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新建村史馆不接地气,甚至“变味走样”: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展品中,本村特色的少,全国通用的多;展板上,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一些村史馆不仅缺少“乡土气”“文化味”,还劳民伤财。
建村史馆的初衷是想通过挖掘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示乡土名人事迹,反映村民奋斗创业历程,激发村民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但一些地方在具体操作中为建而建,将村史馆建设模式化,缺少对村史的生动挖掘。如此建成的展馆不仅没有了乡土文化特色,还浪费了宝贵的乡村资源。
村史馆既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也是激活乡村文化记忆的“活教材”。要发扬优良民俗家风,留住乡愁乡情,关键是要坚持从村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本乡本土文化之魂,增强互动性、贴近性,以便世世代代的后辈可以在村史馆中看到家乡的发展史、先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