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的内涵解读及主要特征

2021-12-28 23:13朱西林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结构体系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结构体系包括:政治领导力是根本遵循;思想引领力是精神支柱;群众组织力是坚实基础;社会号召力是政治优势;制度建构力是规范保障。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主要特征包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以人民至上为宗旨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以命运与共为追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概念;结构体系;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21)03-00019-11

一、中國共产党政治能力概念

(一)能力与政党能力

据《辞海》定义,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西方哲学的能力论中,能力体现为knowing how,即关于如何的问题,但knowing how又从来不可能脱离knowing t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所以有学者定义能力:“主体S拥有X的能力当且仅当主体S拥有关于X的实践知识和关于X的事实知识以及展示了X的实践活动。”[1]当然,在认识能力的时候,需要明确的是能力主体范畴绝不局限于个体的人,还应包括各类群体,群体的社会人自然也有能力,不同的主体也都应该具备各自相应的能力,而政党能力便是一种特殊群体的能力。

政党能力是自政党诞生以来的元问题,也是政党形成的元要素,关系着政党产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政党政治生活领域,政党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兴衰更替,因此政党能力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而执政党的能力强弱及其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其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否,更是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政治面貌、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政党有大有小,能力有强有弱;政党地位不同,能力也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政党,也有各自特殊追求与特殊的能力。

目前,中外学者明确界定政党能力的概念还不是很丰富,大多论述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政党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能力问题。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曾明确提出了与政党能力相关的概念。他认为在当下的政党政治环境中,“政党及政党体系的稳定和强大,取决于其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水平”[2],这一政党“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政党的能力,在进一步论述中,他给出政党能力的类似概念为“政党的力量反映出支持的规模和组织的水平”。[3]“政党的力量”基本同义于政党能力,但是亨氏定义的背景探讨,看似客观,却始终带着资本主义代议制政党体制的偏见来认识政党力量,即便能大致反映出政党能力产生源泉、大小评判标准,但还不能完全概括政党的能力所有要素,因此不能代表所有政党的一般能力。国内学者王韶兴提出了“马克思政党发展史是一部政党能力的深刻认知与自觉建设的历史”和“政党能力是政党生存的核心支撑,是政党发展的关键驱动,是政党价值表达的决定因素”[4]的重要观点,道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政党能力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并且给出了政党能力的明确定义,“政党能力标志的是政党履行职能的主观条件,是政党为维系自身生存、发展与发挥作用而养成的基本素质在政党政治实践中所呈现出的技能与本领的总和。”[5]该学者的观点最为贴近能力概念的基本要素的概括。

(二)政党能力概念定义原则

根据前述能力的一般概念,结合以上中外学者对政党能力的有关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关于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主题研究,笔者认为,给政党能力下定义之前,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主体优先原则,即在政党能力概念中要把握主体对客体逻辑先在性意识。所谓政党能力主体的逻辑先在性,就是政党这一主体在逻辑上是先于政党能力作用的客体而存在的,所有的研究都必须要从政党这一客观存在前提去思考政党能力与作用对象的关系。换言之,如要给政党能力下定义,不仅要明确掌握主体——政党,从政党的实践性、历史性去认识政党及其能力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更要以政党这一群体的“自我意识”来引导对政党能力的分析和认识。落在具体上,就需要明确政党能力首先是自身在社会实践中、在历史形态中形成的能力,这大概便是为何当下的很多学术研究的重点也倾向从政党自身革命来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

二是政治属性原则,即在政党能力概念中要把握政党的政治性是政党能力与作用对象之间的纽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政治生活领域的主体——政党,无论从政党是由一个一个的社会人组成的社会群体进行归纳推理分析,还是从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特性进行演绎推理论究,似乎得出“政党是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这样的结论并不违和,至少在政党制度国家形态下,政党政治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政治性本就是政党的根本属性,这就决定了政党能力与作用对象之间首先体现的就是政治性,没有政治性,政党能力与对象无从关联。

