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萍,吕遂峰
(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河南漯河462000)
陈嘉庚从对国家民族人才缺乏的忧虑到亲自创办各类学校,体现了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其办学有定位,培养有方向,服务有实效,在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蕴含着深邃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借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陈嘉庚作为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实业家,在其兴学办教育的过程中,确立鲜明的办学思想,以振兴中华为教育目标和动机,从国情和地方经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注重师资的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1]。
陈嘉庚生活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内乱外患交织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政府腐败无能,列强欺凌掠夺,社会动荡。作为一名实业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回乡办学,服务于国计民生。他在1920年开办集美水产科时提出“开拓海洋,挽回海疆”“欲振兴航业必须培养多数之航海人才”[2];同年创办商科时指出,我国以农立国,科学落后,水利不兴,商业不兴,民生困苦,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振兴商业,树立现代种植和经营方式,就要办学兴教。陈嘉庚创办的每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在充分考察并考虑了当时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设立的,他的办学宗旨始终围绕培养实用人才、可用人才,为国家复兴而兴办职业教育。
陈嘉庚在实业活动中深切体会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的重要性,办职业教育做到立足实际,坚持实用,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相联系,重视学生的实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强调“教授知识技能,以能致实用”,他曾教育水产航海学校的学生:“在海上做事情,不但要有学识,并且要富有经验。”他对农林学校学生也要求“边上课边进行农作物试验”[3]。陈嘉庚为了创设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基地,耗费巨资购置实习设备、开辟实习场所。集美各职业技术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要求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动手操作能力是陈嘉庚职教思想的一大特色。
陈嘉庚认为“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4]。因此,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好职业学校的保障,严选重用。他从三方面保证师资的优良:一是严选,教师有真才实学,能为人师表;二是重用,厚待教师;三是注重培养,造就学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
陈嘉庚兴学办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职业道德,突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感悟,提炼出“诚毅”[5]二字,作为集美学校的校训,期望和要求学生努力读书,诚恳做人,替国家民族做事,并秉持毅力和责任[6]。“诚毅”办学思想培养了一批批爱国的职业技术人才[7]。
时代在变迁,现代职业教育与陈嘉庚时代完全不同,但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不会变,那就是通过人才培养和教育水平提升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民生幸福,实现国富民强。
职业教育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源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初衷和办学宗旨必然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那么,高职教育就应该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觉融入区域产业,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重点专业和专业群;技术研发应瞄准区域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方向契合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精准性、实用性,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基地。同时,充分发挥高职教育资源优势,实施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鉴定,承担第三方招聘和社会考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地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借鉴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新形势、新目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高职教育实践,我们坚信现代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职业性、技术性、一线性,要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之路,自觉融入企业行业发展之中,把课堂开在企业,把车间搬进教室,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力戒学生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能说不会做的弊病,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方向,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成长的内在动力[8]。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形态:一是初级阶段的订单培养;二是发展阶段的校企合作;三是高级阶段的产教融合。初级阶段的订单培养就是按照企业要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发展阶段的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部分教学和管理工作,专业理论学习以学校为主,实验实训以企业为主,并安排学生就业。产教融合是更高形态的合作,其实质是生产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产教融合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专业-产业-实体”或“项目-课程-团队”。产教融合的标准不是合作企业数量有多少,而是将产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操作元素、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端的发展前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中,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一体化[9]。
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是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共管的混合所有制,学校依托企业发展,企业依托学校强大。校企双方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学生实习就业等,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深度对接,联合开展专业发展论证、技术研发推广服务、项目咨询及行业高端培训,着力培养富有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合作打造区域性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0]。
校企合作的路径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就是边工作边学习,工学交替。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学习阶段教学工作过程化、实践阶段工作过程教学化,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工学合一、知行合一,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近几年探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模式的提升,实行“双主体制”“师带徒制”[11],学生也是学徒,采取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轮流制,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型,既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不仅由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发展水平所决定,也是社会各行业企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行业企业多数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一般,粗放型经营和低层次管理仍然是我国行业企业发展的短板。因此,我国各行业大量需要的是熟练操作工、精准的技术工、富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急需大批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陈嘉庚时代需要实业救国,那么现在需要技能兴国、技术强国,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不仅指技术高,更是指思想觉悟高、职业道德素质高、职业素养高,这是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简洁地归纳就是人的全面发展。”[11]高职教育如果轻视甚至忽略文化素质教育,过分地强调专业和技能的重要性,其培养的学生也只不过是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工具人”,而不是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社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固然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但是思想觉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同样重要。陈嘉庚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爱国、诚恳、有毅力、有责任感,那么作为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更应该强调学生“德技并修”,注重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和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基本的必修内容留足课时和学分,真正雕琢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总之,高职教育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但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科学“三观”、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人[12],为此,一要实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寓学生素质培养于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中,实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内培外聘,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三要建设富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企业文化。在学生实习实训时,把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作为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培养和考核内容,让学生自觉地将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合格员工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标准,按照陈嘉庚“德技并修”思想,践行其“诚毅”理念,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