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百年检视*

2021-12-27 10:46:09沈成飞
理论视野 2021年7期
关键词: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沈成飞

【提 要】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历史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艰难晦涩的贵族学问,也不是纯粹学院派的高头讲章,而是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营养剂和教科书。树立正确党史观不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史观是价值观,为党的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党史观是政治观,立足于政治认同的养成;党史观是人民观,指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党史观是斗争观,以实事求是态度保持历史定力;党史观是大局观,着眼长久和全局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党史观是大历史观,内容丰富、思想博深、视野宏阔,归根结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我认知和逻辑表达。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历史主义者,“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1]。同时,党的历史不是普通历史,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行动中的马列主义”[2],“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3]。党史学科是一门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学习研究党史,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树立正确党史观。“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4]立足于百年党史,放眼近代中国发展的长久历程和近代世界横向对比的宽阔视野,检视共产党人的党史观,客观系统地分析百年党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整体全面地发掘其中的历史智慧和政治表达,长久宏阔地认识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义务。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5]在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指引下,梳理共产党人百年党史观的核心价值,以期对党史学习研究和社会正确认知有所助益。

一、党史观是价值观,为党的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党史研究工作几乎和党的创建工作同步开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研究党史,为党的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热情,党的历史研究是党的革命的一部分。

理解党的使命初心,明瞭党的前进方向,必先了解党的创建历史。建党伊始,党的领袖人物就对党的历史使命有明确的意识。蔡和森指出,“吾党虽只有五年短的历史,而仍在幼稚的时代”,但已经有很多复杂的事实值得研究,“同志们都是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6]。他首次明确提出党的“历史使命”的命题,“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7];“我们全体党员同志应共同起来完成这伟大的历史使命”[8]。张闻天也认为,党的诞生“表现了它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伟大力量”,而得到新的无产阶级力量的中国革命,必然“向着新的方向迈进”[9]。新老党员必须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机会主义错误思想的深入分析,“建立中国无产阶级列宁党的自己的理论,成为真正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来完成中国工农革命的任务”[10]。党的历史使命的确立和革命方向的确定,为党的百年事业定下了基调。了解党的创建史有利于厚植革命情怀、提振革命精神。

凝聚党内共识,确立前进方向,必先总结党的曲折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政党,在党内有分歧的时候,往往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反思曲折发展中的成功和失败,甚至是通过民主斗争的方式来加强团结、凝聚共识,找寻新的发展方向。创党之初,蔡和森、瞿秋白曾就“陈独秀主义”“机会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等党内分歧进行斗争,以此确立正确的党史观。[11]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了凝聚党内共识,一方面主持编撰《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等党的革命历史文献,将之列为全党学习党史的必读书目。另方面认为有必要通过讨论和民主斗争达致统一团结。他比喻说,“家庭是有斗争的,新家庭里的斗争是用民主来解决的”,通过斗争,“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但是看齐是原则,“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12]。改革开放后,为了重新确立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心和主线,党通过理论工作务虚会学习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通过历史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对于党内分歧不只归咎于少数人个人主观责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13]。以此消除党内外、国内外的疑虑和错误看法,自觉养成看齐原则,凝聚新的共识,确立新的发展方向。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提高人民对党的热情,必须通贯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苦难辉煌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营养液和教科书。学习党史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尤其是政治的热情,充分发挥党史的精神价值。习近平强调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4]。他还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5]列宁曾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6]党史的精神价值是党焕发生机活力、保持先进性与创造性的重要精神资源,其所激发的政治力量,也是人民对党抱持热情温情的精神源泉。

二、党史观是政治观,立足于政治认同的养成

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政治观是党史观的首要标准和坚定立场。

坚持以我为主的政治立场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前提。抗日战争时期,鉴于许多党员对于党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的事实,毛泽东忧心忡忡地表示:“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的很,从外国的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17]他强调,“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如果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18]党中央因此号召全党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19]。可见,以我为主是我们认识党的历史的前提,言必称希腊不是党史研究的客观态度。

坚持党史姓党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立场。2010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对党史研究工作的性质和立场作出明确定位,指明党史工作应该坚持“党史姓党”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行动上,就是始终坚持“四个意识”,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严格遵循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基本精神和重要结论,“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研究和宣传、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20]。坚持“党史姓党”,是各项党史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史姓党”,就是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坚决抵制和反对党史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坚持“党史姓党”,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叙事方式。党史研究者应该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而不能摆脱这一前提去“创造历史”。

提升政治认同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目标。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研究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要培植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于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江泽民在论述党的建设时,将历史传承的极为重要性概括成五个方面:“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对于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极为重要;对于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也极为重要。”[21]“五个极为重要”指向对党决策的政治认同。习近平提出通过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启示,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22]党的历史既是党的历史资源,亦是党的政治优势,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启迪方来、凝聚共识、形成政治认同、协调政策策略的重要思想基础。

三、党史观是人民观,指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是人民观,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民族立场,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坚持人民立场的党史观,因为党的历史由人民写的,党的奋斗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历史就是紧紧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实现解放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打出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干出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人民闯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是人民拼出来的。可以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24]