三是作用限度与边界原则,即政党能力概念认识上要把握一定的范畴和边界原则。就范畴而言,是针对能力的主体和客体。能力主体——政党的范畴,包括了所有类型的政党,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党与参政党、在野党,自由党与保守党,绿党……等等,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能力客体——政党能力作用对象,是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如选举、组织、动员等等。就边界而言,政党能力的边界是最难把握,也是最能体现政党能力概念准确性的要素。所谓政党能力边界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结构的边界,也即政治能力的真实构成;另一方面历史语境的边界,也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党的能力是有不同内容的,不能将昨日之政党能力简单套用在今日之政治环境。

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为了遵循定义基本原则,笔者尝试如此定义:政党能力是指政党能够设定自身政治利益诉求,有效地展现自身政治属性,成功地运用必要的政治手段,在可预期的具体政治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本领的总和。而政治能力在政党能力体系中则是最根本的能力。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

根据政党能力定义和理解概念需要把握的原则,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进行描述,首要从其逻辑先在——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出发,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社会概念,而且是一个具有超强“自我意识”的政治主体。因此,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认识:第一,政党性质角度。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而无产阶级政党确立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理想和最高政治利益诉求,其所有的能力都应最终指向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第二,党的发展史角度。党的能力不是从天而降的,其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经历了立国、治国、兴国、强国的发展演变,因此,在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这些任务中,党的能力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能力构成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第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造梦者、圆梦人,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重担,这对中国共产党的能力提出了相当厚重的发展要求。第四,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当今世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各国命运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来不应是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最好的理念和原则。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世界胸怀、人类情怀,更有信心、有能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一般意义上而言,政党政治能力,是指政党“在实现政治利益,达成政治目标的政治实践中,所具备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技能的综合”[6],体现的是政党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据此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指的是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使命,在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伟大政治实践中所具备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技能。具体而言,党的政治能力体现在其能力体系之中。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结构体系

当代中国,要使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根本就在于党的政治能力,而党的政治能力是由其结构体系展现出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特性,所以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8]这一“生命力”和“战斗力”究其根本就是从能力的主体和客体中综合呈现在党的政治能力上,即党的政治能力就是党的“生命力”,没有党的政治能力党的生命起源就无从谈起;就是党的“战斗力”,是党成长发展、完成使命任务的根本力量。

因此,结合党的政治能力概念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思想中相关论述,从能力主体结构和作用结构分析,把党自身的政治品质与政治技能进行整合,并以治国理政的政治实践为依据,分析党的政治能力结构体系,从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及制度建构力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认识。

(一)政治领导力——根本遵循

政治领导力,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对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和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创举中,在立国、治国、兴国、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是关于党如何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关键因素、关键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因此,从其属性和重要性而言,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根本能力之根本。

政治领导力,也即政治领导能力,有人认为它“是党对各种政治力量、政治现象的正向影响力。它主要体现为把控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的能力及其运作的效果,实际上就是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政治定力、政治导向和政治引领力。”[9]这一定义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在发挥作用上的表现,即体现为对作用对象的作用方式。韩庆祥认为,“政治领导力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居于重要位置。政治领导力具有‘引擎’作用,抓好了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10]而崔桂田认为,“政治领导力是衡量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尺度。从概念上,政治领导力是政党领导力的重要要素,由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行为等要素构成的,体现为政党的胜任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显示着政党建设和政治能力运作的实际状态和效果。”[11]崔的观点明确指出了党的政治領导力强弱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和党的政治能力运作效果,这也印证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最为重要元素的观点。

综合而言,笔者以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要从能力结构主体客体两方面加以认识,一是“领”,在于自身的素质,政治领导力的主体方面,即体现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的要素,如党的纲领,纲举才能目张,这是党的政治领导能力之源;二是“导”,在于对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具体“导”出来,即执行起来、作用起来,这是政治领导力的客体方面,具体可以表现为胜任力、执行力、影响力、凝聚力等方面,这是党的政治领导能力之流。

