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军之 方书亮 周 耘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淮安223001)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目前其总产、面积和单产分居世界第 1 位、第 2 位和第 7 位[1]。 纵观我国优质稻发展历程,自20 世纪80 年代初至今,优质稻生产历史上共经历了3 次起伏阶段[2-3],当水稻产量较高,市场卖粮难时,国家鼓励以发展优质稻为主,而当粮食供不应求时,就转而重视增加水稻产量,以此来调整粮食市场结构。2020 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动荡,我国把“稳粮保供”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2021 年中央1 号文件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各省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并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可见作为主粮的水稻生产进入了丰产与优质并重的新的发展时期。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 淮安属于农业生产大市,也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水稻种植面积470 万亩左右, 其面积和总产均位于全省第2 位。 优质稻米种植位于该市农业“三特”产业首位,优越的水土资源及水稻生长中后期的温光资源较适宜发展优质稻米生产。 淮安作为全国稻米博览会的发源地[4],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稻米博览会。 淮安大米常年供应南京、上海、浙江等大城市市民消费,“淮安大米”品牌享誉全国。 但随着全国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加剧,淮安优质稻米生产也面临着诸多问题[5],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对保障该市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稻农种植收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品种的更新演变中,主体品种的优质化和丰产化在水稻生产中占比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至今,当地水稻品种发生7 次更新:一是20 世纪50 年代初推广籼稻良种,实行土种改良种;二是1956 年开始推行“籼改粳”,推广种植优质中粳稻;三是自1960 年始,先后推广种植了珍珠矮、农垦57(金南凤)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优质食味品种;四是从1970 年开始,推广种植优质中籼、优质中粳,并有一定面积优质杂籼水稻;五是1980 年后至90 年代初期,推广种植优质杂籼品种,伴有一定面积的优质粳稻品种[6];六是20 世纪中期至21 世纪初,推广种植中熟中粳“淮稻系列”“ 连粳系列”等产量稳定、品质较好的中熟中粳系列品种, 进入优质高产粳稻为主的年代; 七是2000 年以来进入以产量较高, 且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多样化时期。 以南粳系列优质食味粳稻为代表,同时淮稻5 号、苏秀867、华粳5 号等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也占有较高比例,步入品种繁多的种植时期。 品种更新换代不仅使得淮安优质稻生产的单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优质稻米的食味品质得到很大改善,丰富了淮安优质稻米市场。
伴随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演进, 首先在水稻育秧技术上不断创新。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多是水层育秧,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以湿润育秧为主,60 年代中期推广以陈永康的“落谷稀”为中心的育秧技术,70 年代初推广塑料薄膜育秧和温室育秧技术,80 年代推广“两段秧”及三茬、三秧、三初、三苗配套技术,90 年代开始推广旱育秧技术,近年来推广与机插秧相配套的塑盘旱育秧技术,以及以“三控”为主要手段的培育长秧龄毯苗(钵苗)大壮苗育秧技术[6],育秧从过去农户个体育秧逐渐转变为工厂化或规模化的育秧模式,育秧也进入轻简化时期,提供的秧苗素质也不断提升。水稻大田管理从过去的相对粗放的经验管理发展到以精确定量栽培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主的多种科学管理方式,当地优质稻生产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技术的投入,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成为新的导向,这都对充分发挥当地优质水稻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适应能力、增加产量、改良稻米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是建设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多层次提高稻米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收益。 总结淮安市优质稻米营销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20 世纪80 年代的本地市场交易,即自给自足的发展初期,90 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强大助力推动下,出现部分知名优质稻品种,稻米销往南京和上海等地,自21 世纪初,经首届稻米博览会的宣传,“淮安大米”品牌全国知晓,依托“淮安大米”品牌,全市涌现了一大批如淮珠大米、凌桥大米、 岔河大米、 帝皇鹰等省内外知名品牌大米。 面对企业竞争的乱象,市粮食局创新确定了“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发展思路,即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融入价值链、品牌链,积极推进“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储、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工作,并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为联盟企业共创机遇。 