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伦伦
问:2021年8月25日,教育部公开曝光第七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涉及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虐待幼儿、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等问题。教育部多次发布典型案例,对违反职业行为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为了规范教师行为,我国都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规呢?
周伦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也应当尊重教师。然而,社会中个别教师置自己的职责于不顾,做出一些违反职责的行为。对此,我国法律、部门规章等对规范教师行为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教师法》作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除了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之外,也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此外,还规定了教师如有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行为时应负的法律责任。除《教师法》外,我国《义务教育法》中也有规范教师行为的相关规定。
其次,教育部通过了多部规章,对教师惩戒学生等行为进行规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实施的八项行为;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预防并制止教职工实施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行为,为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生活提供具体的保护。
此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部门规范性文件,如《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锤炼教育报国之志,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