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政治能力之纲,纲举才能目张,没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而党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乃至制度建构力也就成了无头之鸟,既不知将所起,也不知将所往。

(二)思想引领力——精神支柱

纵观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历史,这既是一部党带领各族人民成功实现民族自立自兴自强的实践探索史,又是一部党不断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论逐步变成全民族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的理论创新史和思想引领史。毛泽东曾有言,“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12],因此,“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13],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工作,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这也从政党能力层面突出反映了思想引领能力在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因为它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提供价值遵循和精神动力。

思想引领力,同政治领导力一样,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同样其内容也并不是全新的,也是从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思想引领史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所谓思想引领力,有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理解为,“党的思想引领力体现在党创造新思想、传播新思想、运用新思想引导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14]。有学者认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党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能力。”[15]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党的思想引领能力的认识,大多强调从党的自身理论创新与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理论武装,也即从能力主体与能力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认识的,这符合前述对能力结构二元分析逻辑的。

思想引领力,其实质体现的是党的意志影响力,或者说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是党的政治能力起作用的先导。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影响力是人类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即一个或更多行动者的需要、欲求、偏好或意图,以一种与影响力施加者的需要、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一致(而非相反)的方式,左右一个或多个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意向。”[16]党的思想引领能力之所以能引领,首要在于党发挥影响力的“需要、欲求、偏好或意图”能自觉地与国家、民族、人民的“需要、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且也只有将国家、民族、人民的需求上升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才可能赢得人民的追随。

因此,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在理解和把握党如何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如何运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经验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党的“思想引领是建立在共同思想认识、共同目标追求上自觉自愿的内在向心趋向”[17],这就是党思想引领能力的内在逻辑。党的政治能力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就在于党强大的思想引领能力,就在于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同时把科学的理论普及到全国各族人民,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民族意志,才使得中国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蹄疾而步稳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不断接近民族复兴之梦。

思想引领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为党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文化血脉、精神动力,为党的群众组织力提供前进方向,为党的社会号召力提供精神支柱和凝聚思想共识,是党的制度建构力最深层持久的文化基因。

(三)群众组织力——坚实基础

组织群众是政党天然的任务,党的政治能力一个主要内容便是利用政治愿景组织群众知所趋赴。正如列宁所言,“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8]而“群众的觉悟”往往是需要引导和组织的,自发的觉悟很难无意识地形成集体自觉的力量,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想使国家有力量,就要通过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让群众觉悟并有组织意识地自觉“从事一切”(即理性的自觉),这应该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把握住的基础能力,因为“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9]显然,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要想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其基础在于如何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党依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的作用力。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又一全新概念,但其内容也是深深根植于党与人民群众百年的鱼水关系之中,是党与群众关系、党的政治能力作用于群众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此外,從政党性质来讲,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内容,人民群众是党根基与血脉所在,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20]

当然,党的群众组织力,并不是靠强制力实现的,而是树立了共同的政治愿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价值,让群众自愿追随和自觉行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应者”之所以“云集”,是因为振臂者之“一呼”。所以这“一呼”便是呼出的群众的心声、群众的利益,也就是共同的追求与目标,也才会有随后的云集效应。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群众之所以愿意听党话、跟党走,从来都不是因为党运用过任何暴力手段来强制群众(即便运用过暴力,那也不是针对群众,而是针对群众的敌人、阻挠群众利益实现的人而使用的),而是因为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群众组织力自然而然成了党的政治能力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是党的政治能力的基本内容。

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力量源泉,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得以汇聚变强的内在要求,与社会号召力互为彼此力量生成方式,二者共同确保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制度建构力拥有更广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社会号召力——政治优势

