业术语。
5.展示教材编写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阶段与主题,制作教材编写过程微视频进行班级展示汇报,完成知识的迁移。
6.制订计划学习MOOC《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完成学习体验并记录学习笔记,体验备课、讲课、评课与说课等基本知识与能力。
7.通过腾讯会议进行教学辅导与试讲展示,运用雨课程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
8.课程结束,运用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展示教材,运用微课视频向大家介绍其制作过程以及备课情况,完成学习档案袋的制作,运用自评互评点评等方式完成质量评价。
评价的关键原理是评价必须提供反馈和回溯的机会,早已不是一张试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转变考核模式,避免学生过分强调记忆而忽视真正的理解与应用。表现性评价是支持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高效途径,因为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鼓励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临床经历时准备一系列材料,诸如教学方案、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材料等[14]。MOOC增加评价主体,并改变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表现性评价转化,(见表1)。
即通过学生的实际行为的表现来评价,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试讲视频、口头报告、实践操作,教材编写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纸质和电子材料,这些材料所表现出来的过程成为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案全面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综合性测评。评价主体由之前教师单方评价转化为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主体评价。因为让学生们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评价同伴的学习,主要目标是帮助每个人更有效的学习[15]123。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智慧课程建设只是为学习者搭建通道,促进其完成线上教学第一步。然而再优秀的线上教学也是冰冷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体现爱的教育,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因此,要弥补教学中爱的缺失,促进人与机器的动态生成,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所谓的“动态”,即“就是运动变化的状态”。“生成”可以成为“过程”的代名词,因为“生成”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它与预设相对应。教育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充满着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就意味着过程的创造性[16]47-48。本案例基于MOOC,运用由预期效果反推出评估证据,再由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的逆向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边学边做的体验式教学,方便学生完成线上自学。当然线上教学是有优势的,但无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情绪发展的两大难题[12]。因为单纯的线上教学难免冰冷,缺少教育的归属与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不强。所以结合SPOC,弥补MOOC教学的不足,设定门槛与授课对象,定期公布学习节点指导学生视频观看、作业和参加讨论,将课堂教学的中教师时间和精力转向更高价值的活动中,再选用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雨课堂等APP辅助教学,主要是处理线上课程答疑,并能更直接的与学生交流,加强互动、点赞、回帖,增加学生归属感,让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促进线上课堂中人与机器的“动态生成”,解决线上授课的教学问题。其次,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中学前(预习)、学中(自学)、学后(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师与学生远程交流的无障碍性,克服学生实践的时空错位,形成线上教学的新常态,促进着教育效率和教育品质的提高(见图3)。
MOOC在上线前,对教学语言、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与安排,教学视频矮小精练,教学语言严谨,学生可能在10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在普通课堂教学中40分钟才可以完成的教学内容。再通过视频回放进行复习巩固。当然线上教学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教师与学生眼神接触,学生体会不到教师的关注[17],就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没有教师的督促,学习变得更被动了。我们完成了课程设计,那么如何在线上进行实施呢?如何解决知识的碎片化的问题呢?如何选择知识运用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教学中我们已经运用小问题为学生明确方向,再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碎片化知识的系统的梳理来解决问题。例如《中学美术教学设计》总思维导图与每个章节思维导图,使碎片化的知识构成体系,让学生在自由移动的环境下,学会梳理所学内容,增加自学能力学会学习。再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分成若干个短视频和经典案例视频,与200多个教学资源一一对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回顾,教学时间更灵活了,教学空间实现随时移动更丰富了。学生可以做到人人能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018年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18]。本课程在组建教师团队时,就吸纳了当地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和当地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加入,并拓展教学形式改传授课为热点问题访谈。针对美术教师教育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时代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学美术教师必备品质与基本素养、教师资格证中面试技巧等,与美术教研员、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展开访谈。一方面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构建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现代教学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还不存在的科技,去解决我们还未曾想到的问题,需要终身学习,需要智慧与创新。而智慧教学的制高点是课程建设本身,教师更应由教学内容的设计转向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成为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美术教师教育MOOC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会一成不变,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何以学会,将是作为MOOC建设者永远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