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珊
(福州市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4)
深度学习强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强调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元认知,注重学习行为方面的高情感投入和高行为投入,由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度学习顺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教学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诉求。[1]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落实深度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深入挖掘教科书文本内涵,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会阅读、理解、思考、表达、运用,体验语文学习的成功感,实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价值。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发展言语智慧,提升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激发情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然而,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学生经历被动的碎片化的接受性学习,学习内容杂乱而模糊,思维处在低阶层面等。如何建构小学阅读教学新样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由杂乱无章走向层次有致,学习状态由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参与?教师要探索以板块任务的方式安排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辅以指导、帮助,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认识和思维,让深度学习真实、深刻发生。
阅读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师为达成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由学生完成的活动。小学阅读教学设置“梳理与探究”“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大学习任务板块。“板块任务”以板块内容为基础,任务为导向,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实践学习。板块任务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迁移运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深层次思维带来的学习满足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板块的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现象或语文知识内在规律,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新情境解决问题。如三年级第二单元根据生字呈现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安排学习任务:一天,小明在读古诗,读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他认为诗中的“樽”字有点陌生,又有点熟悉,于是他对同桌说:“‘樽’这个字是不是读作‘zūn’,是不是指木头做的一种东西?”假设你是小明的同桌,根据本单元学习的生字“遵、尊”,判断小明说得对不对?再查字典、搜索资料,证实这个字的读音和表示的意思。
依据统编教科书语文阅读要素的编排,从阅读理解、文学品鉴、信息处理、思维发展、策略运用等几个维度,设置这一板块的学习任务。如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安排感受作者笔下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品味、鉴赏文章语言所表现出的生活情趣。可基于单元组课文编排学习任务,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后,提出任务:回忆五年级上册课文《父爱之舟》,结尾一段作者用什么手法抒发情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类似抒情手法运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再比较这些句子表达上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基于课文表达的独特性,设计“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口头或书面任务,满足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需求。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后,学生用导游的身份,向不同年龄的游客介绍水上城市威尼斯。学习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我的长生果》课文后,让学生书面介绍自己读书、做家务或学本领等某一方面的经历。
板块任务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感知文本意义的过程,学生积极感知、探究语言文字的意义,发展思维能力,体验语文学习成就感,构建个体精神世界,在活动中实现自身成长。其目标内涵丰富、维度多元,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丰富言语经验
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即扩大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语感的积累。[2]丰富的语言经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语言经验包含语言素材的累积,如字词音形义的解码,感悟并积累新鲜感的词语、句子,鉴赏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等,有助于学生阅读速度、质量的提升。语言经验还包括表达经验,如运用词语、句子主动建构语言,产生语言同化现象,改善原有语言,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质量。
2.实践思维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灵活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3]小学生思维随意、浅显,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学生通过解释、举例、比较、推论、概括等思维方式,学习高效处理信息,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同时发展形象思维,逐步培养理性思维,锻炼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3.获得审美体验
小学生崇尚美,有发现美、表达美的潜能和需求。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对语言文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进行认知,发现语言文字的独特美感,以及由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美、意境美、形象美、人格美等,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获得审美享受,表达审美体验,推动审美发展,满足对“美”的精神生活需求。
4.感受文化熏陶
文字承载文化信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华文化从浅层感知和接受层面上,引向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及责任感。通过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多元文化,理解、尊重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为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板块任务设置有深度、有价值,要领会教科书编者意图,遵循学科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从学情分析、语文要素落实、教材文本特点等方面入手,规限板块任务学习的实践向度,并基于这些向度,设计合理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彰显板块任务的学习价值。
1.学情分析
基于学情,在学生既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定当下的学习任务。如理解字义是“梳理与探究”板块的内容,中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意思,借助形旁分析,结合语境推测,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字典理解;到了高年级,随着教材古诗文篇目的增加,古诗文解读的深入,中小学衔接的需求,要逐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古文中汉字的意思。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课,安排了“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这一学习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可安排三项活动:(1)结合题目,理解意思。(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说”的解释,选择判断意思。(3)借助专业的古文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解释,选择判断意思。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古汉字意思的路径。
2.要素落实
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具有整体性,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两个语文要素编写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导学系统,每册次都有重点语文要素。板块任务的教学目标要落实语文要素,关注语文要素的纵向、横向联系。如《少年中国说》所在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安排“阅读与欣赏”板块的两个学习任务:(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梁启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2)搜集、运用资料,讲述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人物故事。横向上,完成这两个任务都要运用本册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策略之一——“带着问题抓关键词句”,阅读整理所搜集的资料;纵向上,“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级下册“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目标基础上的发展。
3.文本解读
对用于教学的文本,即课文的阅读解构,包括了解文本字面意思和解释文本意义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都与思维密切相关,前者涉及低阶思维,后者涉及高阶思维。板块任务要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从对文本信息的定位,到推理、分析和评估文本隐含的信息内容和含义,形成恰当的学习任务。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一课,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阅读与欣赏”板块,可以设置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第一层面,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对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文中句号和感叹号的使用,值得细细揣摩。第二层面,透过关键词句,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三个层面,讲述这个故事,要求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讲清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三个层面的任务都围绕文本的表达特色,层层推进,通过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再输出,经历“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走向“由人物外表推测人物内心”,最后到“创造性讲述故事”,思维过程层层深入,实现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设计板块任务及教学指导时,要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存在的困难、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帮助,为学生深度学习服务。
思维图示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通过形象、显性的图示表达出来,让隐性思维显性化。设计板块任务时,借助不同思维图示法搭建支架,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间的关联,改善信息间的联结结构,形成对信息整体认识和形象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以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为例,设置“阅读与欣赏”学习任务:
《猎人海力布》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静心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海力布的内心情感和崇高品质。请根据课文的故事情节及所给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完成①②处的情节填空。海力布劝说乡亲,可谁也不相信他时,他的内心是什么感受?请填写③处的情节。
这一任务通过鱼骨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使思考过程可感知、可借鉴。其中,“救龙女、知消息、劝乡亲”这些情节信息,为学生补充①②两处情节提供示范,促进对情节的完整感知,为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提供思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鱼骨图中,上行信息与下行信息对应,引导学生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和品质,完成③处填空,促进深度理解。
板块任务以能力为立意,素养为导向,渗透在任务中的学习策略,应当成为核心教学内容。通过做前了解、做中体验、做后交流总结的方式实践任务,真正落实方法、策略的价值、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一课,要求学生梳理作家冰心读书的经历。为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首先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了解梳理信息的方法:方法一,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关键词句,方便快捷,但比较散乱;方法二,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条列出信息,列出的信息要精准、简练;方法三,设计表格,借助表格梳理信息,一目了然,完整有序。观看微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最后交流用不同方法梳理信息的感悟。
深度学习是学生与自我、与他人的深度交流。根据学习任务,师生互动探讨对学习任务的评价要求,学生对照评价要求,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对他人学习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互相借鉴。不仅增强情感性支持,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如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表达与交流”板块的任务: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色香味俱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食物。学生动手练笔之前,先围绕“这个片段怎样写比较好?”,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经过师生、生生互动,制订出“把这个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描述清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些评价标准。写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对照这些评价标准补充、修改。互动评价环节,来自教师、同伴的欣赏、点评、建议,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明晰自己的现有状况及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