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盘锦地区的水利设施研究

2021-12-28 08:55
兰台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田庄盘锦辽河

张 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巩固其殖民统治,保障其移民生活和军需,制定了《满洲开拓移民计划大纲》,组织“开拓团”“勤劳奉仕队”修建水利工程,发展盘锦地区位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南端的稻田。盘锦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土质盐碱,历史上“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百里不见树,熬土可成盐”,是东北有名的“南大荒”。早在1928 年,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鲍英麟、沈洪烈等在荣兴屯组建稻田公司,在大辽河右岸垦荒种稻。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之后,日伪政府对盘锦地区的水利灌溉十分重视,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

一、日伪政权继续使用与扩建清末民初水利设施

1.开凿新开河人工运河。新开河人工运河位于今盘山县坝墙子镇。新开河为民国十一年(1922),当时的营口辽河工程局为缩短行距,于二道桥子至夹信子之间开挖的一条人工运河(《盘锦市志》记载);为保持新开河航运水深,辽河工程局投资70 万银元,在二道桥子修建拦河闸,即马克顿闸,于民国十三年(1924)与新开河同时完工;民国十九年(1930),随营口至辽河河道上各港全部停运而停止使用。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新启用;几经修复,1959 年报废。新开河由北向南,东西两堤为沙岭、古城子与坝墙子、新立、新开、东风各镇分界线。西坝沿线经由村庄为沙岭镇三台子村、西灰村、西拉拉村、郑家村,古城子镇周家村、上网村、夹信子村;东坝沿线经由坝墙子镇马架子村、双井子村、吴家村,新立镇史家村,新开镇、新立镇、于楼街道、东风镇等。新开河排水闸建成年代为1932 年,日伪时期建设,建设者为日本人。新开河排水闸位于水库村北和于楼交界堤坝下。从起点二道桥子至终点夹信子入大辽河,经实地测量全长为25.9 公里。由于战争和上游淤积,1930年新开河失去航运功能;用作灌溉水源及排涝河道后,先后在新开河上修四桥六抽水站,对新开河造成破坏。航运功能停止后,新开河被用作两岸土地的灌溉水源及排涝河道。

2.设计并重启大型闸门马克顿闸。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挑河分水,复开碱河(双台子河),上游来水分流入海。六间房以下的外辽河逐年淤积,致使营口船只在三岔河以上河段经常搁浅。为了保持新开河航运水深,在二道桥子以下修建了马克顿闸。两项工程分别投资58 万银元和70 万银元,并于民国十三年(1924)建成。马克顿闸由日本人岗琦设计,四先公司株式会社负责施工。因英国马克顿公司负责闸门制作与安装,故而得名。马克顿闸共7 孔,总宽88.5 米,每孔净宽11.5米,设计洪水流量为1500 立方米每秒。其结构形式上部为钢架,下部为钢筋混凝土,闸基础为木桩整体结构。闸底高程、闸墩顶高程和工作桥面高程分别为1.5米、8.5 米和16 米。闸门为12×5 米的平板钢闸门,由20 吨卷扬机启闭。马克顿闸建成后,每天开闸4 小时。开闸期间,盘山船队可免桅经闸上溯,其余时间关闸壅高水位,使新开河水深由不足0.5 米增加至1.5 米,营口船队即可经新开河上行,并可通航浅水机动货轮。修建马克顿闸是为了航行畅通,但由于海潮上溯,不仅加重了双台子河两岸土地的盐碱化,而且造成了航道的严重淤积。民国十九年(1930),马克顿闸随着营口至上游各港的停运而停止使用。民国二十八年(1939),伪满洲国成立“土地开发特殊株式会社盘山事务所”。为解决开发盘山、大洼的荒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新启用此闸,作为水源的节制闸,并在其上游二道桥子建成一座大型电力灌溉站,开挖一条长1公里的导水路。该闸恢复运行不久就发现进口底板出现纵横裂缝,后进行灌浆处理。解放战争期间,南数第一孔闸门平衡砣被炸坏,于1951 年修复。后经1951 年和1953 年洪水冲击,特别是在1957 年洪峰流量达2220 立方米每秒时,南数3、4 孔闸墩底部被洪水冲成大坑,基础木桩部分倾斜,导致2、3、4 孔底板下沉,到1959 年汛期,其余4 孔也相继下沉,克顿闸因此报废。