所谓号召,是要向别人提出要求和许诺愿景,希望得到他们的应允和认同,并采取共同的一致行动。那么,对政党而言,社会号召力集中体现为“将各个社会群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围绕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21]因此,虽然政党代表的是部分(part),但要使其政治目标得以实现,必然要协调各方、实现利益整合,最终让社会各种群体采取一致行动去实现目标,这也是政党政治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一般意义而言,利益整合是政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也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体现政治能力的普遍表现,尤其对执政党更是如此。在西方政党社会里,“政党作为利益整合者的首要武器就是他们对各种意识形态的连接(或者包容)。通过向公民许诺这样一幅完整的远景,即一旦他们被赋予治理权,社会将变得多么美好,政党似乎可以确保政治过程中的‘公意’,而非某种集团的特殊利益或者某个社会运动的一时兴起。”[22]很遗憾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政党所代表只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少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它们不可能真正代表社会各种群体实现利益整合;事实上,资产阶级政党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调和整个社会利益。因此,社会各种群体之间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裂隙,但凡有太多私心的组织或政党都无法消弭这些裂隙,也就是说,这些政党的社会号召力终将因为其代表的群体及群体利益的有限性以及与其他群体的不可融合性而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不能发挥社会号召力。

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反的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的社会号召力上表现出与它们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历览百年,无论是在峥嵘坎坷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曲折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又或是在惊天动地的改革创新时代,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作为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大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在成立之初,我们党综合考察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状况,“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最广大工农群体及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并在党成立之初确立了最高革命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在大革命时期放弃党派成见促成国共合作,初出茅庐便已经显示出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在协调各方、整合利益方面不同凡响的社会号召力。在其成长发展壮大的岁月中,党通过确立的政治愿景、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作风等,影响全社会、号召各民族、动员各群体、团结各党派,依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终得实现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其中,统一战线便是党的社会号召力的最根本举措和最主要的内容,是党的政治能力作用在社会各方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党的社会号召力反映的是党的社会信誉和形象,体现的是党的政治能力实现的社会基础。因此,党的社会号召力为提升党的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提供最广阔的社会基础和实验基地,与群众组织力交相辉映,共同促进党的政治能力作用更好地发挥,以有助于党的信誉、形象和魅力的极大提升。

(五)制度建构力——规范保障

党的制度建构力,或者说党的制度化能力,其本身是党的政治能力的目标和内容。以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制度载体,使得政治实践成为规范有序的活动体系和行动过程,因此,追求制度化的能力是每个政治主体自诞生之时起就赋有的使命和能力。事实上,“政党是组织机构;一种组织机构不仅包含正式的组织,还有指导该组织行为的非正式的规则和程序。”[23]那么,政党追求政治制度化,其实质体现的就是政党政治能力在制度建构上的作用,这种能力作用过程大致可以从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两方面体现,而具体反映在政党政治能力结构的主体与客体上,一是强调政党自身建设更加规范和遵循一定的程式,而不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野蛮生长,如政党的纲领就是规范、规则,目的就是确保其能力的生长和其能力作用发挥的指向更加明确、程序更加规范;二是政党政治能力的制度建构力在其作用发挥上,表现为让政治实践作用对象更规范化、程序化,直接体现在政党治国理政上依法执政、依法参政,并且引导政府依法行政等具体内容。

从历史视角来看,党百年成长史,也是党的制度化历史,是党的制度建构能力成长史。从党成立之日起,党就把规范化、制度化体现在党纲之中。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了党的名称和纲领,把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政治目标。并且对联合共产国际、组织工农兵发动革命和如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了原则性设想。纲领还作出包含党章性质的条文,严格规定了党员条件。党的一大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用以指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党纲和工作决议的发布,从制度化层面而言,体现的就是党的规范化、制度化意识,表明了党从一开始就把追求制度化作为自己成长的目标内容,也体现出了党的制度建构力是伴随着的党的诞生而产生的。党的历届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始终把党的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追求党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作为党的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指标,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4]直至今日,党的制度建构能力体现在治国理政层面上,就是要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突出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25]。

党的制度建构力,体现了党的政治能力作用规范问题,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制度保障和制度表现,确保了党的政治能力结构体系更加有序、更加规范、更加有力。

