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宇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高校运营过程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运营资金,有效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可以对高校运营提供支持。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均开始构建预算管理体系,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应用效果。然而对现有预算管理体系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现有预算管理体系未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预算管理体系予以优化。
受到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远远落后于西方欧美国家。传统预算管理工作虽然已经构建出了相应的预算管理方案,但这些方案仅注重资金的配置,而忽略了资金应用的管理,使得预算管理体系不符合高校发展战略要求,落实存在问题,考核评价存在缺陷,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而在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高校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若依然采用传统预算管理体系,则会导致高校出现缺乏充足运营资金的情况,不利于高校发展。而以绩效评价考核为导向,可构建出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高校运营资金的配置与管理,保证高校具有充足的资金,为高校正常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预算管理产生了更高的重视,但依然有一些高校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导致预算管理滞留在校级层面上,而未能明确到院系等层面。高校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时,由财务处制定具体的预算方案,而具体工作交由其他各部门完成,其他各个部门缺少预算编制方面的理论知识,对预算工作抱有轻视心理,无全局管控观念。因而在编写预算是时,仅注重本部门的利益,为了保证本部门更好地运行,向学校申请较高的资金,加之各部门间未能有效进行交流,导致各部门编制出来的预算并不合理,不符合学校发展要求。此外,还有一些高校编写预算时,只是选择近几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而没有对未来进行预测。这样虽然降低了预算难度,但增加了预算风险,很容易引发资金超支等问题,也不符合学校长期发展需求。
因预算编制不合理,风险性较高,加之高校缺乏预算监管体系,导致预算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时,经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的问题,上半年控制资金的花费,使得预算资金支出相对较少,而到了下半年,为了确保预算与实际相匹配,高校开始在各方面进行支出,出现了大量资金审批业务,增加了财务处的工作量。对于高校财政资金来说,通常以1年为应用时效,为了保证在结算前花完所有财政资金,以免资金被国家相关部门回收,财务处对其核算时,一般以总额控制为主,仅考虑总指标的完成效果,而没有对资金应用情况予以分析,导致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关规定中指出,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要构建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其中应包含切实可行且符合高校运营需求的评价指标。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未对此产生足够重视,依然缺少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未能以资金配置效率为基础,构建出完善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使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时,仅注重财政项目的考察,而没有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进来,导致资金收支经常出现差异。虽然有一些高校已经构建出了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但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配套的考核制度,奖惩机制不健全,表现良好缺少奖励,表现较差而未受到惩罚,大大影响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预算工作的开展。
高校构建时预算管理体系,要以高校发展战略为依托,设计与预算管理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前期的预算编制,中期的预算执行,后期的预算结果分析与反馈等,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高校领导应转变运营理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深刻了解预算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领导才会对全局进行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在整个高校内部形成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氛围,根据各项环节的具体要求,创建出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确保预算管理能够与高校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效融合到一起,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同时,按照预算应用资金时,部门间可以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部门能够严格遵守预算开展各项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在高校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高校预算编制时,要对教育资源予以全方位的分析,以优化资金分配效率为导向,将预算规划与高校发展融合到一起,促进财务及其他各部门间的合作,根据教育领域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出最佳的运营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选择不同的预算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最佳的预算,为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引。对于一般性项目来说,以增量预算法为主,即收集学校上一年度资金应用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合本年高校运行状况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相应的资金应用方案;新增项目建设时,以零基预算为主,即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具体环节,并分析计算出每个环节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之后针对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予以分析,验证每个环节内容的合理性,并以弹性预算为基准,分别设定出固定支出和可调节支持,综合考量后,编制出最终的预算。预算编制前,要设计出相应的绩效目标,在得到预算后,根据目标要求对预算予以审查,以确保预算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高校运行时,要根据《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高校发展情况,对预算展开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落实时,借助管理制度的作用,将预算管理与其他各项业务融合到一起,全面监管各项预算活动的开展情况,并针对预算进度安排,合理对其他工作进行规划,以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从内部、构成、途径等角度出发,全面对费用支出进行监管,加强对资金应用情况的了解程度。此外,在资金使用时,还应开展高效的审查工作,保证资金在预算要求范围内,禁止出现预算超支的问题,以保证预算的合法性。若实际与预算出现差异,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应按照相关流程,向相关部门申报,得到相关部门审批后,才可重新编制预算。
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了巨大改变,由以往的投入型预算,逐渐变成了绩效型预算,而想要保证绩效预算管理效果,则应制定出相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一方面,能约束人员行为,确保他们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另一方面,还可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因此,预算考核体系应由两个方面内容构成,一个是惩罚措施,即预算与实际出现差异,不论差异的大小,是否对高校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均要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适当惩罚,轻者点名通报,重者罚款并追究一定的刑事责任。另一个是奖励措施,即针对表现良好的人员,从岗位等级、绩效奖金等方面提供奖励,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此外,在得到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后,还可通过该结果的分析,掌握本周期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下一周期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现代高校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该项工作,可推动高校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高校运营时,应以绩效评价为依托,做好顶层设计,选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落实效果,设计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