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28 22:58黄剑聪
林区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双创大学生

黄剑聪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管理学系,福州 350117)

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难仍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1]。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掀起了大学生“双创”的热潮。各高校每年举办的“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不同等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大环境的严峻形势下,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不容乐观。随着体育专业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每年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又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教师行业是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的首选,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宽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机遇。随着“体育热”与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指导相关部门举办了两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大赛。尽管体育产业的市场广、前景好,但高校往往容易忽视体育专业学科潜在的创新创业价值,体育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法,通过建立矩阵分析其内外部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象本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2]。对SWOT进行系统矩阵分析后,可以形成四个战略决策象限,即SO策略(增长型策略)、WO策略(扭转型策略)、ST策略(多元发展型策略)、WT策略(防御型策略)。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有效分析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种种因素,对促进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探索新路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心理素质过硬

心理素质是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对当代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种考验,更是对其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开展创新创业及最终的成功与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都是经过体育高考或者体育单招进入校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经历了系统的运动训练。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体育运动成为这些学生的日常必备品。反复的训练、流汗、受伤过程练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不言败的决心与抗压冒险的精神,也塑造了他们阳光乐观的性格,而这些心理素质恰恰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身体素质良好、专业素养高

创业者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里的身体素质指创业者身体健康、精力体力充沛。不论是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还是真正落地创业,整个过程策划工作繁忙、战线长、压力大,不仅磨砺意志,还考验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素质跟不上高强度的创新创业,整个工作必将力不从心,难以承受“双创”重任。同时,创业中的体育专业学生拥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能有效服务于自身创业。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体育创业学生最显著的优势。

3.社会能力较强

社会能力是“双创”过程中创业者与团队内外不同人群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是促使“双创”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因此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助力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甚至将成果有效转化。

4.高校提供充裕的创业空间与助力资金

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各高校掀起了大学生“双创”的热潮。许多高校在校园设立了创新创业园或者创新创业基地,并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创业空间。有些高校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审核,择优入驻高校创新创业园,供创业项目免费或低租金入住。高校完善的办公场地以及硬件设施大大降低了创业经济成本,助力了创新创业的开展。随着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赛事的举办,各高校体育学院对大学生体育产业的创新创业也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许多高校还会为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劣势分析

1.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

由于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高考成绩由体育高考成绩与高考成绩按一定换算比例构成,相比于同校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其高考分数较低,因此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的理论知识水平偏低。虽然体育专业学生敢闯敢拼,但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被动接受成为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常态,缺乏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生事物的意识,对外界的感知不够敏感,对社会发展、市场趋势和体育产业化概念缺乏了解,创新意识不易被激发,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也不够成熟[3]。

2.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指导教师匮乏

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指导教师队伍还难以满足现有发展需要。除了如天津体育学院等一些体育类院校所有专业都与体育联系密切,体育学科中各二级学科的师资配备较为全面,且社会体育学院有专门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外,其他综合型院校紧靠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仍难以满足指导学生进行“双创”的需求,因为综合院校的体育学院教师多以技能教师为主,理论课程也多围绕体育教育学开展,关于体育创新创业的课程少之又少。从近两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队伍的院校类型来看,大多为体育类院校。通过对一些综合型院校的调查发现,有些院校几乎没有开设过这方面的课程,而个别院校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整个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下联动尚不完善,缺少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接轨的教育实践平台。“双创”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把课程当成是修学分、完成学分任务的手段,而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化成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创业热情。

3.项目同质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受专业的局限影响大,项目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多以体育培训业为主,且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几乎无异,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这就出现体育专业学生的“双创”项目技术含量不足、缺乏创新、难以形成竞争力等问题,这也是体育类项目难以出现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含金量较高赛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机遇分析

1.政策支持力度大

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一词就成为高频词汇。国家从不同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各省市教育部门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性文件,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中。一些高校还采取了创业实践学分置换等举措,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资金扶持力度大

一些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双创”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助力项目的顺利开展,解决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省市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体育市场发展。福建省也不断加强对体育的投入力度,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设立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并制定其管理办法以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同年11月福建省体育局、财政厅、经济贸易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了福建省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未来五年的使用规划与管理办法。福建省体育产业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四类项目,这类资金虽然不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设,但是体育类创新创业项目仍然有望得到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

3.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好,体育市场潜力大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好,市场潜力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与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生活花销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此外,青少年儿童肥胖、近视、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体育中考)等现象也使得家长转变了传统观念,愿意让孩子从事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培训市场目标对象较为广阔,发展前景较好。体育培训业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对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体育专业学生在做培训创业时既是创业者又是教练,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创业成本,可行性较高。“互联网+”的助力,也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从事“互联网+体育”的平台。

4.高校多学科资源融合

体育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知识储备不足,创新能力较差,不利于“双创”工作的开展。但在高校中,面对这种困境能够寻找多学科志同道合的团队实现专业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融合,可以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在“双创”大赛甚至实践过程中文字整合、法律、财务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这对体育专业学生“双创”工作的开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挑战分析

1.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激烈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好,因此也伴随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与拥有雄厚的财力与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社会创业人士或者一些大型的体育公司相比,体育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要弱得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千军万马过创业独木桥”的境地,同时很多体育专业学生的创业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社会关系,且存在资金、创业风险、承受风险能力、自身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创新创业压力较大。

2.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创新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许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刚出校门就承担较大的风险与责任,他们更希望孩子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的职业。在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压力下,许多大学生放弃了创业的想法。另外,很多家长对体育产业、体育培训市场等缺乏了解,认为创新创业是“不务正业”,虽然有些家长支持孩子创业,但依旧是在稳定的前提下做副业,导致许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创新创业想法与实践,更多的是想考取教师资格证,认为创业应该是毕业后考虑的事情。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

(一)基于SO策略分析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要成为创业者就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身体、心理、社交能力、专业能力上的优势,借助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高校良好的创业氛围,优先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且相对擅长的行业进行创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4]。高校也要积极引导多学科融合,弥补各自学科的不足,实现共同发展。

(二)基于WO策略分析

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还存在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等劣势。首先,高校要大力加强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高校要将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培养体系,贯穿培养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环境认知能力和实践模拟能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对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合力对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社会与高校要相互配合,共同积极倡导创新创业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和家长的“铁饭碗”观念。

(三)基于ST策略分析

体育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受到来自市场激烈竞争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要先从小规模的体育培训入手,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善于将自身优势转变为核心竞争力以直面外部环境的挑战,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及时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四)基于WT策略分析

“互联网+”训练,可以使多专业及行业资源互联互通。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要跟上时代步伐,多学习、多探究、多创新,围绕“互联网+”开展“互联网+体育”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研究,有效整合体育资源与其他行业资源,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利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长远发展。面对内外部压力,要学会认识自我,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盲目创业带来的风险。如创业时机不成熟可学会适当放弃,先就业积累经验或通过考研提升自身能力,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体育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好,市场潜力大。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要正确认识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双创大学生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体育产业之篮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