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网红”

2021-12-25 21:15主持人黄绍文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清流真善美网红

○主持人 廖 蓓 黄绍文

“网红”即网络红人,因网民的追捧而走红,其中既有因自身才华、努力或独特品质而赢得大众认可的“清流”,也有在利益推手驱使下哗众取宠、自导自演的“浊流”。“网红”背后,一面展现的是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面也暴露了部分受众的“审丑”心理。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中,“网红”逐渐污名化,平民狂欢催生的“网红”更多时候像一种绚丽的泡沫,终不长久。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红”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发展,并不会立即消失,那什么人才是真正的“网红”?如何让“网红”不再污名化?如何让“网红”文化不再成为“审丑”的狂欢?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特别感谢江西省南康中学学生们的积极参与!

让“网红”清流激荡在人们心中

“网红”不单单是某个人,还代表了一种力量。“网红”带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不一样的价值观。我们所需要的“网红”,是在滔滔江河中不受污染,保持初心,并引领我们向前的一股清流。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这股清流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领略世界的缤纷。他们是真善美的守护者、正能量的传播者。

英雄可以成为“网红”,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网红”。不管“网红”以什么面目示人,都应守住公序良俗的底线。朴实、坚定、纯真、自强不息、不忘初心、秉持真善美的人性……这些才是“网红”该有的素养。不要让“网红”文化过度娱乐化,也不要让“网红”发展过度商业化。只有这样,“网红”潮流才不会变得庸俗,“网红”清流才能真正源远流长,流进人们的心中。(姚 江)

“网红”文化中的审美

“网红”文化的实质就是“美文化”,是现实中的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只不过有些美是“真实美”,有些美是“包装美”。李子柒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仅吸引了无数粉丝,更唤醒了国人心底的那份宁静;丁真未经世事的质朴,在成功带动理塘旅游经济的同时,也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真诚的力量。时间能够洗刷一切,那些浮于表面的绚丽和不切实际的包装,大多只能风靡一时。就像那些博眼球的博主,如果没有文化素养的支撑,就只能是众多杂乱音符中的一个,无法奏出长久流传的乐章。归根结底,积极向上的才是大众思想的养料,真切实诚的才是浮躁社会的镇静剂。(王 薇)

“网红”也可长红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曾言,追星其实就是追自己。在我看来,与追星相似,聚焦“网红”文化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自己的期盼。

“网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反映人们积极生活观的同时,一些弊端也浮现出来。从“网红”景区的环境污染,到“网红”游戏的安全隐患,再到“网红”群体走向低龄化……“网红”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憧憬,在如潮的追随中逐渐变味,甚至被戴上“从众”“猎奇”“庸俗”的帽子。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红”文化,我们应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看待。如此,方能促“网红”文化长红发展。(黄梦菡)

另一种标杆

“网红”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成为大众喜好的聚焦点。丁真清纯的微笑、阿木爷爷精湛的手艺、罗翔的普法宣传……无不展现着“网红”的勃勃生机。在人人都能接触网络的时代,一个纯洁、友善、温暖的网络环境如沙漠之清泉一般重要。而“网红”作为备受关注的对象,更要起到健康的引领和优良的表率作用。“网红”责任重如泰山,不可迷失方向,误了大局,否则不仅让自己难堪,还会玷污社会风气。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凭良心说话,顺着正确的道走路。这样,网络才能化为乐园,“网红”才可化作标杆。(刘梓睿)

给“网红”戴上道德金箍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网红”活跃在屏幕前,似乎只要一个眼神、一张笑脸,就能让人快速“出圈”。“网红”的热度也顺势蔓延到了商品、餐馆、旅游景点。这不禁令人思考,是否该给无序的“网红”扩张按下暂停键?前有主播进小学教室拍视频,后有主播直播售卖假燕窝。一个个藐视法律与道德的事件也告诉我们该给“网红”戴上道德的金箍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行当有尺度,心中当有敬畏。“网红”作为网络时代的代表,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和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理当以质量提升流量,以思想赢得反响,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做真善美的捍卫者。(刘 彬)

猜你喜欢
清流真善美网红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富有地域特色的清流客家三角戏——以供坊村三角戏为例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做一股“清流”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我要当网红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