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辰
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销售主管max moore 马世墨
《收藏·拍卖》:今年苏富比香港秋拍现当代艺术晚拍中,除了头部拍品的亮眼成交,还有一群西方艺术家同样表现不俗。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这群艺术家近些年的市场表现。
马世墨: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不适》以622.5万港元的价格拍出,高出估价3 倍(估价:130万-190万港元)。这位艺术家的实力越来越受人瞩目——她是伦敦泰特美术馆馆藏最年轻的艺术家。近期在伦敦,法多朱蒂米的拍卖纪录在24小时内被打破三次:包括苏富比晚间拍卖的82.57万英镑(几乎达到了最低估价18万英镑的5倍)、当代艺术日间拍卖100万英镑(超过其8 万英镑最低估价的12倍),而这项纪录在此后的富艺斯晚间拍卖被刷新(120万英镑),是估价8万英镑的15倍。
莫阿科·博阿佛(Amoako Boafo)两年前绘制的《白帽子与白墨镜》以525.7 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超越其250万-350万港元的估价。此前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白思齐(Alex Branczik)也对博阿佛做过相关的推介:“目前,我们看到全球市场对博阿佛的浓厚兴趣。他在年轻一代的收藏家中拥有大量追随者——尤其是在亚洲。”
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的《绿发女士肖像》则以高出估价一倍多的价格成交——藏家们争相购买这位艺术家在工作室创作的最新作品,使得这位年轻美国画家的画作在二级市场的价值近三年内飙升暴涨1200%,很多藏家都排着队等待从工作室拿新作品。
《收藏·拍卖》:我们是否可以将这群艺术家定位为“西方中生代”?在你看来,这群艺术家受藏家和市场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马世墨:这归结为几个原因。首先,我想说,主题是关键。这些艺术家无疑正在创作内容新鲜、令人兴奋和吸引人的作品。我们时常能挖掘到真正能引起全球观众共鸣和互动的作品。例如,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的作品奇妙地探索了自传的主题,包括性、生育和分娩的生理和心理体验,与世界各地众多女性产生深刻的共鸣。此外,拉法·马卡龙(RafaMacarrón)在《氟日常》等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幽默赞颂以及对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品、活动的描绘,具有普遍意义。
此外,在二级市场上,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也缺乏供应,所以当一件精美的作品出现在眼前时,收藏家们纷纷渴望抢购。例如,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最近在伦敦Pippy Houldsworth画廊举办了一场售罄的展览。当现在她的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上时,收藏家们都渴望将她的作品带回家。前不久在伦敦,法多朱蒂米的画作《A Muddled Mind That's NeverConfined》(2021年)就有超过40次在线竞价,打破了这位艺术家当时的拍卖纪录。
同样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千禧一代收藏家参与我们的拍卖,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正是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的作品吸引著他们。放眼全球苏富比,我们近四分之一的竞拍者都是千禧一代,是5年前的4倍。在香港,这一数字的比例是三分之一。亚洲社区无疑是世界上最精通数字科技的群体,因此我们向数字化的快速转型无疑有助于吸引更多亚洲地区的客户选择苏富比。
《收藏·拍卖》:西方不少艺术家近几季度在香港势头迅猛,有20多位相继刷新个人纪录,其中不少人破千万成交。对于西方艺术品在亚洲市场日益受藏家关注的新现象,你怎么看?
马世墨:这些艺术家一定会在市场上留下来。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此类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举办展览,赢取更多画廊代理,他们的体量甚至会增加。然而,我们同时也持续看到亚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正如我们本季秋拍结果展示,奈良美智2012年的作品《朦胧天空之下》以6870.8万港元成交,常玉的《睡美人》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场是在40多年之前,这次以802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而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1997》以超越估价的1230万港元成交。在5场现代和当代艺术拍卖中,这些亚洲和当代艺术大师珍贵的作品总成交额达到14 亿港元,使苏富比今年迄今为止在亚洲和现当代艺术门类的拍卖总额达到47亿港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2020年全年两个类别的拍卖总额。
(编辑/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