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传承 优在经典

2021-12-25 12:01朱勇刚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朱勇刚

摘    要:美术是小学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审美能力,以及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的能力。其中文化理解指的是学生可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学会欣赏作品背后的文化,能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教师需要注重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觉地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与继承者。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意实践;作品背景

一、介绍作品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

美术作品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绘画,还包括传统的建筑艺术、戏曲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时适当地介绍作品的背景,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中国不同时代、不同朝代的风貌有更深的认识,为其之后的文化课学习打下基础。

在进行《汉阳陵仕女俑》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向学生进行作品背景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认知。首先本节课介绍的艺术作品是西汉时期的仕女陶俑,来源于汉景帝及其皇后的合葬墓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而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陶俑作品,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两个作品分别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上课之初教师先出示兵马俑与汉阳陵仕女俑的对比图,接着提出问题:“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陶俑有哪些差别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大小、性别、表情上来寻找差异,接着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学生结合已知知识继续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对时代风貌的展现。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汉阳陵,了解一下西汉时期的陶俑艺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不同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运用问题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差异性的思考,让学生集思广益,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地进行补充与完善,便于学生完整地了解时代的风貌,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

二、赏析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文物是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的集中体现,向学生介绍文物,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为学生艺术审美的提升提供可能。

在進行《唐三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文物,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并让学生通过三彩文物领略当时的时代特征。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唐三彩产生的背景,介绍大唐的时代风貌。接着出示唐三彩当中的代表作三彩骆驼,组织学生对三彩骆驼进行赏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文物赏析没有什么概念,教师可以出示问题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观察唐三彩都有哪些颜色?造型是什么动物?造型有什么特点?骆驼上的人物形象都有哪些不同……学生结合问题思考回答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了解唐三彩的主要用途。小学阶段的学生概括与总结能力较弱,表达的内容可能并不清晰,教师要适当地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想表达的内容,让其他学生可以理解,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作品不断地渗透,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感受的表达,引导学生慢慢将感性的表达转变为艺术赏析的词语,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表达的进步。

三、动手创意实践,增强学生的传承意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的介绍,这些民间艺术因为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已经濒临失传。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让学生对民间艺术与技法有更多的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技艺,欣赏传统艺术的工艺美感,向学生渗透传承与发展的意识,让学生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在进行《剪纸——花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增强学生的传承意识。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艺术中的瑰宝,据考证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每个地区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色。带领学生认识地方剪纸,既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又能促进学生的文化传承。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完成简单的纹饰介绍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创作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闹,教师课前要做好安全教育,让其正确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领略当地的剪纸艺术,学习基础的剪纸技法,并让学生加入自己的创作完成具有特色的剪纸作品,利用作品的成果,提升学生继续学习剪纸的欲望,增强传承剪纸的兴趣。

四、走进传统艺术,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当今教育的目标导向之一,是每个学科都应深入挖掘的学科内涵。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艺术,了解传统文化、传统绘画意象,利用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向往,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可以更多地了解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学会通过造型、色彩、明暗等方面来欣赏传统艺术之美。

例如,在进行《精彩的戏曲》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系统地了解京剧艺术,用我国京剧的美与成就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的脸谱特点、谱式等内容,提升学生对戏曲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脸谱艺术的感情,增加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曲片段,并提出问题:“戏曲中的人物是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产生、流派、发展以及表现形式。在这过程中教师重点带领学生走进京剧艺术,通过戏曲人物的形象带领学生认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体会脸谱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以及给出的人物脸谱来总结不同颜色代表的意义。

又如,在进行《中国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注重利用中国意象,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中国龙的文化魅力,促进学生自觉地传承传统的精神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在这样情感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龙文化”的分享,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关于龙的故事或成语。学生表述完成后,教师又组织学生结合这些词语来总结龙在中华文化中所表现的精神。之后带领学生进行龙形象的绘制,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要注意龙的造型与气势,表现出龙的精气神。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并总结道:“龙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代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由简单变得华丽起来,表达了人们对力量、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也表现了中华文化丰富发展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习龙的精神与气势,满怀信心、满怀热情地度过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在这两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元素为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京剧艺术之美、龙纹之美,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感受性。同时,教师还通过对戏曲文化、龙文化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识与文化感受,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了解,带领其领略了中华文化的诗意、浪漫,提升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可以更多地了解传统艺术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充足的现实动力。

          ■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