党的历史也是为人民奋斗的历史。毛泽东说:“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25]党不仅要领导人民,更要像“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依靠人民,像“保卫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人民。[26]改革开放时期,党坚称“一定能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27],而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28]。新时代,党中央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我们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9]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守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坚持民族立场的党史观。因为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代表,初心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说,“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30];“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31]。中国共产党就是“领导我们革命事业的核心是我们的党”[32]。江泽民也指出,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我们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33]。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英文译稿)明确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34]1925年,毛泽东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35]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明确表达。抗战时期,张闻天宣告:“全中国全世界一切有良心的人,只要研究一下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他们就会明白中共历年来牺牲奋斗的历史是与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血肉相关的。中共始终把澈底解放中华民族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神圣的任务。”[36]正因如此,习近平才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37]。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感的表达,亦是其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自信和现实自觉。

四、党史观是斗争观,以实事求是态度保持历史定力

历史是客观存在,但历史的叙事有主观性。任意歪曲、肆意编造、恶意诋毁,进而刻意“打扮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因而诞生。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通过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坚决斗争,保持历史定力,消除历史虚无主义不良影响。

坚持斗争的党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正面交锋。恩格斯曾说:“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38]当下,反对势力对于党的历史进行虚无主义化的处理,“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逸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39]。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40]。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党的历代领导人异常清醒、坚决斗争。习近平要求全党对于这些负能量必须有的放矢的进行正面交锋,“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41]。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更不容随意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每个党员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度过的政治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夯实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42]1919年,李大钊就认定,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自俄国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已经风靡世界了。[43]陈独秀亦认为:“马克思派的共产主义,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有科学的根据。”[44]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因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4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也是最有效的理论武器。共产党人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价值,从理论上揭批历史虚无主义,从事实上驳斥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党史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46]邓小平说:“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47]坚持实事求是,务必把握历史的连续性,从具体历史条件和背景出发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李大钊所说,“我们批评或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48]习近平强调:“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49]坚持实事求是,务必整体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党的历史,因为“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50]。既不因成就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因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否定成就,“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51]。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析党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偏于局部不顾整体、抓住一隅不及其余,以解构党史的错误逻辑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然烟消云散。

五、党史观是大局观,着眼长久和全局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但是也有它的下降时期。”[52]在更宽阔的视野中探讨党史百年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规律,分析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深化党史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党史观是大局观,着眼于长久和全局发展的大历史观。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具备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时段视野。马克思主义着眼于宏观历史进程,从长时段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和总结社会发展规律。党的百年历史是层层递进和连续发展的过程,党史研究工作必须具备长时段发展视野。如何炳松所言,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历史“必要注意这个共同性,因为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思想,无沦是个人的,还是团体的,其间总有一种联带关系”[53]。毛泽东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时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因此从“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4]。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5]。这一概括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且将之上溯到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传承,是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典型展现。他基于大历史发展视角、宏观历史学术气象,以贯通发展的叙事模式,呈现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具备世界历史对比的宽视野。党的历史是近代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世界对比的视野分析党的历史发展和历史贡献。蔡和森对比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肯定中国工人运动远超世界革命经验。瞿秋白将国民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比作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提醒中国革命战略也要分两步走。[56]毛泽东认为党史研究应坚持“古今中外法”,“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世界上的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等等都得研究清楚。[57]习近平尤其注重对世界各国发展史、世界各国政党史的比较分析,他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58]习近平还多次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反面教材对全党进行警示教育。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为人类谋解放,为世界做贡献。李大钊呼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59],这是期冀中国青年对人类和世界有所贡献。毛泽东亦称:“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0]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不止一次地说,将来中国总的力量大了强了,就“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中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61]新时代,习近平自信地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2]这不仅宣称中国的发展道路成功打破了西方现代文明唯一性的神话,更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一独特地位决定了党的历史已经突破了共产党的范围,成为全党全国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读懂党史才能深刻读懂近现代中国,这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关系未来、关系全局的政治问题。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的党史观念,检视其中的理论意蕴和价值指向,不仅能全面系统的回顾党自身的百年发展历程、自我认知历程,更能面向未来、排除曲解干扰,为下一个百年发展矫正历史航向、提供历史智慧,坚守人民立场,助力民族复兴梦想。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2]李达:《怎样学习党史?》,《新建设》1951年第6期。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

[4][14][39][4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5]参见杨凤城:《习近平党史观与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1期;王炳林、余坤:《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思维的百年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年第2期。

[6][8]《蔡和森文集》(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86页;第917页。

[7][3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51页;第5页。

[9]《中共党史报告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86页。

[10]《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页。

[11]参见《蔡和森文集》(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13页;《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8~539页。

[12][26][30]《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298页;第45页;第397页。

[13][18][46][57]《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406页;第407页;第406页;第406页。

[15]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

[16]《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

[17][19][3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页;第814~815页;第1098页。

[20]吴德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学习时报》2021年2月19日。

[2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2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

[23][29][37][42][6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4][49][5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页。

[27]《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28]《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32][50][6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第136页;第157页。

[3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页。

[35]毛泽东:《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政治周报》1925年第1期。

[36]洛甫:《读了〈张国焘敬告国人书〉之后》,《解放》1938年第42期。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73页。

[40]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5页。

[43][48]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新青年》第6卷第5号。

[44]《陈独秀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11页。

[4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2页。

[47][6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第233页。

[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8页。

[53]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页。

[5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5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40页。

[56]《瞿秋白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81页。

[5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0期。

[59]李大钊:《青春》,《新青年》第2卷第1号。

猜你喜欢
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