从党的政治能力各要素具体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看,每一个方面都是党的政治能力的独特力量,不可或缺,在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共同增强着党的政治能力。党的百年成长史也是党的政治能力百年发展史。正是因为党强大的政治能力,才使得党能够成功完成各项艰巨的使命任务。作为党的根本能力,政治能力結构体系支撑着党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渐进成熟。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主要特征

总结党的能力成长史,梳理过往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党的政治能力之所以能集腋成裘呈现日新月盛的效应,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的运动,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行动旨归,把实现民族复兴当作使命任务,为了全人类共同利益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政治能力在成长和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赋予了党的政治能力先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特征。“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6],这就是我们党始终能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着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理论根基,这也就是党的政治能力先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根本优势所在。

党的政治能力先进性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一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深层次的内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的斗争冲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不能够最终得以解决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三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出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预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解放全人类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政治能力汇集的根本的思维工具,也是党的政治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政治能力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应有之义。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7]除了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求使得马克思主义闪烁着强烈的革命性光芒外,理论本身的内容也无不透射着革命性光辉。在解构旧的世界观、创立新的世界观过程中,马克思把对人类社会的重新认识直接付诸摧毁旧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他强烈地感到,“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28]。”对此,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29]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伟大力量根本的还是来自于具有极强革命性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当时的民主革命实践。因此,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最优秀代表的政治组织——共产党,其全部的能力都是在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要求和革命性目标而聚集而服务的,理论的革命性赋予了党的能力尤其是党的政治能力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决定和要求党的政治能力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以确保党的政治能力作用方向不偏不倚、作用效果常有常新。也即,指导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互促进,会促发能力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相互促进,使得党的政治能力更加坚强有力。诚如毛泽东所言,“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30]这个“战斗力量”正是党的能力、党的政治能力。

(二)以人民至上为宗旨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并突出强调了它的极端重要性。人民至上,是党最大的政治,是党的能力作用方向所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党的力量要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

党的政治能力首先是党的阶级性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政治形式、政治主体必然带有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了共产党的阶级性,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無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31]我国现行《宪法》总纲第一条明确规定,工人阶级是我们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而《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便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2],首先规定的就是党的阶级性,这是党最本质的属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作为与生产力结合最为紧密的工人阶级群体中的最优秀代表,因此,党最早来源于工人阶级、成长于工农运动,始终代表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党的思想、纲领、意志最根本的是要体现最广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需求、工农联盟的意志和无产阶级的品质。因此,党的阶级性决定了党的政治能力的阶级性,一方面,明确了党的政治能力主体构成,道明了其力量生成的基点;另一方面,向党的政治能力提出了要求,强调党的政治能力要始终指向为实现阶级利益的目标上去。

党的社会性决定了党的政治能力最终要落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民,这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中介最根本的政治任务。党和国家的基础在社会,社会主义制度首要的在于“社会”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心理念强调的是“人民共和”,而不是如联邦共和等别的什么政治形式。换言之,无论是党也好,还是国家也好,都源于社会、形成于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我们党也不例外,这是由党“两个先锋队”的本质规定性的生命基因所决定了的。

党的政治能力指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理念,是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美结合。政治能力的阶级性孕育在其社会性中,呈现于社会性作用的实现过程。

(三)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

党的十九大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写进大会主题,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3],并明确强调这是党的初心、党的历史使命。自近代以来,无数政治团体、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前仆后继,但最后真正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并切实地把中华民族带向复兴之路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党自成立之日起,也自觉地把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当作自己的政治追求,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34]。“合乎时代潮流”就是合乎规律性,“顺应人民意愿”便是合乎目的性,因此,这一梦想体现了党在筑梦与追梦的过程中,党的能力作用所向并非无端无由无序,能力作用目的也不是为一党之私而是为了人民。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初心使命决定了党的政治能力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党的政治能力是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根本力量,因而伟大梦想的合规律性决定党的政治能力合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合乎规律才是正确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所以是合乎规律的,一是作为中国梦实现的根本途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关系,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趋势。“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35]因此,从根本上说,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状况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因素,是中国社会在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必要准备的前提下,而又不得不跨越式迈进社会主义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民族复兴之梦符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36]近代中国,国势衰微,自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大肆入侵,中国几近被瓜分殆尽,拯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进而推动中国社会迈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历史使命越是重大,对党的政治能力要求越是紧迫,也越是要求党的政治能力更加坚强有力。

