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周东华 梁志厂 朱家琳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校园里受益最直接、最有效、最核心的方式就是课程教学,而课程考核又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课程过程评价考核模式的建立是实现当代高校课程教育从“以教师为主导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主导中心”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研究新时代金课格局下如何建立强化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课程传统评价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等措施,用以切实构建师生“重过程”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推进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多样化、高效化、过程化改革进程,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课格局建设。
关键词:金课格局;过程评价;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6-0017-05
Abstract: Course is the core element i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course teaching is deemed as the most direct, effective and core way for students to benefit from campus.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course assessment is the main way to test the course teaching effect,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cess evaluation mode is an indispensable key link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education from "teacher-centered" to "student-centered" in colleg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process evaluation mode of course assessment under the golden course patter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course assess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build the teaching consciousness of "emphasis on proces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cluding renew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ing the course assessment mo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equently,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promote a diversified, efficient and procedural process for the reform of course assessment mode in college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courses, and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golden course pattern in China.
Keywords: the pattern of golden course; process evaluation mode; course assessment
在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需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重点要加强学习过程管理。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已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慕课等形式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课程教学的考核模式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需要在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强化过程性评价,从而在教育教学中深化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全面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金课格局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一)金课格局建设的时代背景
建设金课格局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之后,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由1978年的1.55%扩大到2019年的51.6%,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阶段。在此背景下,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首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格局”。随即,教育部决定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过程中,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萬计划”,就是“金课建设”计划,即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
(二)金课格局建设的内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其课程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缺乏创新性。高等教育需要超前,因为教育具有慢变量、滞后性,如果高等教育不把超前发展、主动创新作为自己基本特征的话,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是落后时代发展的人,因此,高等教育理念要新、内容要新、标准要新、方法要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我国的金课建设需要基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标准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创新性就是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前沿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中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深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挑战度就是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跳一跳”才能完成课堂进度,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对教师的备课讲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过程性评价的含义
过程性评价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实时、动态的反馈,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考核的过程,包含两重含义,一是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认知进而建构的过程,二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2]。过程性评价更加强调学生课堂的自主性参与和能动性探究,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究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求知能力、认知功能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评判能力,使其综合素质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由于这一考核模式也更强调教育的过程性,这就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课程过程考核来实现对学生个体的综合评价,在过程考核中不仅能使教师的课程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价值认知进行进一步的消解重构,更加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课程的内在价值得到更加成熟完善的发展。
三、课程传统评价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全面性
传统的目标性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更加注重教学结果,表现形式就是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或考查的方式判断学生对所学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虽然这种考核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但这种模式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本上脱离不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考核形式下,学生依旧是被动式学习,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不利于其能动性学习思维的锻炼和综合性学习素质的培养。加之传统目标性考核方式是对课程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只能了解学生对某些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学习困难并有效解决。因此传统考核模式很难达到全过程育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
(二)课程考核内容僵化,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僵化,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考核时间集中、考核形式单一,平时成绩占比低,在平时学习中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且教师主要以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衡量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特别是缺乏过程评价,主要是以课堂出勤、课堂表现等与课程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强的指标进行评定,更有甚者将平时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调节器”。在这种考核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往往会轻视平时上课过程的重要性,考前突击成为家常便饭,导致课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在学生的课程考核結束后,教师无法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评价实效性较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程考核标准单一,缺乏差异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模式看重理论结果、轻视过程实践,在课程结业考核时往往使用统一的试卷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看似公平,但未能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忽略了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仅不会鼓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热情,还会打压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可能会错误地引导学生对于高校考核模式的认知,使其往往习惯在考前搞突击,这样的学习方式致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模式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学习链,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学校整个课程设置体系对学生的培养作用。
四、金课格局下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的重要性
