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融生活,情浓于生

2021-12-28 23:18李楚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3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

李楚坚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体验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实践探索

2019年,教育部重新审定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书。此次审定,意味着道法的课程内涵更为丰富与深刻,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更为先进。所以,我们的道法教学不应墨守成规、渲染形式,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笔者从事德育课程教学(含道法教学)十几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去探究新时代的道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一、根植生活,知行合一

新教材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它承载着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重大历史使命。教材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是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课程。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设计都是着眼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贯穿到儿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植生活,知行合一。新教材四年级下册是有四个单元,分别是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交往技巧、消费技巧,引导让他们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第三单元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是从哪里来的,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从生活的体验中认知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小就可以体验到劳动者的辛勤与智慧。第四单元的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与生活体验,切实地引导学生们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華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让学生们明白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二、道融生活,情浓于生

(一)童心、爱心,一颗真心

教育,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拥有童心、爱心与真心的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忧戚同在、悲喜共勉。拥有童心、爱心与真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情真意切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点滴与爱的源泉搬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例如,在教学《做聪明的消费者》时,我们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扮演角色。我们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消费情景,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消费知识,又懂得了在消费的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并唤醒了学生们聪明消费的责任感。

爱德华·波诺说过:“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小学生具有无穷的创造力,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道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和小品剧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去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扮演,从而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唤起他们的责任感。

(二)“美颜”“美室”,一片美美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学,可以直观化、视觉化、环境熏陶化。小学很多道法知识的体验可以源于身边环境的视觉感受。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促进学生们的身心愉快成长。因此,有针对性对学习环境进行“美颜”“美室”给学生很好的环境熏陶。

例如,在教学《感受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时,教师可以将教室改造成“清远文化展”。黑板报有学生分享的清远文化,讲台上有学生分享的清远故事,座位旁有学生分享的清远美食,课桌间有学生分享的家乡玩具与游戏……在“清远文化”展示中,学生了解清远的区域风情、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

(三)动手、动脑,一派祥和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说道:“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学体验的升华点在于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活动积极性,指导他们在学习中动起手来、动起脑来。

例如,在教学《与同伴交往》时,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张贺卡随机抽送,要求每天竖起大拇指赞美一下同学,大家合作做一份手抄报,或者要求学生们写一段关心同桌的话,一起演一出课本剧,等等。通过动手、动脑的教学,我们的道法课堂就栩栩如生,我们的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