二、1933—1938 年盘锦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

1932 年,日本制定了《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1933 年以后,日本开始陆续向盘锦地区大量移民,大批的日本人、朝鲜人相继迁入盘锦地区,开发种植稻田。日伪政府修建荣兴、南满、新义、平安、天一五座抽水站,开垦水田11.29 万亩。平安抽水站后被拆除。同期,日本满鲜拓植株式会社在陆家乡、太平乡建农场,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灌田种稻。

1.修建荣兴抽水站。原名为魏家沟扬水场,位于今大洼区荣兴街道魏家沟抽水站院内,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西南为居民区,北为水田,东60 米是大辽河,西100 米是向海大道,西南100 米是原沟营铁路魏家沟火车站铁路机务段供水站。建于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931—1936)。1933 年修建的“魏家沟扬水场”是盘锦地区最早的抽水站,1936 年又续建第二期工程,其灌溉面积为6.6 万亩。在此机房东北50 米处有1934 年建成的附属抽水机房,内设两台抽水机。日本东京荏原株式会社生产的卧式轴流泵,总功率290 千瓦,出水量212 立方米每秒。

2.修建天一抽水站。1933 年,由日本与朝鲜的两个资本家合建了天一抽水站和平安提水站,两站提水能力为3.3 立方米每秒,开发水田1.2 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天一站废弃,新建平安东站。天一抽水站位于今大洼区平安乡平安一村。经查阅《平安场乡志》及向原场老同志咨询、核实,《平安场乡志》所记载的水利设施中,“天一扬水场”即是“天一抽水站”,始建于1933 年,为日本利用朝鲜地主集团组织“平安农事株式会社”修建。据《平安场乡志》记载,天一扬水场设有轴瓦式抽水泵2 台,流量为6 立方米每秒,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受益面积达1.1万亩。新中国成立后,该站一直使用至1985 年被平安第二排灌站取代,原场址1985 年被洪水冲毁。

3. 其他配套水利设施。一是田庄台变电所。1933年,日伪政权为了对各水利工程提供配套设施,在今大洼区田庄台镇碾房社区,由水道电气株式会社营口会所修建,并成立田庄台开闭所(变电所),电力11 千伏,为附近各地抽水站和水利设施供电。其主要架设三条供电线路:第一条在田庄台至魏家沟间,送电线路约6公里,为魏家沟抽水站供电;第二条在田庄台至三家子间,送电线路约3.4 公里,为平安抽水站和天一抽水站供电;第三条在田庄台至水源赏军台间,送电线路约5公里,为赏军台抽水站供电。二是佟家水库闸。佟家水库闸位于盘锦市大洼区荣兴街道佟家社区南2000 米水田地中,此闸水泥浇灌,双闸口,闸口的附属设施已经毁坏。伪满时期,日伪修建一座小型平原水库,同时修建了这座水闸。后来荣兴水库建成,该水库作用不大,逐渐废弃。

三、1939—1944 年盘锦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

日伪政府修建二道桥子和田庄台两座抽水站,灌溉能力2.16 万公顷[1],但因工程布局紊乱,灌溉效益并未充分发挥。

1.修建二道桥子抽水站。二道桥子抽水站位于今盘山县坝墙子镇林家村东新开河北口西侧50 米处,北100 米为辽河国堤。经纬度为:东经122°18'24.8",北纬41°10'48.9",建成于1944 年。其是“开拓总局”为开渠筑坝、开发水田,而由日本人设计,为灌溉新开河渠系11.6 万亩水田修建的。厂房长41 米,宽12.5 米,通高15 米,建筑面积约7680 平方米,实体钢筋混凝土块基框架结构,上部为木桁架砖混结构,抽水站进水口无闸门,前池为7 孔暗道,主厂房建于前池之上,出水口紧接厂房为深塘式消力池,与新开总干渠道以1:1 陡坡连接。出水口混凝土护底、护坡,底宽40 米。站内底层安装有日本东京株式会社生产的卧式轴流泵7 台,装机容量1470 千瓦,提水能力32.8 立米/秒,厂房西侧阶梯上控制室内设有配电盘及控制设备。

