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萍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尤其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自理能力是幼儿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长通力合作,通过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搭建起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的桥梁,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各项生活技能,进而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夯实根基。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自理能力;概述;重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50—02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应与幼儿家长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组织亲子活动,构建微信公众号以及网络互动平台等,实现家园良性互动,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各项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将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家园共育概述
家园共育就是幼儿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两者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在幼儿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搭建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快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而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双方及时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而不断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优化,以更加适合幼儿发展与学习需求。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该项培养应该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进行。所谓自理能力通俗来讲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一般要求其做到自己洗手、吃饭以及如厕,做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必要时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中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并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巩固,从而形成习惯,再将习惯带入到幼儿园的平时学习中去,两者相互补充,能让幼儿做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采用家园共育的方法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使其生活独立性和知识接纳程度有所提升,还让教师和家庭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这将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此外,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更加有利于其建立责任感,对其后续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意义。
三、基于家园共育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助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家园联系手册,给家长分享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成长与点滴经历,与教师联手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家园联系手册尽可能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家长与教师需提高家园联系手册的使用率,多沟通多互动。(1)家园联系手册实际应用概述。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周都应该把幼儿值得表扬的地方与加强的地方一一罗列出来,并对所有幼儿进行综合评价[3],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家长则将幼儿家中的学习情况以及表现一一记录在手册上,这样幼儿教师通过阅读手册,就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学习状况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足的地方以及需要改正的习惯,与家长协同合作,一同商讨策略,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2)如何使用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手册是为了教师和家长沟通更加便捷,以提供给幼儿更好的成长空间。那么,如何提高家园联系手册的利用率呢?可运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小手册。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将家庭中需要家长配合的部分写在“小手册”中。比如,在幼儿日常衣物的穿着方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便于穿脱的衣服,培养幼儿在独立穿脱衣服方面的兴趣。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小手册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可将幼儿在家时的情况写进去,同时,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写进去。第二,观察表。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制订一系列相关的观察表。例如,自己洗手,自己进餐,自己如厕等。教师通过对不同项目的观察,进行记录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了解。教师还可以将表格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同样的观察记录,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进行双向指导。
2.利用移动互联网,强化家园合作交流。(1)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被广泛普及的今天,幼儿园的教育手段不应该再局限于传统模式,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成立班级网络,将幼儿在园内的情况向家长们实时展示,让家长们可以时刻观察了解到幼儿们的动态,这对于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2)班级微信群。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想要进行交流,可用的方法十分有限,沟通效果也不尽理想。在微信交流成为主流的今天,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时建立微信群,通过此种方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家长实现更加便捷的沟通。不仅是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群聊的方式进行沟通,相互分享自己在育儿方面的经验,进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幼儿园教育。
3.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增进家园交流与合作。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让家长对幼儿在园中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关“自理能力”的开放活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这样不仅能使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更加亲密,也增进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随时从家长那里得知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与家长交流经验、分享方法,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4]。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需要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诸如野营一类,可以要求家长与幼儿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协作,这样有利于幼儿产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加培养。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前期的烧水、洗菜等工作,让整个活动氛围变得温暖有趣。还可以进行劳动技能的比拼,家长与幼儿角色互换,让幼儿为家长穿鞋子和衣服,这样一来,在提高幼儿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这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也十分有益[5]。又如,幼儿园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为家长创造机会,邀请家长来园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活动,让家长们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充分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们观察到教师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实际技能的教授,让家长对教师工作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后续在幼儿教育方面进行合作[6]。
4.共同设计共育课程,保障家园共育实效。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整个过程,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教师可邀请家长代表来园,根据一日活动的要求提出意见和看法,为课程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在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中,教师与家长需要沟通交流,自由提出意见和想法,通过双方的共同研讨、分析,最终确定课程内容[7]。
总之,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与幼儿园紧密合作,两者一同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一同为他们构建一个积极、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自主性更强、自信心更强,自然也会更加喜欢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不断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形成。
参考文献
[1]代婕.刍议开展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0(07):188.
[2]陈晨.在家园合作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幸福家庭,2020(03):11.
[3]郑蓉.家园共育“五一致”,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华夏教师,2019(23):24-25.
[4]陶寅珠.浅谈家园合力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科普童话,2019(32):190.
[5]刘淑英.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01.
[6]喻莉莉.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02):48-49.
[7]曾明红.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土族,2008(03):75.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