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峰,韩超楠
(天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思政课教师使命艰巨,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能力,要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人、吸引人;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发挥着人格的软力量,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究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价值及其提升维度,对于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在性格、气质、能力、思想道德等方面能够吸引、感染他人的力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形容一个人很有魅力,就意味着此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个性品质、行为风格、优雅气质和神韵、高尚的情怀、渊博的学识以及突出的才干等,对他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驱动力和感染力。“魅力”以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为底蕴,通常因人而异,是个性化的东西。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2](P307)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在从事教学工作中的外在表现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它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学识教养、理想信念等,而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和力量,不仅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心灵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自然的影响力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同时也是促使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完善、成长的最高境界。
思政课要体现鲜明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同时还要兼顾知识性和思想性。因此,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性格、气质、情感、道德意识、理想信仰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可以吸引、感染学生的内在力量。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是用自己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宽厚的仁爱之心以及富于艺术性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信仰信念、情感情怀、音容笑貌以及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将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诸多方面,从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到时代精神和师德修养,再到心理素质和理想信念,都能散发出浓厚的人格魅力。
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定要做到“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鲜明的政治性,表现在实践中,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立足于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思考和审视自己的职业,把教书育人的职业上升为一种崇高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事业,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充满挚爱的坚定性,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胜信念充满坚定的牢固性,并甘愿为新时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旗帜鲜明地讲好政治,做到准确把握政治方向,牢记政治使命与厚重的责任,始终保持政治的警觉性、判断力、鉴别力和政治定力,在思政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结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后,始终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培养和造就时代新人服务。
示范性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典型特征,体现在教师用自己完善的人格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做表率和榜样,并以此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青少年可塑性强,他们正处于增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面对着学业压力和对未来的期待,其情感、行为、意志都有着明显的波动,而思政课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会散发出持久的教育影响力,为学生树立身边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效仿和践行教师的榜样形象。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习惯于以教师的思想观念、人格品质、道德行为等表现来检验其理的正确性,从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以及观察世界的方法。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政治立场、科学态度、治学精神、思想观点、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对学生起着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这种影响在学生毕业后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思政教师人格魅力的示范性是促使学生树立优秀品格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教师有了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才能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人、以德施教。思政教师人格魅力的道德性,不仅是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思政课教师的道德,主要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道德责任感,能够始终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另外,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在道德境界表现上要更加崇高,要有仁爱之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和健康的师生关系。因此,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必须具有鲜明的道德性,才能赢得学生敬仰、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政课的作用。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特殊地位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这种稳定不是原有状态的持续与保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弥久常新的相对稳定状态。唯有这种动态常新且相对稳定的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倘若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或居于静态或处于不发展状态,这样的人格自然不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稳定性体现在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要坚定,只有政治信仰坚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树立稳定的政治信仰和信念。其次,思政教师要有稳定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只有教师心系社会和国家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关注时代、社会,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最后,还要有高尚的人格,思政教师用堂堂正正的人格熏陶渐染学生、滋润学生和赢得学生,自觉地做学生向往和追求的模范。由于思政课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特点,而且学生能否达到教育目的也需要长时间的检验,短期内不易显现,这就决定了思政教师必须在持续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的人格魅力,尽可能地发挥出立德树人的最佳教育效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作用在于持久地对个体产生影响,发生作用,教育的内化到外化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教师人格魅力的绵延性是指教师自身所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价值就表现为其思想、行为、品德等良好的素质在学生身上延续。这种日渐渗透的影响和延续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师生双方特性的结合就决定了教师人格魅力具有持久的绵延性。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行所起到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仅深刻地撞击学生的心灵,示范引导学生的行为,而且在学生毕业离校后会继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终生。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潜隐性和外显型共生的教育资源,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发挥着引领、感召和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在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诚信缺失、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干扰。而思政课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廓清思想认识的误区,树立良好的人格榜样,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价值引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情趣、理想信念、文化素养等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散发而发挥作用的。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困惑,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耐心细致的说服、细致入微的疏导等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另外,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价值引领,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学习生活共同体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深度沟通来达到引领的目的。
富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会格外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道德情操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提升,并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熏陶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潜隐性的软实力,会散发出独特而持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学生获得良好的榜样示范,产生饱满浓厚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快乐、舒适、澄澈和明朗的心境。马斯洛在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之后,继而产生一种爱和归属的需要。”[3]389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会自觉不自觉地牵引学生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均能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久而久之,在思政课良好的师生交往中,使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形成热切的期待、强大的牵引力和归属感,并迁移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集体、充满热情和探求真理的美好情愫。
