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善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上海 200071)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六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定期为基层党员讲一次党课,党委(党组)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实践证明,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的质量和效果,不仅影响党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还会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基于此,有必要深刻认识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影响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探索改进提高的有效路径。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讲好一堂党课,对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激发党员干部练内功、补钙质、塑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途径。党课教育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张闻天、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坚持为身边的党员、战士讲党课,让听课的同志大受其益。进入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对党课建设作出了常态化、制度化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9年多的时间中,到党校讲过19次党课,在全党彰显了风向标的意义。实践表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不仅是教育别人的过程,更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
2.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迫切要求。现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理想信念动摇蜕变,首要原因是思想防线失守、信仰信念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告诫我们,无论职位高低、岗位差异、环境不同,加强理论武装,始终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前进方向和根本动力。从此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就是为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行正确之道,有助于强信仰、知得失、明是非,进而以高度的理论清醒坚定理想信念。
3.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应有之义。“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修养和修身作为终身必修课。提高党员修养,增强党的意识,首先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具有崇高的党性观念和行动自觉,方能形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效应。党员领导干部放下架子身段讲党课,不仅彰显 “一级讲给一级听、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人格示范,而且有利于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影响党课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站位不高,党课定位失准。没有把“党课姓党”这一政治属性高度来看待,仅当作一般化的知识传授,或当作一般的思想教育、工作报告,甚至业务学习、工作交流,致使党课特有的“党味”不足,没有真正体现出党课应有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2.备课功夫不够,党课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强。缺少主动备课意识,疏于知识积累,理论储备不足,习惯于让下属写讲稿,难以把自己摆进去。内容上照抄照搬,空对空、文对文,上下一般粗,导致党课难以切合受众实际,达到应有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3.缺少讲课艺术,党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减弱。沿用老套路、老思想、老传统讲党课,方式方法上不能适应受众新需求新变化,加之不分场合、不接地气,语言太过书面化,有的案例过于陈旧却老调重弹,让人听起来味同嚼蜡。
4.相关制度机制缺失,持续讲好党课的内动力不足。党课随意性大,没有计划性安排,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原则要求多,激励考核少,普遍缺少师资方面的专题培训。满意度测评和质量反馈机制不到位,致使讲好讲坏一个样。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水平别无他途,必须突出党课规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明确党课定位,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备课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使党课成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的窗口,成为党员干部强心健体的“精神大餐”。
1.坚持党性原则,让党课政治属性“立”起来。党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求具有政策性、理论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党课姓“党”,突出党性原则是讲好党课的首要前提和政治责任,更是讲好党课的根本之道。一是坚持党性原则,决不能把党课当成一节普通的业务知识传授和工作部署会,而是要坚持“党”字当头,突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旗帜鲜明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与任务,持续经常地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光辉历史、党章党规、党员义务权利等,保证党课的“红色基调”和政治特色不变。二是坚持党性原则,决不能抽象地讲理论、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学会用学术的方法讲政治,不仅使受众达到“知其然”,更要让他们清楚“政治”背后的背景、逻辑或规律,达到“知其所以然”。三是坚持党性原则,决不能抱着完成“规定动作”的态度去讲,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讲党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重要抓手,切不可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自己的一家之言带上党课讲台,更不能为活跃气氛而信口开河,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出现不利于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等。
2.突出问题导向,让党课备课“实”起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备课是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没有深入扎实的备课,就不可能有深入浅出的授课。一是备好对象,解决“为谁讲”的问题。坚持“需要什么,传授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摸准党员的心理需求,根据“民意”做菜,视专业特点、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方面的差别,选好主题,“对号入座”,确定“菜单”,使不同层次的党员都能受到差异化的分众教育。二是备好内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始终紧扣“问题点”备内容,点出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点出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点出在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或欠缺,分析主客观原因,找出解决的思路办法。三是备好方式方法,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在方法和手段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基本知识作深入解读,更应注意将理论灌输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挑选与实践相关的实践案例,以帮助受众理解和掌握理论。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剖析相结合,用好正反两面镜子,突出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受众明底线、知敬畏。坚持专题讲解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紧贴教育主题开展一些党员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提升思想境界。比如,可以结合党课专题,组织开展红书诵读、红歌传唱、红片赏析等活动,使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坚持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重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让视频播起来,让动画动起来,让音乐响起来,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感染力。四是备好自我,解决自己动手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当“甩手掌柜”,一切由下属同志代劳,自己当个“传话筒”。对于如何把书面文字转换为口头语言、怎样导入、怎样创设情景、什么时候互动、什么时候掀起高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课程等,都要做到反复推敲、心中有数,而这些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3.修炼讲课艺术,让党课教学“活”起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党课要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既要靠理论的支撑,也需赋予教学以艺术魅力,包括说理艺术、情理相融艺术和现身说法艺术修炼等。一是修炼借事说理的艺术。党课重在说理,也难在说理。采取借事说理的方式讲故事,将理论性的东西用故事化表达,是党课受欢迎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白求恩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讲故事的高手,曾经多次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指导各项工作。特别是借用身边和当下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以事寓理,使党课听起来亲切、新鲜、有趣。二是修炼情理相融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授课人要带着感情讲党课,真心投入,将心比心,富有激情,避免那种云山雾罩式的“弯弯绕”和装点门面的大话、空话。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检察长陈岩石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讲党课之所以让观众泪奔,是因为他用亲身经历讲清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特权”,是因为他娓娓道来的真情实感、声泪俱下的真情流露。三是修炼现身说法的艺术。理论宣讲只有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他人。党员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较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是其他党校教师无法替代的优势。实践证明,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让人感到亲切、实然、共情,是提高党课说服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优势所在。
4.注重质量管理,让党课机制“强”起来。党课质量的持续提升,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在健全和落实相关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将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党建整体工作部署。制定计划,制定推进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对党课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保障、学时要求、组织领导等都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健全落实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讲党课督促检查,纳入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上党课质量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授课对象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本人,以此倒逼党课质量。三是健全能力提升机制。建立重大专题集体备课制度,举办党课培训示范班,组织开展党课教案设计、精品课评选活动,定期加强教学难点问题的研讨交流,不断提高传递党的“好声音”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