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2021-12-27 10:55张润泽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贫困户农户

张润泽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北京100088)

产业扶贫是贫困对象脱贫的主要路径, 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脱贫的核心是增收,增收的条件是就业,就业的前提是产业。 没有产业驱动支撑,区域经济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稳定脱贫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扶贫开发的“生命线”,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是解决贫困的“金钥匙”,是发展之要、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 为此,笔者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乡村与贫困户,村委干部,县、乡扶贫干部,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负责同志,就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咨询和研讨,试图从中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观点、方法和意见, 以期对各地的产业扶持脱贫提供一条较为明晰的参考路径。

1 扶贫产业的类别选择

自然状况、农业资源、种养习惯、矿产情况、工业基础、地方财力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往往决定各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类别。 东西南北,县情、乡情、村情、户情不一,地理、地貌、资源、气候不一。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谋划扶贫产业时,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为引领,瞄准脱贫对象,整合生产要素,在可复制、易接受、效益好、便于推广的前提下,筛选确定具有良好经济性、适宜性、示范性、宜贫性、成长性的扶贫产业类别,充分体现扶贫产业的地域特色、 资源特点。 也就是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 要积极承接劳务密集型产业, 扩大就业承载能力, 让更多的贫困对象参与进来,从而获取更多的务工收入。 同时,要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 开展土地托管、养老抚婴、物流超市服务,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综合园区,努力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2 扶贫产业的区域布局

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产业的效益和成败。

2.1 在种植产业上

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按照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地理区位、种植习惯和管理经验, 着力打造相对集中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聚合,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吸引、 留住一批依托农业务农致富的农村劳动力,并将其逐步培育成职业农民。

2.2 在养殖产业上

加强与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基地,实行订单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规避贫困户散养风险。

2.3 在骨干企业带贫上

各地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 打造骨干企业带贫就业基地,有组织地合理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

2.4 在新业态上

要抓住扶贫政策机遇, 发展光伏电站, 建设扶贫车间, 把政策用足用活。 一般情况下, 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可的1 个300 千万的村级光伏电站, 每年收益在15 万元以上, 持续收益20 年以上, 扶贫效果良好。

3 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

产业与扶贫结合,形成扶贫产业。 因此,必须把控结合点、切入点,强化扶贫产业与贫困对象的利益联结,积极探索效果好、机制活、可复制的利益联结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惠及贫困对象,让贫困户得到实惠,实现“精准滴灌”,获得发展、合作、带动、共赢的良好结果。 产业扶贫联结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3.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以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 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形成一种“公司+农户”或“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组织格局。 关键点就是订单生产,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单, 合同中明确规定龙头企业和农户各自承担的责任与权利, 明确产品回收的最低保护价,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解决农户个体信息、市场、销售难题,同时企业可得到充足的产品货源,从而实现双赢;也可根据地方资源优势, 面向社会选择实力强的大型企业提供订单,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开展全程服务,如种植业的耕种、植保、收割等服务,集中统一采购优质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三赢。

3.2 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

即“龙头企业+贫困农户”模式。 贫困户带资入股(5 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到可以信赖的龙头企业,集中实施、利润分红,龙头企业与入股贫困户签订协议,建立最低利益保障机制,贫困户负赢不负亏,每年确保入股农户最低收入3 000 元。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有村委会独立经营,成为“村委会+贫困农户”模式,利用本乡本土邻里乡亲优势,把农户聚起来,把土地连成片,把资金打成捆,把产品销出去,让农户“进得去、接得上、连得紧”,使农户“转身份、变股东、成员工”。

3.3 资产收益模式

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光伏电站、 扶贫车间资产,全部移交到所在村村委会,成为村集体资产,由村委采取领办、控股、入股、租赁等形式进行管理经营, 经营收入用于兴办村公益事业、 创办新兴产业、为贫困户分红,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同时破解集体经济空壳状态。

3.4 扶贫车间模式

开发社会资源,用好农村能人,激活社会资本,凝聚社会力量,利用围村林、空闲地等场所,建设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能力就地就业。

3.5 直接扶持模式

对有发展潜质和创业意愿但缺资金的贫困对象,使用到户增收财政资金给予帮扶,同时启动金融扶贫政策支持, 每户给予5 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输血”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

4 扶贫产业的推进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对产业扶持脱贫的重要性、必要性、 紧迫性已经形成共识。 如何抓住产业扶贫牛鼻子,开启产业扶贫发动机,培育产业扶贫摇钱树? 必须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体系, 以确保产业持续发展和贫困对象持续增收。

4.1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党委、政府作为脱贫攻坚责任主体,统筹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成立专门的产业扶贫领导组织,负责方案制定、规划设计、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

4.2 加强产业培育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创办各类种植养殖专业园区,实现贫困户务农致富;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社会化服务、光伏、物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密切贫困户和产业主体的劳务与利益联结,形成多元化产业扶持脱贫载体。

4.3 加强人才支撑

扶贫先扶智, 人才和贫困户自身能力提升是产业扶贫的关键,因此要引进培育领军人物,加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 培养一批创新创业、扶贫带领的人才队伍,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致富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如利用高新技术在平原农区种植黑皮冬瓜、温室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一般亩收益在万元以上,可使贫困户一年实现脱贫,并可获得长期收益,做到真扶贫。

4.4 加强政策扶持

利用财政专项资金、 统筹整合资金, 规划设计产业扶贫项目, 向产业发展倾斜; 用活小额贴息贷款、 人行扶贫再贷款、 国开行融资、 农发行政策性扶贫贷款, 破解产业扶贫资金瓶颈; 相关行业部门, 积极为产业扶持脱贫提供简便快捷服务, 合力推进产业扶贫。

4.5 加强机制建设

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规划为引领,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建立产业项目库,前置论证,提前审核,充分储备,科学筛选,从立项着手,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绩效;建立完善扶贫产业的财政支持、财政奖补和金融支持政策, 激发调动产业主体的扶贫带贫积极性、主动性;严格督导、考核、监管、问责,把规矩定下来,把导向竖起来,把结果运用好,推进产业扶贫落实到位,做到有方案、有载体、有抓手。

4.6 加强舆论引导

各级党委、 政府都要围绕习总书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三农”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准第一要务,营造舆论氛围,创造发展条件,协调资源与市场对接、企业与贫困户对接、信贷与企业对接,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创业兴业、发展产业,以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对象稳定脱贫, 以产业发展引领贫困对象持续增收,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持脱贫路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力量、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河北永年:超70%贫困户至少三重产业带动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