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 炜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是2020年上海市基础教育“三项评选”获奖教师代表,我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各位教师表示祝贺!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教学观念转变的艰难、变革过程的缓慢与复杂、对学科和学生的有限理解,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教学变革。我们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培养上的主导作用显现出了弱化的迹象,例如,在学生艺术素养、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家庭的重视、投入以及培训机构的作用在加强。如果这种局势得不到扭转的话,人民群众就会对现行的教育制度产生怀疑。一个人成长的关键主导力量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学校、是课堂,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挑战,怎样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的“主战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的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使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变革非常重要,我们要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主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在信息时代,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则无法让我们的学生走向未来。学生要走向未来,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以学习者为中心是让学校教育为挖掘学习者的潜能而服务,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思考以下六个问题。
一是建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人生、对学习有很多的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学生未必认可,他们的见识、思考与时代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来说,中小学生需要了解学习的意义,需要与学习内容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与内在动力,使学生对发现知识的意义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的天性获得释放,他们就能在教学中真实地释放自我,释放自己内心的潜能与灵气。例如,教师不说学习历史的意义,而通过有意识地设疑,由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学习历史的三个重要意义,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加强基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进入教学场域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从生活环境中获得了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为他们的理解水平、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单向地传递知识,学生也能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真正产生意义的还是学生自己。课堂教学应以真实世界、真实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到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点,这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因此只有基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才能把他们带入这种情境式、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例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空中课堂的资源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基础,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让学生在体认和理解中将确定性的知识吸收内化为个体知识,引导学生将个体的经验、体验提升,从而使经验转化为能力。
三是实施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每个学生的智力和精力有差异,特别是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有差别,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备课不仅是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能力不能“批量培养”,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现有的能力,把握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难易程度、完成方式有区别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学习能力、风格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学必须适应各种学习风格,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消化学到的知识,不应该要求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同样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每个学生找到一个最佳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四是加强基于学生个性的作业设计。作业跟考试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要把作业和考试的功能区分开。作业不仅仅是训练,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的过程。作业就是学习的过程,作业就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让他吃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每天接受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学生,最后会形成机械思维或者思维不会迁移、缺少灵活性。作业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我们要鼓励中小学校建立校本作业管理系统,在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讲评、作业管理等环节开展研究。
五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堂中,教学和评价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让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从不会到会,是引导学生自我改进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增进、运用并评价他们的策略性学习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技能,学习结果才能够得以巩固,才能获得元认知思维的提升。对自我进行精确评价和对同龄人的工作进行建设性评判的能力,是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的一项必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独立成熟、自律、有责任感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教师应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每一项任务做出评价,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学生也能在教师引导下及时改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习”的目标。
六是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变革最终要形成一种课堂文化,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共同体的文化。现在的学生在知识广度、思考深度上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也不再只是教师单向地传递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对话与沟通,在互教互学过程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处于相互支持的环境中时,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学习,让人感到安全,能够信任,学习者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把控学习过程。学习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起学习,互相探讨、交流观点、提供反馈。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推动者和合作者、学习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与学生共同成长。
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任务很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获奖教师作为优秀教师群体的代表,是上海教育未来的希望。希望大家能够把思考与实践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让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实践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