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蕴含的审美情趣赋予了当下公共空间园林景观与建筑更多的时代精神。本文以江西上饶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最美栈道”金奖作品为例,对古典情趣在当今公共园林与建筑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情趣;公共建筑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98
1、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传统回溯
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杂诗三首》里写到“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这是是最早见于“园林”的文字,当然,如果深究其概念还是混沌模糊的。直至晚明——这个继宋代之后,集中国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之大成的末世,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计成所著的《园冶》标志着园林营造的成熟。
中国园林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人们在逼仄狭促的城市生活中,对自然的怀恋和向往,是心理上的一种补充和精神上的需求和追求,从模拟山水的“形似”,升华至写意式的“神似”,创造出视觉无尽的意象,往复无尽的流动空间景象,体现出具有高度自然山水精神境界的环境。概言之,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题思想的园林,肇始于魏晋,盛行于唐宋,成熟于明代,至清代达到高峰。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很多,如:亭、廊、阁、榭、斋、馆、楼、堂等等。与西方花园有一个本质区别,是它绝非建筑之外的环境绿化和美化,而是包涵建筑在内的,得到充分表现而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园居生活环境,不止是为了可行可望,而且要可游可居。园林建筑既要为园居生活创造一个休憩游赏,悦神怡性的空间环境,满足各种生活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构成园林景境所必不可少的景物。
园艺家张家骥先生提出“园林建筑是景境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于‘咫尺山林’之中。所以,任何独立自在的建筑,只是凝固的僵死的东西,只有把它们从凝固中唤醒,成为可望、可游、可居的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有其生命的活力具有审美的意义和价值。”
在园林创作中,何处建堂,何处筑阁,哪里宜亭,哪里宜榭,虽无一定之法,也非隨手拈来都成格局的,因园有大小,地有异宜,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童寯先生曾说,“唯文人,才能因势利导,筹谋一座中国古典园林。即便一名业余爱好者,虽无盛名,若具勉可堪用之情趣,亦可完成这一诗性浪漫之使命。须记之,情趣在此之重要,远甚技巧与方法。”
情趣,只能生于个人经验的身心感知。苏舜钦在《沧浪亭记》中写的“情横于内而性状,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是情趣,计成《园冶》里“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是情趣,沈复《浮生六记》中讲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也是情趣……
相较于旧时代士大夫们用于失势之后的疗伤之所,还是佛道术士们的修为之地,都是用于逃避现实、消极遁世的场所的古典园林,当下的公共空间园林景观与建筑,则被赋予更多的时代精神。现以江西上饶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最美栈道”金奖作品为例,展开阐述。
2、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分析
2.1设计项目背景及缘起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区东南部,紧邻信江江畔,隔江与市区相望,公园总面积1009.3公顷,是临江与市区相连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属丘陵地貌,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年平均气温16.7-18.2摄氏度,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5%,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公园的土壤和水气等环境要素的质量均达到了一级标准,其中负氧离子含量达5万个/立方厘米。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上饶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健身场所,原有栈道设施过于陈旧,没有创意,视角单调,为了丰富森林公园的体验设施,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优美的环境,共建大美上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兼顾群众性与艺术性,公园管委会举办“江西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最美栈道设计大赛”,面向社会设计公司及设计院校进行最美栈道设计作品征集,并籍此为森林公园栈道建设提供参考。
