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程开发视角下达斡尔族谚语的应用与传播

2021-12-26 19:09邹新杨黄志强
理论观察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达斡尔达斡尔族谚语

邹新杨,黄志强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研学旅行是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 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体悟,并以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深度内涵,能够塑造学生品格的研学活动,近些年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 随着研学旅行体系的不断完善, 研学课程设计也将更加新颖与合理,研学人才和研学质量不断提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达斡尔族谚语以研学旅行的形式, 通过开展各类研学旅行活动, 感受谚语文化,传承民族品格。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达斡尔族以自身特有的民族服饰,传统饮食,民居,传统礼节和文学艺术,表达着对生活的赞美和未来的憧憬。 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音乐舞蹈,民间谚语,都反映出达斡尔族生产生活状况, 是达斡尔族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特别是达斡尔族谚语, 用精炼的语言,简朴的比喻形式,表达着民族的智慧与感情,体现了达斡尔人追求正义、忠诚友善、崇尚自然、善于学习的民族性格。 通过研学旅行,对谚语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生产经验和民族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不断丰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传播达斡尔族谚语,弘扬民族文化。

一、达斡尔族谚语的价值探析

达斡尔族民间谚语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在民族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而最终形成。以其富有哲理、短小精辟、内容广泛的特点展现出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特色,表达了富有深刻道理的语义内容。 涉及自然环境保护,民族性格塑造和生产生活经验各个方面,承载着深藏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信条和镶嵌于民族文化之中的普遍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一)达斡尔族谚语是达斡尔人自然生态价值理念的彰显

达斡尔族谚语伴随着民族成长的全部过程,记录了关于民族生存发展的知识和经验,也凝结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爱护自然,善待自然,适度索取的生态理念,总结出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等崇尚自然类的谚语。“年年进山砍柴,打鹿茸猎獐狍”“高山没有不长草的,大海没有不产鱼的”“春季里好风光,冰雪化播种忙”“六月蜂舞花儿朵朵, 山丁稠李子遍山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森林,一派生机的生活环境。 “有河才有船舰, 有林才有飞禽”“要坐金钱山,铺好草木毡”这些谚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保护思想, 他们知道自己的吃穿住行都来自于大自然,并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自然万物,知道保护自然才能永续生存。达斡尔族生活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对于保护山林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树木长得再高,也离不开扎根的土地”“离开河边,休想打渔;离开山林,休想打柴”。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达斡尔族有许多体现遵循自然规律的谚语 “四季轮回永远交替, 光阴就像过隙的白驹”“青山永在,江河永流”。 达斡尔族中还流传着“一天节约一根线,百天成绳把牛牵”的谚语,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与之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一日省一斤,百日省一袋”等。 这些谚语都是达斡尔人对于自然生态的思考。

(二)达斡尔族谚语是达斡尔人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

达斡尔族谚语融常识, 将经验和真理集于一身,流传至今,反映着达斡尔族劳动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 在不断地融合发展中,达斡尔族人民积极向其他民族学习, 形成了教育子孙后代谦逊好学, 立志高远的民族谚语, 并以游猎的生产方式,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形成了谦虚恭谨、躬行实践的优良品质。 “猎人不走现成的道,渔民不怕风浪高”“不撒大网焉得大鱼”“燕麦荞麦稷谷豆,五谷杂粮勤耕耘”蕴含着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经验。 达斡尔族人民非常注重对于子女的教育,“柴火可以任意砍,教育人不可以任意打”“良母教善行,恶父教欺骗”这些谚语都体现出达斡尔族人民对于教育的见解,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栋梁之才。 “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保持谦逊的态度”告诫人们要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身,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大河不能用斗量,看人不能看长相”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要全面,不能只关注长相。 “没有恒心山高路远,有了雄心天低地小”“傲慢不谨慎,早晚要栽跟头”告诉人们做人立志高远,谦虚谨慎。 “不去野外采不到昆米乐, 不经苦练学不会打跑列”,强调了行动实践的重要性。 达斡尔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形成内涵深刻的民间谚语。

