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优化研究

2021-12-28 06:12梁颖珊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教学

梁颖珊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在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体的“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微公益、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课等微媒体层出不穷,使人类真正地步入了“微时代”。根据《中国网络发展状况报告》,能够发现,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8亿大关,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为7.13亿人,网民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计算机网络的比例日渐增加。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则是互联网媒介的应用主体,他们能够主观接受、积极探索新鲜事物,能够以“探索者”和“应用者”的姿态,推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微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则逐渐成为我国网民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发表想法的重要方式和特征。其能够以灵活、高效、便捷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开拓自身的眼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及内涵

(一)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碎片化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零散的、不固定的空闲时间,在智能设备(主要包括平板、手机、电脑)上学习、汲取零碎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碎片化学习又拥有时间碎片化、地点碎片化、内容碎片化的发展特征。首先是时间碎片化。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时间被不断的压缩,难以挤出完整的时间来从事学习或其他活动。但碎片化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在排队、等候、乘坐交通工具的间隙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地利用任何有限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地点碎片化。在传统计算机时代,人们要想利用互联网获得新鲜资讯或知识,就必须到固定的场所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耗费时间,还会降低知识获取的效率。然而在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持下,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约束,在任何地点获取任何的信息知识。最后是内容碎片化。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连续的、多样的、有效的理论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将内容进行分割,使其成为独立的个体,并与其他知识体系形成鲜明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才能让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更加有效。

(二)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教育学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学生活动的范畴不再局限在课堂、寝室、校园及社会,而是延伸到互联网环境中。德国教育学家坎培尔·德璐特曾指出网络时代已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的二元世界”,在二元世界中,人类不仅要参与到由物质世界所支撑的社会活动中,还要参与到由数字代码所架构的社交活动中,在比重上,网络活动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社会活动。这从侧面证明了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地转变,学生开始对趣味性的、简短性的信息或数据感兴趣,开始形成“急功近利”式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也开始慢慢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和思维理念。而碎片化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无味的、琐碎的、冗长的理论知识分解成简短的、易于理解的知识模块,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有帮助的、感兴趣的学科或知识上,使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宏观层面上,碎片化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整理并巩固理论知识,深化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可以说,碎片化学习更切合网络时代下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地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碎片化学习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学习体系

碎片化知识能够被划分为多个零散的、中断的、独立的知识模块,每个模块又独立于整个知识架构,因此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容易忽视知识模块和知识体系的衔接性,难以将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联系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低效的、部分的知识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此外,碎片化学习拥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性问题,致使学生难以将多个独立的知识模块衔接起来,无法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继而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譬如在不确定性层面,学生可能在初次学习碎片化知识后的三天或更长时间后,开始另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忘记之前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涵,难以帮助学生继续开展后续的学习工作,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此外,由于碎片化知识通常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呈现的知识点相对有限,学生难以在有限的、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充足而丰富的知识内容。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

碎片化时间主要指琐碎的、闲暇、松散的空闲时间,在碎片化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利用大量的空闲时间来学习理论严谨、内容庞杂的专业知识,这便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毅力。如果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将导致学生被互联网上的娱乐信息、新闻讯息所吸引,难以形成稳定的、高效的学习体系,进而出现中途放弃的现象。此外,碎片化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会像课堂教学那样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无法开展任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进而导致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对零散的知识模块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总结、整合、加工、理解。在宏观层面上,碎片化学习虽然能够有效地丰富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然而对于大部分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碎片化学习难以真正地帮助自己获得专业上和学业上的成长。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学习能力薄弱和自控能力差的问题是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主要问题。

(三)碎片化学习缺失教学反馈环节

教学反馈环节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层级,对教学内容、进度及教法进行调整与改进,由于这个过程是教师亲自监督和参与的,所以所接收的反馈信息也比较真实。然而在碎片化背景下,专业教师难以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法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教师所接收的反馈信息不够及时、不够准确。如果教师通过网络考核的方式,来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又会出现“冒名顶替”的问题,明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难以真正地开展相关的教学调整或改革工作。而我国现有的碎片化学习平台,仅仅对学生在线时间、在线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难以有效地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无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全面而充分地呈现在教师面前。

三、“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优化策略

“互联网+”主要指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数据发展的主体特征,并提取出来,与教育、商业、工业相融合,进而创新出全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体系。在特征层面上,“互联网+”拥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新塑造、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和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增长。而在微观层面上,“互联网+”思想主要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解构并重构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其拥有新的价值、新的意义及新的表现形态。因此,在优化碎片化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互联网+”的理念重新架构并重组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体系

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征和特点可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对新知识的学习及对旧知识的复习,首先在新知识学习阶段,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理念重新架构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化为知识理解的过程,即通过形象的、生动的、有趣的案例教学,将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新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在复习阶段,教师应建构出短小、精悍的教学模块,使学生在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重新理解和认识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而针对碎片化学习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的问题,教师应通过网络授课或在线交流的方式,反复强调不同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外在特征,进而在反复强调和暗示下,使学生自主地将知识模块与知识体系衔接起来。

(二)构建反馈机制

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必须以网络的思维来分析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建构出切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网络反馈机制。首先,要求学生在完成碎片化学习任务后,录制学习感想及感受视频,并及时将所录制的视频发送到教师指定的邮箱或平台中。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制定分层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在线交流活动,并及时询问学生学习情况、所掌握的知识点或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进而根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调整碎片化学习内容或形式。最后,高校应研发出全新的碎片化学习平台,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融入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使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出相应的在线试卷,并通过摄像头监控的方式,明确学生是否存在“冒名顶替”及“弄虚作假”的问题。

(三)优化评价机制

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可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解决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而针对自控能力薄弱及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从评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将碎片化学习成绩纳入学生评价中,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制约下,不得不通过碎片化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提升成绩。除此之外,还可将学生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表现及态度纳入奖助学金的评选中,以此调动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互联网+”能够帮助高校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形式相融合,满足学生在新时代下的精神诉求和心理需求,拓展并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使碎片化学习真正地成为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媒介。然而在碎片化学习方式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理念重新解构并架构教学体系,制定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使碎片化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抓手。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