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军 刘德铭 王清 蒋刚 张梦瑶
摘要:旨在调查当地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祁连县县城为例,随机选取祁连县县城流动人口及固定商户,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下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其再受教育水平空间较大,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空间较大;46~60岁年龄阶段学历层次及政策性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对生态保护意识较强;60岁以上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差,其对生态保护知识及相关政策性知识了解较旧。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伴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生态保护意识最显著的因素,可针对性提出政策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及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生态发展。
关键词:问卷调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意识;对策;祁连山国家公园;祁连县
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191000249
Survey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Taking Qilian County as an Example
Ma Yujun1, Liu Deming2, Wang Qing3, Jiang Gang1, Zhang Mengyao1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Qinghai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 Xining 810008, Qinghai, China;2China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Qinghai, China;3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Qinghai, China)
Abstract: Taking Qilian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as an example, we randomly selecte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fixed merchants, and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dents under 18 years old have relatively low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but they still have a large space for education level improvement and their awareness-raising potential is high;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respondents from 46 to 60 years old is high, and the group has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olicy knowledge; on the contrary, the respondents over 60 years old have po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their knowledg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lated policy is relatively out of date. In conclusi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is strengthened with the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words: Questionnai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Qilian County
0引言
祁連山平均海拔在4000~5000 m之间,年降水约420 mm,有着宽阔的冰川地貌,中部山区流水侵蚀较为明显,为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差异大,由于低温高寒,降水的一部分以冰和雪的固体形式被储藏起来[1],有现代冰川分布。祁连县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面积约1.4万km2,境内平均海拔3169 m,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分布,野生动植物较多,多为国家级保护名录种类,草原面积丰富,产业以畜牧产业为主;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亚洲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2];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加之特殊的气候现象,区内自然景观宜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3]。
张广海等[4]研究表明,国家公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为活动的严重破坏现象,冰川退缩、植被退化及野生动植物破坏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愈加严重,这其中缺少相应的中国国家公园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调研考察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可以看出对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关注度。2018年10月,祁連山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其目的在于保护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建设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守旭等[5]调查了河北省东部小城镇生态意识,主要研究生态意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虽然考虑到了文化水平,但只以高中文化水平为基准,分级不够明显;对大专院校学生生态意识调查研究较多,其研究生源单一,主要结合课程研究进行。本研究区域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对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调查研究不足,笔者以祁连县县城常住人口及广场流动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为调查对象,调查与了解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状况,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年龄段生态保护意识水平,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以期正确认识国家公园定位及功能,真正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建设和推动国家公园发展,为后期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问卷设计
为更好地了解祁连县县城居民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意识,将问卷内容设计分为4大块,第1块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了解其学历及知识储备水平,关乎到对第二板块相关问题的影响。第2块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及生态保护政策情况,这里涉及是否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成立情况,及出台的相应禁牧、禁猎、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第3块关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相关活动参与程度,生态保护获取的渠道对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所做的贡献,以及自己的看法等。第4块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意见及建议,对已做的宣传及现有的生态保护方法有何看法,或对政府部门有何建议等。
1.2问卷调查方法
2019年7月22—26日,在祁连县县城展开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其中部分问卷调查来自随机固定商户,部分来自大街游散人员;问卷印制300份,按照年龄分布:18岁及以下、19~30岁、31~45岁、46~60岁、60岁以上分成5个阶段进行调查,各个年龄段调查问卷60份,调查问题共30个,为严格保证质量,在做问卷时,由工作人员耐心劝说解析,问卷中问答题均有答复,剔除不合格问卷20份,主要原因是调查对象为游客,对祁连山国家公园毫不知情;最终有效问卷达280份,合格率达93.33%。
1.3统计分析
此次问卷数据统计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分析采用SPASS 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由图1可知,随机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是中学教育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2%,其年龄阶段主要分布于61岁以上,而大专以上主要集中于31~45岁人群,19~ 30岁阶段受教育人群数差距不大。
2.2调查对象对各生态保护基本政策情况了解程度
第2块中设计有如下问题:(1)请问您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了解程度如何?(2)您是否了解国家或地方对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政策?(3)对于生态保护问题,您觉得当地的居民的关注度如何?(4)祁连县的环境和前几年相比是否有一定的改善?(5)与现在变化情况感受最大的地方在哪?(6)若有改善能否具体说明改善在哪些方面?
对以上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见图2)发现,年龄在31~45岁之间人群对生态保护政策性知识较为了解,有6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及生态保护政策相当熟知,其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以上,通过对这一阶段问卷详细分析,调查对象对国家公园及生态保护知识了解较多,也对祁连县生态保护关注度较高,对于祁连县环境现状改变最大的地方有统一感受,超80%的人认为生态保护现状相比之前有所改善,多体现于草地、林地保护措施加大,政府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均为看得见的工程。
2.3相关活动的参与程度
第3块相关问题如下:(1)如果有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你会参加吗?(2)您是否认同对于环境保护坚持“从点滴做起”就能质变引起量变的说法?(3)您觉得环境保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4)您觉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哪些人的事情?(5)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上,你认为最有效的是?
