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经济类文本翻译探究

2021-12-28 23:44强艳颜段钨金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源语译者译文

强艳颜,段钨金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旨在对经济类文本翻译进行探究,对经济类文本的特点和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说明,对现存关于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经济类文本翻译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和展望。

(一)经济类文本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经济类文本也不例外。该类文本在词汇、句式和语篇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从词汇上来说,经济类文本术语及缩略语偏多,涉及层面广,专业性强,正确理解这些专业词汇是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从句式上来说,经济类文本句式条理性及客观性的特点较突出,其目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不带有主观色彩;从语篇上来说,该类文本结构准确,逻辑性较强。因此,译者要在充分了解该文本特点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对该类型文本进行翻译。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大师尤金·A·奈达在翻译《圣经》时提出来的。最初,奈达提出的是“动态对等”这一术语,但是考虑到“动态”一词易被理解成一种“影响力”而造成误解,他将“动态”一词改为“功能”,认为这样能更明确地强调其“功能观”,于是,功能对等理论应运而生。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应再和以前一样,将追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形式上的一一对应作为唯一目标,而更应注意的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实际功能的对等[1]5,即“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2]13。因此,要通过译者的努力,尽量减少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转换的差异,“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3]1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传递源语内容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在实现源语内容对等的基础上追求其风格上的对等,最大限度地还原源语信息,最后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一致。由此可见,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与经济类文本的翻译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选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本次翻译任务。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经济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3]12。他将翻译视为一种交际活动,其中“信息”也可以指更深层次的意思——可能是语义上的,也可能是文体上的。而现存关于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经济类文本翻译的文章,大都从语义和文体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内容抽象且范围广泛。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细化到词汇、句法和语篇三方面,并对各个方面可能会采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希望为以后该类型翻译提供参考。

(一)词汇层面

经济类文本中经济术语及缩略语偏多,涉及层面广,专业性强,能否正确理解这些专业词汇,是能否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笔者将从术语翻译和词义选择两方面进行探讨:

1.术语翻译

经济类文本专业术语多,用词较严谨,一般情况下此类词汇有固定译法。因此在翻译这类词时,译者需查阅相关资料,切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胡编乱造。

例(1)原文:business investment

译文:商业投资

例(2)原文:securities dealers

译文:证券交易商

例(3)原文:retained earnings

译文:留存利润

以上三个例子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常见,已有约定俗成的译法。而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若译者没有相关词汇储备,且不查阅相关资料,仅追求表面字与字的一一对等,则很有可能将例(1)误译为“生意投资”“业务投资”“行业投资”;将例(2)误译为“有价证券处理者”“抵押物处理者”;将例(3)误译为“保留的收入”等。这些误译版本只是做到了字面上的对等,并没有达到深层意义上的对等,会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时要注意其意义和功能的对等,误译版本不能实现这两点。所以,要通过各种工具如字典、网络等找到最恰当、最自然的对等语,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实现词汇上的对等。

2.词义选择

“每个词在被运用到一个新的语境中时就是一个新词”[4]190,这就要求译者要有根据语境选词义的能力,切不能按照字典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找出最自然、最贴切的词义表达,以实现词义上的对等。

例(4)原文:When the market is buoyant……

译文:当市场走势强劲……

例(5)原文:When the market is falling,spirits tend to be dampened,and they may think twice before embarking on an expansion program.

译文:当市场下滑,信心趋向谨慎,他们在扩展项目上需三思。

例(6)原文:This helps successful companies grow,but does not directly provide growth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译文:虽然财大气粗的公司因此更加茁壮,然而,这并不能带动整体经济的直接增长。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来看,翻译不仅要做到“达意”,还要使译文读者阅读时有在读母语般自然、贴切的感觉。例(4)中buoyant本是形容词,字典上显示其意为“轻快的”“有浮力的”“上涨的”。但若按照字典生搬硬套,译为“当市场是轻快的/有浮力的/上涨的”,则读起来十分生硬,且失去了经济类文本的严肃性,偏离了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因此,根据语境,调整为“市场走势强劲”更为自然。

例(5)中,dampen字典释义为“抑制”“使沮丧”“使潮湿”“潮湿”“丧气”。这句话的主语是spirit,若将“沮丧”“潮湿”与spirit搭配则不符合汉语表达的规范,因此,在该语境下,将dampen译为“谨慎”与spirit搭配更为恰当。而且,在例(5)中,embarking意为“上船”“登机”“着手”的意思,若按原文译为“主管们在开展一项扩张项目时需三思”则较为啰嗦。在译文中译者将其省略,没有拘泥于形式对等,又做到了达意和简洁,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要义。

例(6)中,successful的释义为“成功的”“一帆风顺的”。若将释义直接带入句子中译为“虽然这帮助成功的公司成长”,则十分生硬,而译者用“财大气粗”四个字,干净利落,更好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而例(6)后半句若不改变directly、provide、growth的词性,直译为“但是这不直接为整体经济提供增长”,则毫无可读性可言,与功能对等所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在这三个例子中,译者都注意到了词义的选择问题,注意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3]12”。

(二)句法层面

经济类文本句法具有条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长难句较多,其目的主要是进行信息传递,不带有主观色彩。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译文应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及行文习惯,使译文更容易为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句法上的功能对等。[1]8

1.增词

在经济类文本翻译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好地传递源语信息,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增添一些词汇,使译文更好、更容易地为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

例(7)原文:The market has served as a barometer of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with a business sense.

