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1-12-28 23:17:58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机器人思政

梁 辰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从2016年的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到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再到2019年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三个会议上都发表了对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到目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一个显性指标,它是检验一所学校、一个专业贯彻“立德树人” 的重要指标[1]。因此,本文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本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分析入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期望为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本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73 人,女生7人。这些被调查的学生目前是以大二、大一学生为主,均已学习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编制了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调查问卷”,共11 道题。为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一共发放调查问卷82 份,回收的有效问卷80 份,有效率达到97%。通过调查,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

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开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有必要的,并乐于接受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进行调查之前先进行了一下科普。调查还发现,学生认为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虽然是有必要,但是兴趣度不高。究其原因: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尤其是学校单独招生的学生总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自觉性差、厌学等问题,有时即使任课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可能也难以引起少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其次,高职学生认为这类的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因而不求甚解,以无所谓态度完成任务。再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强大,各类资讯、APP、游戏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降低了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兴趣。

2.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看法

根据调查发现,其中5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现有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比较偏重于喜欢案例式教学,40%的学生选择的是实践教学,还有39%的学生选择专题式教学,只有15%的学生喜欢讲授式教学。学生们普遍接受将思政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融入式教学方式,希望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求新求变,用融入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看法

调查显示,6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圈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共鸣,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大部分学生希望思政课的内容多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新闻,以及省内社会民生政策等,内容求新求热。还有学生提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本地区的现实生活,掌握本地区的发展或者学生热议的话题,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本专业技能。

4.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67%的学生选择愿意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 “课程思政” 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有20%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样的选择结果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思政内容有针对性地完成课程思政,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且学懂学透,然后应用于实践,应用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原因,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课程思政的素材发掘,相关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改革思路结合课程每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避免出现生搬硬套“两层皮” 的现象。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的企业及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集成设计、编程操作、维护管理、调试维修、销售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3]。

(二)搜集课程思政元素

1.从专业课知识点发掘思政元素

针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不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知识点的本身出发,研究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注重交叉学科的互相融合,从知识内涵的价值观、思想等方面发掘思政元素。建立立体的思政结构,与专业理论和知识深度渗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避免浮躁、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体会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虚心向学的重要性。

2.从国家发展战略发掘思政元素

从国家发展战略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制造业距离制造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制造业正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工业机器人是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制造业的主体之一。通过讲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结合所授课程客观分析当前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所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激励和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时代赋予的改革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民族强大的源动力,每个人都要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奋斗。

3.从行业企业发展发掘思政元素

在授课过程中,将国家发展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国际国内行业尖端技术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认清发展差距,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目标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终身职业目标的时候都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毕业后虽然不是学生了,但是自己的自学能力要逐步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避免出现无所事事、漫无目的、毫无规划和追求的现象。要常立志,早立志,将每个小的目标一一实现后,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长期学习奋斗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4.从职业道德规范发掘思政元素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很多实践课程涉及到工艺设计、实际操作、实训环节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这部分教学内容授课中除了要讲授相关的操作知识和工艺要求规范之外,还要以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意识,尤其是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保密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大国工匠的故事,渗透崇尚技能、严谨专注、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5]。

5.从时政国情校讯发掘思政元素

平时多搜集国家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校园新闻等多元化的资讯,这些资料具有实时性,比较能够贴近学生,而且其他媒体形式也正在热议,讲解的时候容易产生共鸣。可以采用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思政的内容与教学相结合。比如今年是建党100 周年,可以根据这样的历史时刻播放党史相关的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之情,激发学习热情,珍惜当下时间认真学习。也可以把往届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成长经历等拿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度,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三)细化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是联系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每名教师除了要对所授专业课程熟知之外,还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寻找专业与思政的连接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国家发展战略、行业企业发展、职业道德规范和时政国情校讯等多个方面融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以后,以其为总体教学方向和依据,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形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各自的思政目标。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将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美育教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还增加了比较有特色的雷锋精神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个良好的规划,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专业基础课程

本部分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学生要学好学会,但是其理论性相对较强。可以侧重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和时政国情校讯的思政教育,多向学生介绍国家近些年来取得的智能制造、电子电工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家乡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谦虚好学的钻研精神。

3.专业课程

这部分的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大比重是需要实际操作来进行的。根据这部分课程特点,可侧重于职业道德规范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按照企业行业的职业标准来操作,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

4.专业拓展课程

这部分课程多是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交叉的相关知识,可以侧重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发展的思政内容,注重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活学活用,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多元进行,每门课程都应有思政教育目标,但不是课程节节必须要思政,切忌生搬硬套,要兼顾课程思政的全方面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四)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除了进行课程改革,还需要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工科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还需要不断地增强和提升。育人者要先育己[7]。教师本身要关心时政、社会发展、行业动态,平时注重政治学习、党课、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工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开展学习,不断加强思政教育,提升自我的政治敏锐性和人文素养[8-9]。另外,自身也要注重严谨教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等精神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教育,润物无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综上,本文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课程思政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和分析原因,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所有课程,理清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思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程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 “思政味道”,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力争实现三全育人[10]。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机器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