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框架,践行生本课堂

2021-12-27 05:33尹国东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效课堂

尹国东

[摘要] 语文的特质应是“无师自通”,教师要做的更多是“唤醒”;而“生本课堂”有助于“唤醒”学生,提升课堂效果。在推进生本课堂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出“目标确定—自学交流—成果分享—达标检测”四步教学框架,为学生创造机会,让课堂成为学堂,使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 生本课堂;低效根源;高效课堂

初中阶段,语文每周一般6节课,按一学期20个教学周计算共有120课时;每册书的教学任务,按24课(约需60课时),加上6个“写作”(12课时)、3个“综合性学习”(6课时)、2个“名著导读”(4课时)、2个课外古诗词诵读(4课时),教学时间算起来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为什么我们还觉得课时不够用,还觉得语文教不好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探因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的质疑与诟病往往是最多的。在我们创造一个个“教学流派”和“××语文”的同时,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面貌却并没有发生较大改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学理念的“偏失”。

1.所谓的教师主导。教师在课堂上处于霸权地位,教师的提问掩盖了学生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控制了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观点主宰了学生的讨论,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的问题成为边缘化的问题,学生的发言成为隶属化的发言,学生的讨论成为形式化的讨论,学生的思考成为肤浅化的思考。以往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强权控制,学生并未真正拥有应有的话语权和交流权。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预设,高品质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话语交流,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并根据学生的语篇解读体验,创生新的教学内容。

2.所谓的目标多元。有的语文课目标非常多,毫无重点,什么都教,从字词到篇章到写作,什么都讲一点,没有达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还有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随意笼统,脱离了文本,造成了目标与文本的分离。语文课首先要做“语文”的事,但现实是教师带着学生在语文之外游荡:课堂提问是一个接一个,大量的听、说、读、写、思实践被所谓的点拨、启发、情境创设挤占。如此种种,无异于南辕北辙,不仅费时越来越多,而且离语文的“彼岸”越来越远。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语言训练,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进行语言训练。“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要利用教材,借助那些文质兼美的文本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所谓的合作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读,学生和之;尚未自学,匆匆合作;尚未读通,匆匆开讲……这些已然成为语文公开课观摩课的常态。看似创新的课堂,看似热闹的讨论,看似和谐的互动,却很难寻觅基于学生本位的扎扎实实的“学”。这种以“教”为中心的表演、走秀,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力、需求,没有真正为学生创造会读、会说、会写的实践机会。

学习过程的缺失,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意义建构缺少“自学”这一核心过程,“教”可能满堂华彩,但“学”却乏善可陈,特别是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训练严重不足。

二、深度建构生本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对“生本”有着精准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质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自主充分发展是课程推进的终极目标。因此,只有紧盯课程核心目标,并不断达成这一目标,语文课堂才能说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才是我们用心追求的生本课堂。

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正是立足生本。“全面提高學生语文素养”是课程的核心宗旨和根本归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习革命的号角;“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更展现了课程决意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适应时代需要的姿态。具体到对应内容的教学目标,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都遵循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切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可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深深烙上了生本的印记。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如建议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评价中的“多重功能”“多元评价”,均从不同角度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参与才是有效学习的开始,高品质的学习是衡量语文课堂高效的主要标准。

所以说,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据此,近年来我们在生本课堂教学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以彻底医治语文高耗低效这一病根,催生语文高效课堂。

经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语篇阅读教学理论能够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语文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对话教学,直面文本,让学生自主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因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进行文本解读,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念。

语文课堂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语文有时更是静静的课堂,要放手让学生静心阅读思考,静心揣摩品味,静心研讨探究。要注重语文文本细读品味的过程,凸显语文阅读思维的个体差异,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在推进生本课堂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出“四步”教学框架,即目标确定—自学交流—成果分享—达标检测,为学生创造机会,让课堂成为学堂,使教学走向高效。

(一)目标确定

课堂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有适切明确的目标定位,而不是贪大求全。语文生本课堂要求写进目标的每一项内容都应指向学生的发展,都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都应有具体的学习过程予以呼应,都应真正属于“语文”。目标与目标之间要密切联系、自成体系,从而构成一节课的目标整体,为高效推进教学形成科学的逻辑和正确的指引。当然,我们也尝试让学生参与,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需要,让学生自主确定课堂目标。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和动机,离生本课堂便更近了一步。

(二)自学交流

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小组交流。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中,去倾听、点拨、示范、交流。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去判断学生真实的状态,抓住学生闪耀的思维火花,并顺势而为,激发学生自学的情绪,明确学习的任务,指引探求的路径。第二环节,学生自学。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师自通”,语文有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属性。所谓无师自通,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去构建生成新的知识。课堂上,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口语表达、练笔习作,都要实实在在安排学生自学,以使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获取新知,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读、写、听、说等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货真价实的自我建构不是教师的“讲”和同学的“帮”能够实现的,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习得的,并在知识的建构中养成了素养。第三环节,小组交流。语文课一问一答式的教学难以面向学生全体,只能是单线条、浅层次的。课堂上,教师设计带有思辨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学后的“愤悱”之时,安排合作交流讨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尴尬,更可以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相互碰撞、彼此启发、彼此受益,形成深刻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优秀的思维方法,进而促进学习不断深入。

(三)成果分享

有了前面充分的自学与交流,就为后面的分享表达提供了可能。成果分享,不仅仅是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更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提升的好时机。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思维在课堂形成碰撞,让学生通过分享交流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收获或困惑,借助探求“真知”,促进能力提升。语文课上,学生在一个多向度、多机会的表达空间里充分参与、充分表达,使得学习过程呈现出一种多种感官参与、多種信息刺激的情境,为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创造充分的成长空间。

(四)达标检测

教学“是否到了那里”常常为我们所忽视,通过达标检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生本课堂重视当堂检测,不提倡将检测变成课后作业。这是因为检测的不及时和练习的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同时也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语文课上,课文是否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检测,故事内容是否会“复述”需要检测,文本是否真的“解读”需要检测,文章的写作素养是否“提升”也需要检测。当堂检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读书情况进行互动、点拨,帮助学生读得更好;根据说的情况做出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适切表达、交流;根据学生写的文句进行规范、分享,让读与写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从语篇学的视角,抓住语篇交流这一根本语用功能,首先根据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和学生一起交流确定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结合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并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在小组充分研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果交流汇报和当堂课堂检测。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