“‘金课’应该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应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高阶结合,与时俱进的内容建设和教学形式创新,师生互动、协同共进的攻坚克难。”因此,在过程评价考核模式的探索建构过程中,既要直面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又要充分理解过程评价考核模式下对“金课”建设的创新性要求,认识其重要性,把过程评价考核作为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力推手[3]。总的说来,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强调课堂的过程性,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检测方式,让课堂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高校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过程评价考核模式,一是可以让教师及时有效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二是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过程评价考核模式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鞭策着教师积极进行备课,促进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提倡学生的能动性学习和自觉性知识构建,重视开放的、非形式化的学习环境,更加强调发现性和探究性学习。传统从上而下的直线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沟通。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导地位,一成不变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调整教学方法,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课堂氛围沉重,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教学模式下,主要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课堂不再是学生形式化学习的束缚地,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讨论、交流场所。学生能够在探究式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在相互交流中产生观点的碰撞,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扩大学生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实践、交流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有助于其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三)有利于丰富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目标性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过于单一,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考核模式是针对课程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三位一体总体性评价模式,考核主体不仅仅局限于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或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金课格局下的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为高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从根本上丰富高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课程考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金课”的打造提供有利支撑。
五、新时代金课格局下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金课格局下的过程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更加要求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构建“金课”课堂体系,就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可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等专题会议,引导教师转变思想理念,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将课程考核从终结性考核为主转向过程评价,奠定实施过程评价的思想基础。高校须落实“课堂革命”,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
(二)建立阶段性考核机制,打造线下“金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金课格局下建立过程性课程评价考核模式,打造线下“金课”,最重要是要完善考核机制体制的建设,建立阶段性的课程考核机制。坚持OBE理念,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是保证学生取得特定学习成果,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5]。课程考核只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建立阶段性考核机制高校和教师首先要明确“考核只是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考核只是育人起点,而不是教育终点”这一理念,使课程考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有力抓手。首先,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设置不同程度的阶段性课堂作业检测,将每一个知识重难点教学内容模块化,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具体地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检测,利用模块化教学,采用与之相对应的阶段性实践检测,使理论传授与实践作业同步开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掌握课堂内容。其次,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自觉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阶段性检测中,利用具体的课堂实践交流探索,自觉分析自身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最后,教师对阶段性的课堂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作出课堂反馈,对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再作进一步的讲解,形成以学生汇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模式。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造线上“金课”
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已是大势所趋,在金课格局下强化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模式,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大力推动在线开放性课程和考核体系的建设,借助优质的互联网课程学习平台,构建系统的、开放的线上课程过程考核体系。过程性课堂考核中的测试、作业等概念主要来源于传统课堂,因此在发展线上课堂考核的过程中,要借鉴传统课堂的经验,不同专业的教师要注意结合自身的课程特点来设置专业考核内容,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将新兴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育形式融合到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层面了解所学知识。此外,线上课堂的教学过程考核更加强调实践性,通过设置实践性的考核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成果的实践与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设置的考核项目不能局限于具体的实践内容,而是要以框架形式的宽范围给出考核题目,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和创造力思维发展天地。开放性的考核内容体现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广阔包容度,灵活、多样、新潮的考核方式更加能够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增强高校课堂知识传授的实效性。
(四)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推进考核模式改革
在如今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背景下,高校要将“金课”理念落到实处,需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机制,以此来推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高校需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情况和办学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一是修订完善本科学生考试管理办法,对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流程进行有效引导和限定,明确要求任课教师要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并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充分挖掘过程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数据蕴藏的价值,持续不断改进教学;二是修订完善本科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减少或取消对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的硬性要求,对成绩登录、归档、修改等流程进行严格规定,进一步保证成绩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三是打出“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历年试题公开改革”“试题随机抽取制度”等专项改革“组合拳”,培植鼓励教师实行过程评价的沃土,让任课教师回归初心,改进教学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过程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回归学习,投入更多非课堂时间学习,积极创新;四是制定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通过评价与奖励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潜心钻研、教书育人,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能力。
(五)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助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落实落地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和教學管理,更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学生学习成效达成度进行分析,便于发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一是搭建网上阅卷系统并逐步在校内全面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极大地提升阅卷效率,模块化切割、随机排序阅卷程序较好保证了考试试卷批阅的公平公正;二是配套搭建平时成绩管理系统,实行“平时成绩需要在网上阅卷前提前录入,否则无法激活阅卷模式,平时成绩录入提交后无法修改”的新模式,让平时成绩真正能体现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成效,回归平时成绩设置的初衷,避免让平时成绩作为决定学生及格与否的“调节器”;三是在网上阅卷系统及平时成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配套搭建成绩分析平台,从老师网上命题到阅卷结果,最大限度采集命题和阅卷数据,系统可对课程考核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行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有效挖掘成绩数据内涵,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教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仅让教师从繁重的传统阅卷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促使教师丰富课程过程评价形式,有助于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而且对学生摒弃轻轻松松过考试关的观念,投入更多的非课堂时间进行学习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2]张新鸿,李瑞娟,张华煜,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高等数学双向考核机制的实践和探究[J].高教学刊,2020(26):65-67+71.
[3]杜学领.通识选修课过程考核理论与实践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20(4):121-129.
[4]王群英,邹爱成.运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展基于新工科理念的专业能力形成性课程建设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14):15-17.
[5]郭宝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IT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