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021-12-28 23:17:58王洪艳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机电院校职业

王洪艳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等学科高度融合的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急需一批现代智能制造行业的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因此,积极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1]。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就要求企业拥有一批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改革创新,及时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标准 “零距离” 衔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各企业的经济发展储备力量。

(二)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要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快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成败的关键问题。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和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成长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发展评价等基本要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经济发展不仅要进行制度创新,还需要人才培养创新。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要求。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考核与职业技术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设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形成以学促产、以产养学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氛围,形成“互利双赢” 的好局面。

二、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是高级技术人员的摇篮,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虽然都能够认真学习国家文件精神,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实施中不能明确培养目标,常常按照传统教学中一贯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施教,尚未彻底将社会需求与就业导向相融合,人才培养方向性不强,教学模式单一,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2]。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决定着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课程设置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沿袭了本科院校相应专业的课程内容,按照大学本科教育的脉络进行课程设置。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知识结构与企业岗位需求不能紧密契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法有效对接,学生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在职业的素养和能力上会存在着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3]。

(三)实训设备落后,实践教学机制不够完善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 “培养能力本位、开展实践性教学” 的一系列要求。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设备有限,验证性的设备多于实践应用性的设备,且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对接企业生产实践,且实践教学机制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岗位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目前,实践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需求。实践教学项目比较固定,很少变化,因而不能适应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性强,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师资具备行业专业技术能力,及时更新知识,掌握行业标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短缺,同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双师型” 教师更是处在紧缺状态,不能满足目前的授课需求。“双师型” 教师是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备人才,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4]。

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创新“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订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邀请机械行业各种专家充分参与课程改革,基于行业标准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专业体系要融合行业标准,专业课程要融合职业标准,以保证课程的内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切实做到 “毕业就上班,上班就上岗”,减少企业岗前培训的时间与成本。

因此,应依据岗位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养[5]。

(二)创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合理整合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专业教学内容,重点打造优质核心课程,使其具有工学结合、生产性实习的特征[6]。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结合,增强学生的行业生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组织学生的创新活动,面向企业,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接近生产、职业、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 “模块式” 教学,实行课程建设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根据岗位职业实际需要,不拘一格设计课程形式,采取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等内容的模块式教学。将模块分解成多个子模块,每个模块或子模块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一项或多项技能相对应[7]。在现场教学或仿真教学等方式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8]。

(三)制定适应岗位需求的考核标准

通过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适合职业教育各阶段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9]。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结合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完善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机械职业教育行指委、毕业生、家长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决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持续追踪毕业生近五年的发展轨迹,同时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设以“双高”为标准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 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拥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对高职院校教师的 “双高” 标准设定为:高学历+ 高技能。为实现双高教师标准,要积极推进“双师型” 人才建设,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发挥教学带头人的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及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现 “老中青” 相结合的教师梯队建设。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企业行业组织的培训学习,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水平。

开展丰富的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聘请高校专家学者和企业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10]。

(五)打造高水平先进性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技能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创新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增强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及实训功能,优化综合性实训项目,技能训练项目保持先进性及特色。校企深度合作,实训与企业生产融合对接,把企业的车间当成实训场[11],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深度融合对接。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对接。目的是让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实现多赢。

综上所述,探索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机电一体化专业应该围绕经济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先进教学设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机电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4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