思政课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和保障。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人热情、遇事开朗、性情温和、耐心细致、积极乐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思政课教师良好的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厚的仁爱之心、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教学能力、开阔的眼界思维等素养与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要是通过示范性的特点把自己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树立榜样。学生可塑性比较强,会自觉地把教师作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自觉向教师主动看齐,并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践行。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既有深厚的历史印记,更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充分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性。思政课作为承载、灌输和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形成、发展、走向完善的助力,是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进步、和谐、愉悦的实践活动。”[4]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品质才能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力量。同样,人格魅力也是多种素养与道德品质的融合,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展现为以下几个维度。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最显著的特征以及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是教师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根本政治利益的自觉认知和认同状态。思政教师人格魅力蕴含的政治素质标准,主要体现在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不但立志成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觉承担起国家社会责任的同时,带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良好的政治素质,从国家要求的层面看,主要体现在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导学生用爱国情怀、强国志向以及报国行动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职业层面来看,主要体现为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青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正是处于思想政治观念、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而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和教育学生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师德修养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行为准则的要求,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培养、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培养陶冶锻炼反省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其目的是使外在的师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师德品质,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发挥积极作用。”[5]4总地来说,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职业追求,是思政课教师心性的升华与修炼。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具体表现在志存高远、信仰坚定的师德思想素养;学识渊博、明辨善恶的师德知识素养;充满正义感、责任感的师德情感素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终身学习的师德行为素养;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师德人文素养和语言规范、外表端庄的师德外在素养。思政课教师有高尚师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让学生喜爱的老师。“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厚重的责任与使命,只有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突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是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思政课教师成为党领导的坚定支持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重要因素。
扎实的教师专业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专业功底,主要包含师德素养、理论素质、研究素养等,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扎实的专业素养既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首先,思政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因此,思政教师既要尽可能地掌握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思政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体现在专业技能方面,思政教师应努力成为会思考的思想家、会写作的理论家、会表达的宣传家以及能打动人的演说家。由于思政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所以思政教师必须通过对理论深入的研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通过不断的专业写作使思想有高度和深度,通过精彩的讲解达到师生之间最佳的交流效果。另外,思政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体现在专业的敏感性上,思政课教师能够直面人们思想价值观多元化的考验,能够积极自觉地回应不良社会思潮,引导学生不随波逐流。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6]仁爱之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师具备仁爱之心有着现实的客观依据。首先,仁爱之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着力倡导“仁爱”与“善”。思政教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并坚定文化自信。其次,具有仁爱之心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缺乏爱己、爱人和爱物的仁爱之心,就无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育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最后,仁爱之心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思政课传导的内容,需要学生发自内心地悦纳教师的教育引导,而正确的理论必须借助情感的润滑来感染人,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关爱、关心和关怀,用情理交融增强学生对理论的信服。
新时代,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适应性因素这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悦纳和监控自我、情绪的稳定性、乐群性、挫折耐受力、敬业精神、身心协调、情绪以及环境适应等能力。思政课教师心理素质也可以划分成知识和修养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教师用心理学知识完善自我和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运用良好的认知、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适应与自我调适能力积极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思政课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现实的客观依据。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养:面对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具备自我调适的能力,勇于接受新事物并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待。在良好的教学互动中,学生会提出许多困惑与疑难问题,教师要做到临危不惧、积极思考,沉着冷静自如应对学生的问题,为学生解疑释惑。
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和创新的工作,尤其是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想要打造一节具有吸引力的思政金课,教学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精湛的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师获得教育智慧的重要工具,也是支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素养。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想打造让学生喜闻乐见、真学真信的思政金课,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教学艺术是发挥“八个相统一”的关键点,教师只有通过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才能充分调动思政课的内在资源,使得内涵丰富的“八个相统一”与思政课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去创新方式方法,最终使思政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金课。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运用教学艺术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在过去被家长和学生认为是具有守旧刻板、理论说教的特征,故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提高教学技术素养,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风趣幽默、睿智豁达、随和亲切、可亲可敬的新形象。
广阔的视野是新时代思政教师人格魅力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整体,如果思政课教师知识面太窄,就不可能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能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如果思政课教师视野不宽,知识没有融会贯通,就无法给学生讲清楚理论与实践问题,无法对各种思想困惑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最后,思政课教师广阔的视野是直面教育对象特殊性的需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能够快捷地了解与掌握各种信息,以往教师占有知识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正在日益下降,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如果专业素养不够深厚,知识不够渊博,是很难让学生信服的。因此,思政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