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高考考查
——以《论语》研习为例

2021-12-28 18:02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颜回名句小人

甘肃 刘 伟

《论语》作为最具“中国气派”的经典,位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文化经典著作第一。因此,《论语》当仁不让成为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精读作品之一,同时选自《论语》的文本频繁出现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分别以默写题、阅读题、微写作的形式考查学生识记、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

一、考查名句识记

阅读《论语》,留心其中的箴言警句,日常学习时吟诵于口、牢记于心,有助于化育人格,砥砺精神。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地方卷和全国卷均涉及对《论语》名句的考查,前者以补充性默写考查为主,偏于机械记忆;后者以理解性默写考查为主,侧重“语言转码”。

1.补充性默写

江苏卷2018年和2019年分别考查了“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浙江卷2018年至2020年分别考查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以及“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而以上试题或给前句补后句,或给后句补前句,或给前后句补中间句,单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补充性默写考查对引导学生背诵《论语》个别篇章内容有一定意义,但并无对《论语》相关名句含意的深度追问,未来命题延续此类题型的可能性将有所降低。

2.理解性默写

2018年全国卷Ⅰ考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2019年全国卷Ⅲ考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020年新高考卷Ⅰ考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

全国卷在考查《论语》名句默写时,突出记忆与理解的融合,要求学生在现代汉语表述的题干提示下对接文本,还原名句,并在古今语言之间准确“转码”。这种理解性默写考查属于由今及古逆向翻译能力的局部测试,有助于扭转记忆与理解割裂的不良学习倾向。

《课程标准》要求“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目前而言,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情境设计主要集中于“学科认知”,在“个人体验”与“社会生活”情境设计方面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师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意识向“个人体验”与“社会生活”情境靠拢,改编历年真题,扩展积累条目,不断追求深度理解,形成迁移运用优势。

以2017年山东卷15题(1)为例,原题为:

《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可改为:

俞樾《群经平议》认为:“古书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汉世说如此。后儒专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义也。”如《诗经·小雅·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前者指将帅,后者指士兵。至《论语·里仁》中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两者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究其根本在于两者心态有别,正如《论语·述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考虑,《论语》篇章的理解性默写备考可作为学生名言素材积累的一条路径,如把“君子”与“小人”心态之异的话题扩展开来,可进一步设题为:

由于存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迥然心态,《论语·为政》中孔子发现两者与人相处时大为不同:“________,________。”而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还提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________,________”;在气质风貌呈现上,“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如此在《论语》内部关联篇目、文本互证的积累方式,既立足日常学习,又针对高考复习,符合《课程标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教学提示的规定,并能有效串联知识散点,形成链条,将记忆落实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于语言情境的考查之中。

二、考查语段理解

节选《论语》文本,以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微型专题阅读,是地方卷高考试题采用多年的形式。近三年,《论语》微型专题阅读主要出现在浙江卷和北京卷中,浙江卷选用两则材料考查比较阅读,材料或同出于《论语》,或一则出自《论语》,一则出自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北京卷选文聚焦《论语》,从单篇阅读逐步向群文阅读过渡。

1.比较阅读

2018年浙江卷两则材料分别出自《论语·述而》《论语·泰伯》,语段的共同点为“周公”。“周公”是孔子仰慕的对象,“周礼”也是孔子追求的目标,孔子借对周公的心驰神往表达了“德重于才”的人物评价标准:骄傲者易生横暴之心,难免胡作妄为,陷人于水火;吝啬者多现刻薄之意,往往自私冷漠,为人所抛弃。该题考查学生全面评价人才的能力,杜绝因“优干”而无视“恶品”的片面认识,警惕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与惠及他人的刻意遗忘。

2019年浙江卷两则材料分别出自《论语·宪问》《孟子·滕文公上》,该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智、勇”的君子标准和对孟子“仁君”之忧的理解。尧、舜为儒家推崇的明君圣主,其“仁”表现为“为天下人得人”,即“心怀天下,以为己任”;其“忧”表现为“为天下得人难”,即“苦于如何为天下求得可安民乐业的治国贤才”。材料中孔孟之言,均在君子人格的统领之下,心怀仁德者为己不忧,为天下则忧,即于私无忧,于公则忧。《论语·述而》中,孔子自陈:“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反之,能修德、讲学、徙义、改过则无忧矣。

