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春
(长春工业大学资产管理处 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设备资源的支持,无论是教学设备、教学场地还是办公设备等都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产,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保障。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要不断地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引进新的设备设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新设备的引进必然会让旧的设备被淘汰,淘汰下来的设备如果处置不当就成为闲置资产。有的闲置资产还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将闲置的资产盘活,发挥其残值,做到物尽其用。
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将闲置资产盘活,实现闲置资产的循环利用,多数高校利用资产管理系统对闲置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高校一些设备或场地的出租、闲置信息,既为其他使用者提供便利,同时又实现了闲置资产的循环利用,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有的高校还利用设备仪器共享系统,将使用率不高或暂未使用的设备仪器进行公示,让学校内有需求的院系可以进行申请使用。这样,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就提高了,避免闲置浪费,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买。但是,多数高校国有闲置资产的重复利用仅限于高校内部,没有实现与社会资源的双向共享,没有真正将国有资产的公共属性体现出来。还有一部分高校对闲置资产管理不足,没有将其残值充分地挖掘出来,要么直接出售、转让,要么就直接报废,使得一些仍有利用价值的资产被浪费掉。还有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进行新校区扩建后,将教学资源整合后移至新的校区,旧校区的教学功能逐渐地弱化,逐步丧失,使得旧校区处于闲置状态。多数高校选择将闲置的校区直接整体处置,获得大笔款项,这样的处置方式从短期看,对高校来说是有益的,获得的款项可以偿还债务,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从长远看,被处置的校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一些老的建筑物设施会被拆除,不仅造成资产损失,还可能会让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文化底蕴的建筑物消失,这些资产的价值用金钱是难以衡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盘活闲置资产,不能很好地挖掘闲置资产的价值。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教学科研都要处于时代前列,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更新设备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的硬件支持。一些使用年限较长、老化的仪器设备就会失去原来的作用,成为了闲置资产。有的仪器设备虽然到了报废年限,但还有使用价值,可以继续使用,有的高校为了引进新设备就直接申请报废。包括在科研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精密仪器,虽然不能满足科研要求,但完全可以用在其他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直接将这类精密仪器报废了。还有一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并不高,也成为了闲置资产,主要原因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培养方案,有的设备仪器或者是场地刚刚投入没几年,市场需求变了,人才培养也跟着调整,学科建设也要做出优化,又需要引进新的设备,导致原来的设备未到报废年限就被闲置了。还有就是一些高校的场地、厂房等利用率不高,或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未投入使用,导致闲置,或搬至新校区后,对老校区的处置不及时,导致老校区闲置。
有的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沿用了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重采购、轻管理,认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入账、维修、报废。高校投入大量的经费来采购设备,但是资产管理方式却不更新,导致对市场上最新设备信息了解不全面,设备的使用安排不科学,设备的效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比较落后,缺乏资产管理相关的数据库资源,尤其是缺乏闲置资产的信息数据,出现由于设备使用情况更新不及时影响使用率的情况。有的高校虽然有资产管理系统,但没有真正实现闲置资产的共享,很多部门间的资产不能共享流动,不能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对于闲置资产的处置方式也比较单一,不管是科研设备还是精密仪器,只要是到了报废年限就集中打包处理,这些闲置资产的残值不同,不分类别集中处理,就会导致一些附加值高的设备无法实现二次利用。
导致高校资产使用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造成的。高校资产的购置必须要有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确保购置的资产是真正需要的,是可以有较高使用率的,真正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但是有的高校在购置资产时,只是考虑学校的经费够不够,有没有超出预算等,缺乏必要的论证,这样就会让资产的购买出现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有的仪器设备需要和相关的设备相互配合使用,但由于购买后,相关配套的设备迟迟不能到位,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造成闲置。当然这种资产的闲置只是暂时的,但也会让设备在一定的时间不能发挥效能。还有就是有的高校为了科学研究,或者为了某个教师的需要,采购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科研项目被叫停或者是教师因为某种原因缺位,那么购买的设备如果不能转为他用,就会被束之高阁,闲置起来。此外,有的高校在购置资产时,往往过多地考虑经费投入,为了节省资金,只看重设备的价格,而对设备的质量和实用性关注不足,这样的话,购置的设备或许因为质量问题,或许因为实用性不强问题,会逐渐地被淘汰而成为闲置资产。
在高校的闲置资产中,很多是由于到了报废年限而闲置的,但也有的资产是由于盲目购买、重复购买导致闲置的。无论是到了报废年限,或是未到报废年限的闲置资产,只要有利用的价值,就完全可以再重新利用起来。比如,一些到了报废年限的仪器设备,如果能继续使用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因为故障导致的停用,可以尝试进行维修。将维修的成本进行综合的评估,若远远低于资产新购置的成本,就可以通过拆装维修来进行改造,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即可。对于因为盲目购买造成的闲置资产,需要尝试多渠道来让资产发挥效能,首要考虑在教学科研中是不是有利用的价值,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是闲置资产最佳的处置方式,也是其最大效能发挥的最佳方式,无法在教学科研中使用,再选择其他方式。对一些彻底报废,没有使用价值和维修价值的资产可以捐赠给社会,也可以进行出售,比如一些机械、机电类设备,因为有铜、铝等金属材料,回收价值较高,可以进行出售,不用再提供专门的场地存放报废的资产,减少了管理成本。对一些暂时不用的场地或房产,可以考虑出租来获取租金收益,学校周边的场地租金较高,通过出租的方式可以让闲置的资产保值,甚至可以增值。
首先,从资产的采购环节就要做好规划,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际,结合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合理的规划资产采购。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让资产的采购更加合理,避免盲目、重复采购的现象发生。做好资产的采购,就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闲置资产的产生,尤其是在仪器设备的采购环节,各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还要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注重仪器设备的质量及实用性能,确保资产购买后可以长期的发挥作用。其次,要对闲置资产进行分类。对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底,将清查后的闲置资产进行盘点,按照有无使用价值进行分类,并建立闲置资产档案,为后续的盘活利用提供基础。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按照资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出租、转让、合作经营等方式来进行资产盘活。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按照材料、残值以及处置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机械类的设备残值高于机电类的残值,而木质桌椅之类的几乎没有回收价值,通过分类,可以提高闲置资产的回收率。闲置资产档案要定期的更新、变动,对于闲置资产产生的原因、使用情况等进行记录,为下一步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
通过闲置资产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让高校闲置的资产重新利用起来,发挥其价值。首先,要实现校内的闲置资产共享,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将各部门闲置的资产信息进行共享,促进闲置资产在校内的共享流通。有的高校办学规模大,部门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某个部门闲置的资产可能是另一个部门急需的资产,通过共享平台,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提高了资产的使用率,减少了资金投入。其次,要尝试将闲置资产与社会资源共享,利用闲置资产和社会机构进行联营或合资,把闲置资产市场化,使其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好地增值创效。比如,可以将闲置的场地规划为停车场,对外出租,也可以在满足校内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将校内的停车场、体育馆等对外开放,获取一定的收益。另外,闲置的旧校区里面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齐全,可以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合作,获取一定的收益。当然,这种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和准备工作。要明确学校和合作机构的合作关系,明确资产的产权归属,避免产权不清带来的纠纷;高校要合理的评估合作的项目,对预期的收益和潜在的风险要充分的了解,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导致资产损失。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闲置资产,对于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价值,减少管理成本。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尽量减少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导致的资产闲置的情况,同时加大对于闲置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合理的盘活方式,挖掘其价值,实现闲置资产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