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为每个人的梦想、为民族的梦想而努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目标所指、价值所在。合乎目的才有价值,合乎最广大人民的目的才最有价值。“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37]党的政治能力起作用的目的便是党自觉地追逐民族复兴之梦。一方面,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不断地培塑各个时期最强烈的共同的民族梦想,全力以赴以实现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烈民族发展愿望。另一方面,党始终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政治能力的行动方向和价值旨归。具体而言,党始终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条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政治能力以党追求民族复兴为方向,民族复兴之梦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因而党的政治能力体现出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才使得党的力量所指方向明确、意图清晰、成效明显。

(四)以命运与共为追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已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与世界各国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标志性理念和崇高政治愿景,體现了党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把中华民族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中国的发展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进程,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发展共时、利益共享、命运与共。

党的政治能力作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先体现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从中国文化来看,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的思想是党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基因,而且它还是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天下情怀、世界胸怀。我们已经基本走过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埋头苦干时代,发展至今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正在践行“达则兼济天下”以期实现“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世界理想。进一步而言,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世界格局演变中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定位,也是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地域性与世界性、民族性与全人类性的集中表达。”[38]

党的政治能力作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党对世界历史发展现实困境的路径思考与思想供给。世界历史进程发展至今,形势复杂、矛盾突出,其中一对最重要的矛盾便是全球化的深入与地区保护主义的冲突加剧,这一矛盾严重影响着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地区优先国家优先旗号任性地退“圈”退“群”,肆意破坏国际规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严重的失衡。然而新旧格局破立不稳,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制于西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摆脱且又无法突破,全球经济“南北”二元格局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本民族的快速发展,成了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强烈的渴望。是故,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国内矛盾的应接不暇,以及对很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强制性植入所谓的民主思想和政治模式而引发的世界性发展混乱之时,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的成功模式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的学习借鉴兴趣和共享参与热情,中国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格局。在全世界祈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袭来之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这便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提供的解决世界历史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与时代思想。

党的政治能力追求的是民族的、国家的繁荣富强,也指向世界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近代以来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于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而世界发展的未来,我们党始终追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进步,把中国的发展自觉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供给世界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相处原则。

参考文献:

[1] 何冬玲.论能力与新能力假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2):41-47.

[2] [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36、341.

[4] [5]王韶兴.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视阈下的政党能力论[J].学习与探索,2012(11):19-22+2.

[6] 朱西林,李峻.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三维思考[J].毛泽东研究2020(4):35-42.

[7] [8][33][3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1、13、11、12.

[9] 刘波.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须统筹增强“四力”[J].人民论坛,2018(11):110-111.

[10] [11]张垚.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政治领导力 政治领导力是衡量政党领导力重要尺度[J].理论导报,2017(11):61-62.

[1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1.

[13]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5.

[14] 骆郁廷.新时代如何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J].人民论坛,2019(12):15-17.

[15] 黄相怀.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2):4-10+2.

[16] 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1.

[17] 双传学.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回应[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5-10.

[18]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7.

[19]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2-323.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9.

[21] 古琳晖,叶念.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N].解放军报,2019-03-20(7).

[22] [美]戴蒙德,冈瑟.政党与民主[M].徐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83.

[23] [英]艾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M].谢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2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5]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8-79.

[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9.

[27]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

[2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29] [3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533.

[3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02.

[32] 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1.

[3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

[3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6.

[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38] 牟雪莲.民族性与世界性双重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1):12-15.

责任编辑:龚万达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结构体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有关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行高炮火控监测系统的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
浅谈东海吕剧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
不同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