此次大赛历时一个多月,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家设计单位设计师以及大学生,征集到很多非常好的创意作品,并通过公众投票初选,再由专家评审团认真抉择,辛曾翔先生设计的主题为《物我神游》的方案获得金奖。
2.2环境现状
设计场地地处上饶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由正门石牌坊入,经森林博物馆、美人井,拾阶而上至悠闲坡,这段为由闹入静的过渡区,明显感觉到与市区不同的自然气息——满眼的绿意、清新的嗅觉感受、悦耳鸟鸣的听觉感受,仿若进入王维的画境。
行至康乐亭、枫叶谷,满山谷林高叶茂,郁郁葱葱,云蒸霞蕴,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句是对此区域最好的写照。从枫林谷到云碧桥均在半山腰,坡缓幽静,对体力不构成挑战。
到达云碧桥,也就是上饶人民耳熟能详的、标志性的玻璃桥,目前原玻璃桥因种种原因修缮成水泥桥了,实为不妥,建议仍旧恢复成玻璃材质。继续往上,坡度渐陡,但尚不至于太过劳累,山势逾高,更显幽静,这是身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
在身体略感疲惫的时候,不觉已到木栈道的终点——快活林,这是位于主峰侧的次峰峰顶,略平坦,目测有五百平方米,现设有凉亭、全民健身器械、小卖部。西北方向开阔,临信江,面万力时代。可惜树林过密,遮挡了视线。
置身于此,设计者体认到该公共空间完全具备了传统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远望借景”等造园基础。栈道再如何绚丽奇特,终归是“路”而已,在合适的路径处筑上恰当的亭台楼榭,通过巧妙的空间构成,就能令游人在此坐卧停留,体味“当下”的自然意趣。
此后,设计者经过反复现场勘查,决定以古典情趣,王维诗意入手,营造深幽无为、清新淡远的禅意,“形式美”美在视觉感受新鲜和谐,把民宅黒瓦、石灰白墙、木构件、玻璃等传统元素打散,重新构成新的视觉符号。不“过度设计”,破坏原有森林植被,也不主张把栈道作为主体进行夸大扩建。而是在原有栈道基础上更换新的防腐生态木,并以此栈道为“线”,串起一个个“珍珠”——亭台楼榭。
3、方案呈现
森林公园当中的建筑单体,不同于普通建筑,而是强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相结合,是从属于整个园林景观的。不但内部空间怡悦舒适,而且外观造型简约洗练,使之与周围生态景观协调一致。在功能设计中,结合了建筑、结构、节能、造价等各专业的技术,建筑模数尽量统一。
同时也可以进行墙体绿化。指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据测定,有植物遮荫的地方,光照强度仅有阳光直射地方的几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浓密的枝叶像一层厚厚的绒毯,可降低太阳的辐射强度,同时也降低温度。凡是有植物覆盖的墙面温度可降低2-7度,尤其是朝西的墙面,绿化覆盖后降温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墙面、棚顶绿化覆盖后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提高10-20%,在炎热夏季这大大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
在《物我神游》设计方案中,共有七处代表性场景和空间,整体构思如下:
一路上行,老宅黒瓦、木材构成一片屋面,经栈道穿行而过,犹如站在老屋顶。屋顶还是老屋顶,但放置方式不同,又具有新的审美意趣。同时,背面形成可避雨的一处空间,可根据路程远分布在栈道上。
在半山腰“枫林谷”一带,构筑一略带童话色彩的空间,以老宅黒瓦、石灰白墙、木材为元素构筑在凌空的栈道上,选一簇参天大树以瓦屋、栈道合围,如幽静的老宅天井。待到正午,一束暖阳掠过树干、穿过屋顶照在泥土地面上,这一刻犹如树的精灵在起舞!两侧八字形的石灰白墙开圆形景观窗,既可把远处的山林“借”入画框,又犹如昆虫的复眼,呆萌地看着人类。拾阶而下,也可近林泉青苔。
在木栈道的终点“快活林”,根据场地面积,可大可小的空间,构建一处由老宅黒瓦、老梁柱构件、玻璃构成的高场所,使视线更加无碍通透。长方体玻璃形成360度无死角的观赏空间,穿过屋瓦,悬浮在山林的空中,如梦如幻,坐看苔藓树枝、远眺信江,凝听幽泉潺潺,放空俗事,感受当下。
设计师的方案中,构筑体借鉴上饶当地廊桥建造工艺,以原木为搭建骨架,地面、护栏安装防爆钢化透明玻璃,市民沉浸其中空间,满目绿意,虫吟鸟鸣,清馨萦鼻。两种材质的结合,碰撞出新的视觉和空间感受。
结语:
当下的公共空间园林景观与建筑设计在追求功能多元化的同时,注重对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古典情趣”,并不意味着斗拱、藻井、飞檐等传统元素的堆砌,也不是一成不变、食古不化的,而是将当下今人的审美意趣,与骨子的文脉基因进行“吐故纳新”,在材质、肌理、结构、形式等方面不断碰撞融合。童寯先生所推崇的“情趣”,仍可为如今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营造的要旨。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页.
[2]童寯:《东南园墅》,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版,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