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倩,隋婷婷,魏 莹,桑梅洁,王艳芝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北京,100029)
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龄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2]。全球患乳腺癌疾病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高校女大学生作为年轻女性中主要人群之一,关于其对乳腺癌相关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信念现状值得关注[3-4]。开展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能促使女性重视自身健康[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从而促进癌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为高质量、高保障的未来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女大学生对乳腺癌认知情况,以期为今后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9月—2021年3月,对多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纳入标准:①在校女大学生;②自愿参加此次调查;③无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障碍。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与调查者;②答题时间<60 s;③答题不完整。
1.2.1 调查方法:在参考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认知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网线上发放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学校、年级)、乳腺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预防措施、乳腺癌的并发症)、对乳房自检的了解情况、对自身乳房的关注程度等问题。
1.2.2 质量控制:参阅相关文献,在进行调查研究前做预调查评估。录入数据的过程中保持细心、严谨的态度,后期多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调查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采用线上匿名形式填写问卷,其中问卷设置每台设备只能答题1次。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90.91%,在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见表1。
表1 在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知晓率
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相关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优于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具体见表2。
表2 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乳腺癌相关知识水平的比较[n(%)]
本研究中在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知晓率偏低,低于段骄楠等[3]、郑素格等[6]的调查结果。相关研究[3,7]显示,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专业,这可能与阅历以及所学知识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更加丰富,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这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高校应重视女大学生的乳腺健康,积极开展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8]。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家讲座、选修课、校报、展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普及,鼓励低年级学生多去学习,提升自我保健意识。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的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率要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与杨娅娟等[7]的调查结果相似。这可能与所学专业性质不同有关,医学专业在学习课程中会涉及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方面,了解更深入。相比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平常开展的课程中并不涉及医学知识方面,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源和途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认为,女性应保持“乳房意识”,即通过定期的BSE熟悉自己的乳房,一旦发现任何变化立刻就医[9]。乳房自我检查是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国内女性受传统思想影响,在乳房自检方面显得比较保守。相关部门除通过加大各社会媒体宣传外,非医学院校还可以开展相关选修课程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女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提高乳房保健意识及有关疾病预防措施。
总体来说,在校女大学生的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保健意识淡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受年龄、专业等因素影响。因此,高校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据调查指出,社区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女性掌握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值得在高校进一步推广应用[5],以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本研究的调查有一定局限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的可靠性,还有待开展更全面、更规范的调查。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通过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总结出对石家庄市高校在校女大学生总体的乳腺癌认知程度均较低,须对此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和低年级专业学生两者人群,从而提高在校女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采纳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研究内容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