译文:股票市场一如晴雨表,向来反映了具有商业意识的人们的预期。

例(8)原文:They say“Business-minded” rather than“business”because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securities and stocks,mainly from the securities dealers,stockbrokers and the investing public rather than the companies themselves.

译文:他们不说商业人士,而说具有商业意识的人们,是因为证券、股票的供求而并非出于企业本身,而是证券交易商、证券业者和投资大众。

例(9)原文:When the market is rising,it has been a sign that the“business climate”is excellent,and for those ambitious executives,it encourages them to go ahead with expansion projects.

译文:当市场走势强劲,对企业所发出的信号便是“商业气候”良好,而对于那些被凯恩斯形容为雄心勃勃的行政主管来说,更是支强心剂,鼓励他们在扩展项目上放手大干。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例(7)中,译者增加了一个动词“反映了”,与后半句形成动宾关系,能更好地与后边所提到的信息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晴雨表的作用,使目的语读者轻松理解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8)中,“business-minded”本意为“有商业头脑的”,在此,译者将其译为“有商业头脑的人”与“business”“商业人士”形成对应关系,也与后文“证券业者、证券交易商和投资大众”相呼应,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例(9)中,增加了名词“强心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商业气候良好”对行政主管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样的表达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更利于目的语读者切身感受到所描述的氛围,这与功能对等理论所奉行的不仅传递表层信息,也要传递深层信息的理念一致。因此,在翻译经济类文本的过程中,可酌情增词,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2.重组

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若过分追求字与字的一一对等,则会使译文生硬不堪,毫无可读性,也就会产生“翻译腔”,翻译经济类文本亦是如此。而且,经济类文本要求准确性,注重传达信息,这就需要译者在必要的时候灵活调整句子语序,使之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例(10)原文:Business once looked to the market as……

译文:曾几何时,商界奉股票市场为……

例(8)中,译者将两个rather than前后词语都调换了顺序,分别译为了“不说……而说……”和“并非……而是……”两个结构,完全符合汉语后重心的特点。例(10)中,译者将时间状语once顺序提前,符合汉语语言将时间状语前置的表达习惯。因此,例(8)、例(10)都是通过调整语序,使之更符合目的语的习惯,从而实现了功能上的对等。

3.分译

英语长句结构复杂,这对英译汉带来了很大困难。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文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语信息。因此,面对从长难句时,译者可将其拆分成多个简单句——“将这个复杂的句子简化为数个核心句或近似核心的句子[5]174。”做到“化繁为简”,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例(11)原文:It shows the feelings of managers that policy will keep the economy growing,no matter what“the market”may think of events.

译文:它反映了管理人员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无论股市对个别事件态度如何,政府政策足以保持经挤增长。

例(12)原文:When the market is rising,it is much easier to float a new issue than when prices are falling.

译文:对新发行的股票而言,呈上涨的股市比下跌的股市更具承载力。

例(13)原文: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certain businesses—public utilities,for example—that depend heavily on stock issues for new capital rather than on retained earnings.

译文:公共服务一类企业尤其如此。这些企业几乎完全借助股票发行筹集资金,而非依赖留存利润。

例(11)中,that后面的成分是feelings的同位语,译者将feelings单独列出来,使译文层次分明,方便读者理解,从而达到功能对等。例(12)中,it是该句的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float a new issue,译者将真正的主语拆分出来,将rising与falling放在一起,更好体现了对于主语“新发行的股票”来说,“上涨的股市”与“下跌的股市”的区别,令读者一目了然,更好地表达出源语的意思,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要求。例(13)中,public utilities是介词for的宾语,同时又是that从句的主语,关系很复杂,所以将它单独拆开来译,层次分明,清晰易懂。分译能避免直译造成的信息超载、理解难度大的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两种语言功能上的对等[1]12。

(三)语篇层面

衔接是从语篇层面理解原文的重要部分。经济类文本本身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这类文本时,需准确地识别出相对应的衔接方式,将源语中的逻辑关系准确完整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以实现语篇上的对等。

例(14)原文:When the market is rising,it has been a sign that the“business climate”is excellent,and for those ambitious executives,it encourages them to go ahead with expansion projects.

译文:当市场走势强劲,对企业所发出的信号便是“商业气候”良好,而对于那些被凯恩斯形容为雄心勃勃的行政主管来说,更是支强心剂,鼓励他们在扩展项目上放手大干。

例(15)原文:During the past days when the market has shown wide swings,investment in plant has remained mainly steady.

译文:股票走势虽在过去大起大落,在厂房上的投资却基本保持稳定。

例(14)中,译者用一个“而”表现出一种上下文间的顺承关系,使译文逻辑清晰,而在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小短句——“更是支强心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市场走势强劲对行政主管所造成的影响,易于读者理解。虽然没有实现字对字的一一对应,但准确地传递出了源语信息,实现了意义上的对等。例(15)中,译者用“虽……却……”一个简单的词,表达出了原文中隐含的大起大落的股市与基本稳定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使译文逻辑清晰,读者一目了然。

三、结语

经济类文本专业术语较多,译者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此类词语要查阅相关资料,切不可胡乱猜测;译者要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词义,以实现译文与原文词汇上的对等。译者在翻译经济类文本过程中可采用增词法、重组法和分译法等翻译技巧,来实现意义上的对等。经济类文本逻辑性强,注重对信息的传递,所以,译者在翻译此类文章时需要有全局观,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这些关系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易于读者了解全文,实现语篇上的对等。

猜你喜欢
源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