根据第3块调查数据分析(见图3),18岁以下调查对象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获取渠道来源均为学校教育及各种生态保护活动的参与,知识获取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该年龄段人员对生态保护意识较为低下,其知识获取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对生态保护政策性知识了解情况较为单薄,但对生态保护相关活动参与度较为积极,对于该年龄段的人员,考虑其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灌输教育,教育渠道不应只单纯停留于课本知识,还应让其积极参与各项生态保护活动或进行野外生态保护现场教育,不单单只是停留在保护水资源或不乱扔垃圾等事件,还应拓宽生态保护面,自小培养形成保护意识,成为生态保护潜力军;19~30岁人群除获取渠道除学校外,更多一部分来自于网络新闻,来源占比近82%,该类人群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但已经初步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对相关政策较为了解,其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度不仅来自于宣传知识,还来自祖辈言传教育,进行再宣传,可加深其保护意识;31~60岁人群获取该类知识除网络渠道外,少部分获取来源于工作单位的学习,占比23%;总体来看,18~60岁调查对象超80%以上的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环境,但61岁以上人员有25%人员拒绝参与,在调查中发现,除一部分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力活动外,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失,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紧迫性,认为生态保护毫无必要,生态系统有着自身的调节平衡性,未有人为影响造成的破坏现象,再者随着经济发展,人的生存逐渐从依赖于自然转向自给自足的状态,不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时代。
2.4生态保护意见及建议
第4块问卷有如下问题:(1)您觉得祁连山生态环境怎么样?(2)你发现身边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您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最主要是依靠什么得到保障?(4)您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后期建设什么建议?(5)您觉得政府層面哪方面做得还不够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在对问卷进行整合分析,有76%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对祁连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力度越来越大,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手段也在增多,针对出现的个别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惩罚力度也大,对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县现有生态环境质量相比之前呈持续好转的趋势,主要原因为退牧还草及各种形式的大力宣传;但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部分问题,主要体现在每年4—5月的冬虫夏草的采挖,对草地破坏较为严重;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较低,还存在禁牧区偷割草、猎捕野生动物的现象,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从城市至农村,深入每一户,涉及每一人;建立健全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加强监管力度和保护措施,提倡全民参加,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打击力度,动员全社会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祁连县县城为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后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受调查对象80%以上生态保护意识较高,但不同年龄段人员生态保护意识水平相差较大。生态保护意识与调查人员年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调查人员受教育水平相关性明显,受调查人员教育水平越高,其生态保护意识也越强。
对于此类问题研究,以往研究者侧重于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下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展开,可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保护意识的政策性知识。
在问卷调查中,有20份问卷受调查对象为游客,对祁连山国家公园情况不了解,提出祁连县原始自然景观较为丰富,但各景点人为改造项目较多,对原始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应保持其原始自然景观,避免画蛇添足。
此次研究区域为祁连县县城,接受调查的人员普遍生活于县城,其生活方式现代化,对于生态保护知识的了解及参与不落地,问卷调查应覆盖祁连县及周边村庄,涵盖生活方式为牧民及农民的调查数据佐证可能更具说服力;问卷的设计中未涉及对于生态保护的基础性政策性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可在以后的调查中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别强,赵传燕,强文丽,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176-180.
[2]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等.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资源科学,2015,37(9):1755-1764.
[3]省林业厅自然保护区整治办公室.责任扛在肩上整改落到实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整改工作开展纪实[J],甘肃农业,2019(5).
[4]张广海,曲正.我国国家公园研究与实践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19.
[5]王志琴,李守旭.小城镇公众生态意识现状及策略——河北省东部小城镇生态意识调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89-90.
[6]关春江,张帆,林勇,等.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J].海洋环境管理,2015,34(2):317-320.
[7]付意成,张春玲,阮本清,等.生态补偿实现机理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09-214.
[8]谷宇辰,李文军.禁牧政策对草场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牧户尺度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2):288-296.
[9]魏虹,汪飞杰.五大牧区草业发展与水资源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12(4):300-305.
[10]杨春,王明利.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185-188.
[11]樊胜岳,马丽梅,殷志刚.基于农户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31(4):572-579.
[12]王学恭,白洁,赵世明.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28(12):1093-1077.
[13]郭欢欢,李波,于海跃,等.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生活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110-114.
[14]陈洁,苏永玲.禁牧对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和生计的影响——对宁夏盐池县2乡4村80个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8,08(6):73-79.
[15]杨春,王明利.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185-188.
[16]毕莹竹,李丽娟,张玉钧.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3):35-39.
[17]温煜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路径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12-19.
[18]黄国勤.论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J],农学学报,2019,9(4):95-100.
[19]汪金英,权莉.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问题[J].安顺学院学报, 2016,18(5):28-30.
[20]黄立洪.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J].农学学报,2017,7(9):74-79.
[21]周岩.关于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9, 56(10):59-62.
[22]史静珮,苏志珠.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学学报,2015,5(11):58-62.
[23]常学向,刘贤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及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动态,2000,25(4):45-62.
[24]陈秋红.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牧民生态意识调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6):1265-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