2020年浙江卷两则材料分别出自《论语·学而》《论语·雍也》,语段暗示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执政者须思虑周密,心态严肃,行为谨慎,抓大放小,役使民众节约有度、不违农时方能确保国泰民安。“以民为本”是“执政为民”的思想起源,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该题所涉“子桑伯子”,亦称“桑户”“子桑户”,春秋末鲁国隐士,与楚狂接舆并称。孔子认同仲弓(冉雍)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即居心于敬,行事简约,不敢烦扰百姓。该题重在考查对“简”字含义的推敲,强调执政者应当敬事爱民,不可粗放害民。

此前地方卷考查《论语》微型专题阅读时,曾与《孟子》《墨子》《韩非子》选文搭配组合设题,后期还可能从《老子》《庄子》《荀子》《史记》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选材,继续和《论语》相关文本组合考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可与“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组合考查“民本思想”。

2.群文阅读

2018年和2019年北京卷分别考查《论语·先进》“闻斯行诸”的师生问答,《论语·里仁》中富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和贫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辩证分析,所选语段虽系单篇阅读,但文本内部存在多元视角,属于单篇文本的群文阅读考查。2018年试题考查孔门师生对话中“同问异答”表象之下的“因材施教”思想,突出了孔子对自己学生性格的准确把握;2019年试题考查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及其与“富贵”的关系,不同学术见解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特别是2019年试题,孔子富贵取之有道的告诫,警示后人:违背仁德便会执迷于财富地位而痛苦不堪,心怀仁德自能不困于逆境贫贱而淡然处之。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卷选取①《论语·为政》、②《论语·公冶长》、③《论语·雍也》、④《论语·先进》中孔子谈论颜回的四则材料,设题考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断句、翻译及结合材料评价颜回其人。该题属于多篇文本的群文阅读:第一小题考查一词多义,印证多元性解读;第二小题考查人物评论,体现思辨性阅读。四则材料中,材料②③属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评价,材料②在对比中肯定颜回在学习上能够举一反三,材料③在赞叹中肯定颜回在生活中能够安贫乐道;材料①属于孔子对颜回的观察反馈,肯定颜回大智若愚;材料④属于孔子对颜回的理性反思,学生对教师所说毫无疑义,无助于教学相长。与颜回不同,以子路、子贡为代表的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说法并不尽信,显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

这类带有思辨色彩的群文阅读或许会成为主流的命题形式,因为《论语》阅读的考查先天具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学生在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转码”过程中能够自然践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群文视角下的多元解读与全面评价会引发学生相应的理性思考,在多文本的联系中凸显矛盾、厘清边界、探究真相,进而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考查阅读体验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为“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在近三年高考试题中,聚焦《论语》阅读感受和分析评论的写作考查以地方卷的微写作为主,熟知人物与熟记名句在无形中成为完成相应写作任务的关键。

2018年北京卷的微写作要求学生依据阅读《论语》的个人体验,从颜回、曾参及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选择一位撰写150—200字的评语。《论语》中个性鲜明的弟子颇多,如勇猛率直的子路、精于货殖的子贡、能言善辩的宰予、问教稼圃的樊迟、以贫为荣的原宪、好学乐问的公西华等,为解答该题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评语”可从选定人物的性格、言论、品行、贡献、影响等多角度落笔,陈述个人喜欢的理由,其本质是在孔门弟子中寻找异代的“知己”。

2020年天津卷要求学生针对“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的现象,结合《论语》名句,以“10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该题意在激发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仅就《论语》来说,题干中“没劲”可理解为“没有力量、没有生气”或“没有兴趣、没有兴致”,循此摘录《论语》中饱含力量、生气的名句,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或极具趣味、韵致的名句,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真诚地分享个人阅读体验与感悟,则不难带动他人走进《论语》。

猜你喜欢
颜回名句小人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颜回偷食
《中庸》名句节选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木勺小人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