2.修建田庄台抽水站。田庄台抽水站位于大辽河下游西岸的大洼区田庄台镇,田庄台抽水站原名扬水场,始建于1942 年,于1943 年竣工。由日本人组织“二引株式会社”施工[2],设计灌溉面积为13911 亩。田庄台抽水站厂房临河而立,前池直通河道,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装机量2560 千瓦,变电设施总容量4000 千伏安,内装有日制卧式离心泵CEM8 台,单流量25 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0 万亩。在辽河源头至入海口长达1349公里的岸畔中,唯有盘锦市的田庄台抽水站至2010 年才停止运行,抽水站的水利工程设计及建筑工程设计、工艺流程比较先进。

3. 修建平原水利调节枢纽工程荣兴水库和疙瘩楼水库。荣兴水库始建于1944 年,位于今盘锦市大洼区荣兴街道新开社区西北1000 米处,是日伪政权为浇灌荣兴地区的水田而修建的,1945 年光复后停工荒废。疙瘩楼水库位于大洼县唐家镇白家村。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大批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输入到盘锦地区,以“开拓团”为组织单位,于大辽河右岸抢占农田并开垦荒地,从事水稻生产。为增强灌溉能力,以扩大水田耕种面积,将杨碱堡自然屯和黄家店自然屯的居民全部迁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四月,招集盘山、台安、义县、锦县、黑山、北镇、锦西、绥中、兴城等地的“国兵漏子”(即“勤劳奉仕队”)一万余人,开始在该区域动工修建疙瘩楼水库。修建疙瘩楼水库的民工每人每天供给0.25 公斤(半市斤)口粮,每天要完成7 立方米的劳动量,由于民工食不果腹,劳动强度大,饥劳成疾多达2000 余人,死亡30 余人[3]。“开拓团”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疙瘩楼水库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设计为南北两部分,中间以横坝隔开,北半部土坝堤长11 公里,包括东西横坝3 公里,共计完成土方73 万立方米。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疙瘩楼水库尚未竣工。

4.其他配套水利设施。一是七道闸。七道闸遗址位于大洼镇王家乡七道闸村,建成于1943 年,以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涵洞呈方开,属涵闸桥,连接干渠进水闸,是大洼县总干渠的重要涵闸桥,供水田和生活用水,其主要功能是灌溉调水。二是吉家节制闸。吉家节制闸遗址位于田庄台镇吉家村,建于1943 年,是盘锦地区“开拓团”水利工程之一,其水利功能为便道,用以灌溉田庄台总干沿线的稻田,也供应“开拓团”的饮用水。三是五岔水闸。位于大洼区清水镇五岔村。该水闸建于1943 年,为“开拓团”水利工程之一,引五岔沟水进入干渠,自流到闸门,由闸门控制流量,再进入支渠,以灌溉农田。日本投降后,该水闸无人管理,逐渐被村民拆除。

1933—1945 年,日本人在盘锦地区组织“开拓团”,在今大洼区和盘山县,先后兴建荣兴、南满、新义、平安、天一、田庄台、二道桥子等7 座抽水站和2790 条长1916公里的各级引水渠道,以及2884 条长2078 公里的各级排水渠道,还有一些桥涵闸等配套工程[4]。新中国成立后,“南满”、新义两处抽水站因不能使用而拆除[5],其余的水利设施建设极大地促进当时的农田灌溉,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日本的殖民掠夺,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猜你喜欢
田庄盘锦辽河
辽河口
辽河记忆
做强“盘锦大米”品牌 促进盘锦大米产业增值
倾听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辽河文讯
下一站,盘锦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安徽灵璧小田庄大运河遗址
家犬助主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