(三)达斡尔族谚语是达斡尔人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

达斡尔族在走向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形成本民族的精神品格。 他们身上的英勇果敢,吃苦耐劳,诚信友善,坚韧不拔的品格成为达斡尔族的精神符号, 体现着达斡尔族的精神血脉,成为立身处世的信条。 “雄鹰展翅长空飞,不怕风雪和寒霜”“勇士与胆怯者,成不了连襟” 展示了达斡尔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过程中,形成的英勇果敢的性格,这种性格深深烙印在达斡尔人的血液中。 “不经苦和累,哪得丰收年”“深水里的鲤鱼,恒心的渔翁能捕获;聪明人的智慧,勤学的人儿能获得”告诫人们要勤奋劳动,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表现出达斡尔族人民吃苦耐劳,勤勉上进的精神。 “莫以雨水洗脸,莫以谎言骗人”“与其说假话活着,不如说真话死去”这些谚语都体现出达斡尔族人民正直诚实的品格。 “只要大家一条心, 可让黄土变成金”“团结协作是放排人的命根子,舵手是放排人的主心骨”这些都体现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路的尽头有人家,苦到尽头会好转”“无论兴安岭有多高,它还是在是世人脚下”鼓励人们要有志气,有毅力,自强不息,战胜艰难险阻。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一把筷子折不断,民族团结攻不破”“美丽的嫩水换新颜, 达斡尔人跟党心不变” 这些谚语都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保卫故土,重建家园,走向新生活,以质朴、古拙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国天下的真挚之情和爱党爱社会的诚挚情怀。

二、达斡尔族谚语的研学课程开发策略

达斡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类谚语,都体现着其特有的民族性,与自然的抗争与敬畏,对子女的教育,生产劳动的经验,这些都体现出属于达斡尔族的民族印记。 在这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成为达斡尔族为之骄傲的底气所在,也成为民族传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设计自然生态研学,民俗体验研学和民族风情研学,传播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民间谚语。

(一)开展自然生态研学,利用达斡尔族谚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达斡尔族谚语中蕴含着生态环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珍惜资源,遵守自然规律等思想。 这些思想和意识对于当前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达斡尔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研学旅行为依托, 开发以达斡尔族聚居区为主的生态研学游,体验达斡尔族人民生活,使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保留在民族的生活中。 开发生态研学游,进入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地, 开展户外野营, 篝火晚会,垃圾回收等活动,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品质。 围绕自然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等设计研学课程,设计开展“自然笔记评选活动”“森林树木知多少”等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探索达斡尔族谚语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激发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的意识。 在达斡尔族农田附近,设立节约粮食,农业生产经验类谚语提示牌,森林河流草地附近张贴有关保护森林, 防火等谚语提示牌。 探索达斡尔族民间谚语中保护自然生态的深刻含义,加快生态保护区的建立。 开发森林研学基地,设计生态体验,探索励志类项目。 了解森林动植物知识, 掌握达斡尔族自然生态类谚语形成的文化环境与地理因素,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增强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二)开发民俗体验研学,利用达斡尔族谚语宣传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要了解达斡尔族民间谚语就必须了解民族的生产生活。 狩猎是达斡尔族重要的谋生手段,打渔,放排和耕作也逐渐成为达斡尔族的生产方式。可以开发体验民族生产方式的研学课程,设置“猎人的一天”“捕鱼的乐趣”等环节,模拟打猎、捕鱼、放排和耕作的场景; 根据达斡尔族谚语总结出的生产经验,模拟制作达斡尔族农具,模仿达斡尔族人民生产劳作, 学习达斡尔族人民的勤劳坚韧的品质,实现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任务。 依托达斡尔非遗文化体验馆、达斡尔民族博物馆、达斡尔族风情园、哈拉古城遗址、桦木皮屋特色建筑、青松狩猎场等,了解民族生产工具及生产习惯。 学习动手制作生产工具, 跟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达斡尔族车等特色交通工具, 在体验中感悟民间谚语的形成,在亲历中学习达斡尔族精神品格。 这对于保护达斡尔族生存环境,保留民族生活习俗,达斡尔族民间谚语的流传都有积极意义。 开发达斡尔族谚语APP,展示和传播达斡尔族谚语,设计达斡尔族谚语字帖,谚语书签,谚语钥匙扣,帆布包等文旅产品。 结合达斡尔族谚语,传播民族文化,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有资源为平台开展达斡尔族谚语线上教学。

