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苏 旭
从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以下简称“新高考Ⅰ卷”)来看,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出现一类考查句式的新型试题,这是就是句式比较题。具体题目如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从句式表达的大意来看,二者的含意基本上是一致的,读者也都能够读懂、理解,然而题目却要求考生说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行比较呢?
从宏观上来说,句式比较属于句式题的一种,是对句式选用、句式变换等题目的变式考查。解答句式类试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句式与句意结合起来,同一句式可以表达不同句意,同一句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命题者的设题正是抓住了句式和句意的这种关系。因此审读句式、明确差异是句式类试题的审题基础和解题关键。其次,句式还要适合语言表达环境的需要。句式的选用总是以表达规范、语义明确为目的,这就需要考虑语境的要求和表达的需要,要注意语句所适用的整体语段的语言环境。
从微观上来说,句式比较仍然要坚持句式连贯的原则。句式比较的本质是辨析所使用的句式哪一种更加通顺、合理,更符合语法规范,哪一种更加符合语言环境,哪一种更加符合表达的内在逻辑。因此,在句式比较中,依然要坚持句式使用的话题一致、氛围和谐、时空统一、句式协调等原则。
题干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那么首先要弄清楚“语义”的含义,同时既然是“基本相同”,那么一定也有不同的地方,找出其语义的不同点是解题的关键。
在这类题中,所谓语义,就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在词汇意义层面的一种关系意义。这种关系意义通过一定的语义结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语义结构在表达中会有不同,针对这种不同,考生需要进行分析判断。
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20题为例,原句是“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则是“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含意几乎是无差别的,但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却不然。原句中的“又心满,又意足”是句子的补语成分,其语义指向前指动词“一扫而光”,作用是对动词行为状态的进一步说明。改句中的“心满意足地”是句子的状语成分,其语义指向是前指主语,作用是突出动作的施事对象。因此,从含意来说两者虽然基本相同,但是从语义指向上来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涉及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位置、语词运用等内容。改句与原句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语义的表达。因此,在对句式进行分析时,表达效果的比较辨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仍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20题为例,改句与原句相比,不仅调整了语序,改变了重点突出的位置,而且变短句为长句,与文段的整体语言风格有明显的差异。从“强调的重点不同”“适用的位置不同”“语体风格不同”三个方面进行设置,答案更加全面准确。
分析这类试题,不难看出其考查重点在于找出不同句式在语义关系与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点。除2020年新高考Ⅰ卷外,各地模拟试卷中也出现了这类试题,他们的考查重点各有不同。现做如下梳理:
1.找准语义关系的不同
分析语义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这里所说的语义关系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的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分析语义关系不仅要找出施事者与受事者,还要找出语义指向,明确语义特征。比如上文分析的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20题。
2.辨析句式结构的不同
句式结构是语义关系及语义指向的集中体现。在句式结构的辨析中,我们应该重点把握句式形式的不同,如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把握字词的增减;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首先,原文中选用的句式形式一定要与整体文段的语言风格相一致;其次,改换的其他句式在语义表达、语言风格、字词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与原句相比一定是有差异的;最后,原句中使用而改句中未使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原句最大的优势所在。
以2019年新高考山东模拟卷为例,原句为“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改句为“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两句主要不同在于句式结构方面。原句主要是由偏正短语的短句组成,“一层层的……藕荷色儿”是对“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的一种说明,其语义是前指的,而且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语段的层次感与画面感;改句则是变短句为词语,变补语为定语来修饰“各色条子”,其语义是后指的,失去了排比的表达效果,整个句子也显得平淡无奇。故而答案设置就锁定在“修辞手法使用效果的不同”“语义指向的不同”“句式形式的不同”等方面。
3.厘清语序逻辑的不同
对于语句的分析理解一定离不开对文段的整体把握,所以在辨析表达效果时,我们仍需要把单独的语句放回到语段中,从语段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表达效果好的语句一定是遵循着整个语段的某种内在逻辑的。
仍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20题为例,改句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来收束全文,虽然表意完整,但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便有匆匆收尾的仓促之感,似有意犹未尽之意,对整个文段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滞。反之,原句以“又心满,又意足”来收束全文,使得语气舒缓,语义完整,逻辑上更加通顺合理。
4.把握语句情感的不同
不同的语句对情感的表达是不同的。反问句有代入性,祈使句有强调性,揣测句有引导性,正是这些语句的巧妙运用才使得整个句子的情感表达更加地明晰。
以2020年淄博市二模试题为例,原句为“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改句为“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白雨,加上一层背景,就十分悠闲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改句比原句少了“细得同粉也似的”“淡得几不成墨的”两个短语,并且改句将原句的反问语气变为陈述语气。因此,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就应抓住这两个变化进行展开。改句中所缺少的这两个短语正是对“白雨”和“背景”的修饰限定性词语,使改句显得更加的单薄,而且反问句的代入感是陈述句所不具备的,改句使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生生地从原文中剥离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做好这类试题,必须要经过“审题目”—“找不同”—“定范围”—“析效果”四个环节,方能使答案清晰准确。
首先是“审题目”,就是将原句与改句分别置于原文中,先体味原句与原文语境,再体味改句与原文语境的契合度,从语义的所指关系出发对句子的不同点进行初步的方向性判断。
其次是“找不同”,就是将原句与改句进行对比,从语义、句式、修辞、语序、逻辑、语气、情感等角度入手,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尤其是改句有明显语序变化、句式调整、修辞增删等变化的地方,要作为重点进行分析。
再次是“定范围”,就是要从这些不同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哪些是作者需要重点强调而改编者却忽略的内容,并且结合上下文进行语义关系的重点突破。具体而言,就是在“找不同”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分析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上的关键不同点。
最后是“析效果”,就是在确定重点分析范围后,将以上思考、分析所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梳理,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条分缕析地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句式比较类试题虽然是一种新题型,但是不论是命题还是解题的切入点都是有章可循的,都是句式类试题的变式延伸。只要厘清审题思路,抓住语义、句式、修辞、语序、逻辑、语气、情感这几个关键点,该类题型就能够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