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2021-12-28 18:48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形势教学效果互联网+

掌 海 啸

(常熟理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国际形势,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教育”新理念,由此,互联网、大数据等与教育的融合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互联网+”发展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教学平台,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应注意,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仅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面临很大困难。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突破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面临的现实困境,已成为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机遇

(一)“互联网+”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网络凭借其开放、虚拟、共享及便捷等特点,逐步成为教学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发展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信息资源的数量及传播速度都优于其他传播技术。对于没有特定教材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来说,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对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互联网+”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为保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活跃度和新鲜度及避免传统授课中信息不对等现象提供便利。此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对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及针对性有较高要求,教学内容要及时根据国际社会和国内情形的变化予以更新,所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在“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可随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作出回应,保持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效提升其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互联网+”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广阔的教学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如微博、微信及短视频等,这些都是现今较易被学生接受的信息传播平台,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些平台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所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可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定期推出适时的教育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相关问题,使学生紧跟社会热点,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并学会深入分析。通过新兴教育平台,可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摆脱之前教育内容滞后的现象,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互联网+”发展还带来了远程终端教育站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中观看相关优秀网络教育视频,将终端教育站点上的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平台。广阔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把握国内外变化形势,使其更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提出与落实,坚定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互联网+”的匿名开放性可增强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互联网+”发展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带来的机遇还包括其所具有的匿名开放性,可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感。多数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多以昵称进行交流,使用者不受身份、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影响,可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对增强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有很大促进作用[2]。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对当下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见解,可避免在传统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心理。另外,教师也可据此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切实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匿名交流,学生可真实表现自我,把所学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热点问题的分析上,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其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获得感[3]。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互联网传播的负面信息干扰课程政治导向,阻碍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享受多元、开放、个性化服务,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深受大学生青睐。但应注意的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享受其带来便利服务的同时,也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负面信息会严重干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政治导向,阻碍其教学效果的提升。网络交往和信息传播多是匿名形式,导致一些极端言论、不良文化及负面信息广泛传播,并对现实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特别是大学生涉世未深,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误导,进而迷失自我,甚至出现因贪图享乐而向不法网络金融公司借贷高额利息的校园贷,最终负债累累的现象。在网络空间中,高度的自由性和虚拟性容易使自制力薄弱的大学生放纵自己,丧失社会道德和责任感。所谓“意见领袖”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播优势,向大学生传递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信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塑造,给以培养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形势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正确政治导向带来极大挑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受到严重影响,阻碍其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存在脱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讲解最新的国际形势及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培养学生了解时事、分析问题的能力[4]。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形势与政策”相关信息,且网络信息具有迅速传播、共享及时等优势,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已提前获取了课程信息,导致教师讲授的内容已明显滞后于现实,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与互联网信息出现脱节。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更习惯于直观的认知方式,倾向于自己从互联网中发现信息,并以“先入为主”思维接受网络中对时事的分析观点,这就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生上课积极性也不高。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教材,由教育部颁发教学要点,各高校教师根据当下国内外热点问题及本校学情进行备课,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千差万别,质量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出现脱节,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三)教师媒介素养有待提升,无法应对“互联网+”发展要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要从媒介视角出发,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使用方法,提高自身对信息的辨别、判断能力。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辨别网络信息。而现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大多由思政教师兼任[5],他们往往具备崇高的政治素质,但相关媒介素养却有待提升,无法应对现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师自身缺乏“互联网+”意识,没有主动学习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有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大学生传递正确使用媒介技术,并帮助其提升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6]。教师媒介素养的缺失使其无法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对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也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大学生获取热点信息更依赖互联网,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当前,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形势与政策”是一门了解新闻大事的课程,自己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所有信息,不必花费时间听课,对该课程缺乏兴趣,使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一方面,大学生对当下“形势与政策”课程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该课程只是传递新闻热点,使自己了解当下新闻事件即可,并未意识到该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及重大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对当下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深入分析[7]。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大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相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可以说是网络原住民,通过网络及新媒体平台获取热点新闻已成为日常,且网络传递的热点信息还具备海量、及时、快速等特点,更能吸引现今大学生的关注。同时,由于大学生是高校课程学习的主体,“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也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身上,所以大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一)仔细辨别互联网信息,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握提升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向

“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授课教师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互联网信息加以仔细辨别,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握提升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向。教师在设计“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专题时,要根据课程教学要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在集体备课中互相沟通学习、优势互补,确保设计的专题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面对纷杂的互联网信息,教师在备课、设计授课专题时要仔细辨别相关信息,保证所用信息知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只有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正确的政治导向,提升其课程教学效果才有据可循。“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提升其教学效果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每学期教育部公布的教学要点进行集体备课,认真分析互联网平台中的相关信息,商讨确定授课专题,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授课专题,然后再进行几次集体备课,互相提意见进行修改,发挥教师的优势。这样不仅能使教师发挥自身所长,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还能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时效性和针对性

面对“互联网+”发展的冲击,要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有机结合,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新鲜、充实,提升课程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保持及时更新,避免与实时信息出现脱节,教师在备课时要实时关注热点新闻,尽量缩短与热点素材之间的时间差,广泛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及视频等资料,与教学专题有机融合,形成及时、充实、丰富的教学设计。同时,与互联网热点信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还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抓住学生想进一步深入探索热点相关信息缘由及影响的心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时事新闻的能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结束后,高校可组织教师开展经验总结会,听取专家组的课后评价,在各授课教师之间相互评价,根据课后评价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课程针对性。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可针对当下大学生所关注的网络难点、热点问题设计相关讨论课程,向学生传递分辨网络信息、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也深受学生喜爱。

(三)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和教学能力,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带领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需教师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意识,紧跟“互联网+”发展,并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并有效辨别网络信息,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高校要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进行媒介素养及“互联网+”教学能力培训;一方面,从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培训中努力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使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牢牢掌握网络时事政治教育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教学能力,培训中向其详细介绍网络教学工具,指导其熟练检索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并能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两微一端”新媒体方式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再次,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以专职教师、兼任教师、专家领导等较稳定的师资力量进行授课,以高水平的教师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应发挥专家领导的作用,邀请其定期开展“专家讲座”“领导讲座”,向学生讲解热点信息,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最后,高校要随时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媒介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促使其将提升媒介素养和教学能力内化为自觉。只有教师自觉养成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习惯,才能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有效使用其专业技能,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

(四)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主动占领互联网“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新阵地,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现今网络化生活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习惯,他们比以往时期的大学生更依赖网络,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已成为其每天的“必修课”,并且大学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要尊重大学生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兴趣,使网络成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高校及教师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动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设施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并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及时交流,帮助其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引导其使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分析新闻事件,深入了解政策提出的根源和影响,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再次,高校和教师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互联网+”教学有机结合,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升其学习兴趣[8],如教师在设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专题时要依据本校学生的兴趣及其在网络中的动态进行,这样才能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兴趣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兴趣;教师还可将各个教学专题的动画课件及教案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让大学生提前观看并进行思考,在课堂讲授中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最后,高校在占领“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教学新阵地的同时,还需健全校园网管理、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教学,运用先进技术及网络信息维护手段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防各种有害思想的入侵和传播,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综上,在“互联网+”背景下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要尊重现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形势教学效果互联网+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