(三)打造民族风情研学,利用达斡尔族谚语传承达斡尔族精神品格

达斡尔族在生产生活之余也注重丰富精神生活,许多文体娱乐活动,节日风俗都体现着民族特色。 研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理优势与民族资源特色,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达斡尔族民歌、乌钦、 传统曲棍球竞技等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智慧下鹿棋,比骁勇赛曲棍球”这些关于达斡尔族文体娱乐的谚语, 反映出达斡尔族原始渔猎生活,表现出达斡尔民族豪放热情,勤劳团结的精神气质。 达斡尔族谚语的传播就可以与这些音乐舞蹈、 体育竞技相结合, 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赛曲棍球、下鹿棋和比颈力等环节,体验民族风情,传播民族文化,传承精神品格。 依托民族特色的风俗节庆,如春季莽格吐村开江节、夏季库木勒节、秋季的菊花节、冬季冬捕节、每年正月十六的抹黑节, 在这些特色节日中穿达斡尔族服装,颂达斡尔族谚语。 在开展民族风情研学中,可设计田野寻宝环节, 将写有达斡尔族谚语布条放到活动区, 找到一定数量的谚语可兑换达斡尔族谚语书籍;设计谚语接龙,谚语诵读和民族谚语竞赛等环节,传播和利用达斡尔族谚语,宣传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在达斡尔族聚居区的路灯旁可张贴达斡尔族谚语, 在达斡尔族风情园可设置专门的谚语长廊,感受达斡尔族谚语文化。

三、研学课程开发对达斡尔族谚语传播的意义

(一)促进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播

达斡尔族谚语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通过研学旅行,将达斡尔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以亲历体验的形式展现出来,传播民族文化,传承经验智慧。 研学旅行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动态传承方式, 将文化传播与教育结合起来, 发挥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价值。 对彰显各民族文化丰厚韵味,展现达斡尔族丰富民族文化资源, 建设达斡尔族美好精神家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达斡尔族谚语和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将成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二)提供达斡尔族谚语传播新载体

研学旅行以其蓬勃发展的劲头为达斡尔族谚语的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达斡尔族年轻人不再关注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不再频繁使用达斡尔语,对达斡尔族谚语的关注更寥寥无几。 达斡尔族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民族特色文化的象征。 将达斡尔族谚语进行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以其独特的方式为达斡尔族谚语文化的传播创新了发展路径, 为谚语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搭建了一片新的舞台。 在新时期促进达斡尔族谚语的传播与发展。

(三)促进达斡尔族文化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达斡尔族谚语体现出达斡尔族人民真善美的性格与忠诚勇敢,坚韧淳厚的性格特点,利用研学旅行的方式向青少年进行传播和推广, 将达斡尔族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利用研学活动进行渗透,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和意志锤炼。 将达斡尔族谚语中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 民族精神与教育思想进行挖掘与利用, 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德育教育, 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品格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让青少年了解达斡尔族文化,继承民族优秀品格,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四)推动达斡尔族文化产业发展

达斡尔族谚语开发成研学课程, 将成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之一。 将饮食、服饰、 音乐舞蹈、 工艺品等凸显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与谚语文化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设计风格多样的文旅产品,开发文化、教育、休闲于一身的体验活动, 实现达斡尔族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保护传承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促进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达斡尔族谚语以其独特魅力, 从不同的侧面表达本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人民智慧和经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精神蕴含在达斡尔族谚语中世代相传, 成为达斡尔族文化血脉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养分。 达斡尔族谚语与研学旅行的结合对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播,谚语的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达斡尔达斡尔族谚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达斡尔语研究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社会学意蕴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音乐与钢琴的交融 钢琴曲《达斡尔情—农夫打兔》音乐形象塑造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抗联三支队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