在这种独创模式下,淮安将品牌意识真正融入了稻米产业的每个环节,形成高品质全产业链。 有重点地培育扶持一批专门从事经纪活动的优质稻米农工商联合公司、农产品贸易公司等,搞活“淮安大米”流通;通过推行配送、超市、设立专柜等更高层面的优势互补的营销方式,提升“淮安大米”的形象和档次。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淮河下游,介于北纬32°43′~34°06′,为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气候带,属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较为丰富。 淮安无霜期长达224 d,其中水稻安全播种至安全齐穗的时间长达140 d 左右, 且前期温度上升平稳,水稻生殖生长期较长,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大多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20~25℃,昼夜温差较大,有利水稻籽粒灌浆成熟,显著提升优质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8-12]。加之工业污染极少,生态环境优越,适宜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淮安优质稻米虽没有东北黑土地的土壤资源优势, 但水稻生长期独特的温光条件可以有力地提升淮安大米的品质竞争力。
淮安市境地势平坦,大部属里下河水乡,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近1/3 为水域面积。其中包括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以及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人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在境内纵横贯穿。 淮安属于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兼具南北气候特征。 地形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体。 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 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pH 在7~8 之间。优越的水土条件和气候环境,是该市出产优质稻米的自然资源禀赋。
淮安水稻生产历来重视新品种领域的探索,不仅具有实力雄厚的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多年的品种材料基础,同时由于处于国家南北分界点的重要位置,更是吸引全国多个育种单位到此繁育和示范新品种, 为淮安优质稻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 淮安市农科院育成的淮稻系列,一直以高产优质占据淮安的水稻市场, 其中淮稻5 号多年保持较高的种植面积,品种性状稳定,高产优质的优势明显。另外,连粳系列、南粳系列(淮南地区面积较大)、宁粳系列,以及从河南、天津、山东、浙江引进的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品种,为当地水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品种开展了适宜的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推广,其中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技术覆盖率在60%以上,较为成熟的机插稻技术每年覆盖面积超过200 万亩,针对迟熟品种的抛秧技术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成熟,在涟水、盱眙等地覆盖面积较为广泛。另外, 当前全国较为先进的钵苗摆栽技术也日趋成熟,为迟熟优质水稻品种种植提供了新的方向,配套的测土配方施肥及大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也较为完善。
经过长期的品牌培育,目前“淮安大米”是全国食品行业十大消费者最喜爱品牌、中国优质稻米交易博览会金奖大米(第一属、二属、三属、十二届)、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荣获“2013 中国十佳粮油地理品牌”和“2013 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2 项荣誉,并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桂冠。 全市已创成“淮安大米”(稻和米)“金湖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 个,稻米类无公害农产品450 余个、 绿色农产品16 个、有机农产品2 个。 诸多授权企业借助“淮安大米”品牌影响力,大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市现有注册商标的稻米生产企业150 多家,其中年销售额2 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5 家。 省龙头企业有中储粮苏王米业、洪泽国瑞绿色食品等6 家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 家。 目前“淮安大米”声名远扬,在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和占有率,并成功打入多家知名连锁超市。
虽然淮安优质稻米生产自身有较多的优势条件,且在南方稻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全国稻米市场竞争加剧,其自身竞争力有所减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淮安大米”市场占有率下降较为明显,其品牌影响力较之前有所减弱,据统计,2018 年“淮安大米”品牌价值38.59 亿元,而相邻盐城市的“射阳大米”185 亿元,全国知名的“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近700 亿元,相比知名优质稻米品牌,本市的差距较大,分析原因,有市场因素更有自身在优质稻米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不足。
近几年稻麦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 产量方面,大部分水稻品种产量潜力较高,但年度间高产重演性差,受环境影响大。 品质方面,近年来育成的品种(组合),品质均达国标三级以上,有的品种出米率较高,但食味品质一般,有的食味较好,但商品价值较低,受到农民和商贩认可的品种较少,而品质达国标一级和二级的优质水稻品种少之又少。 抗性方面,育成的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较为协调的品种不多。 品种布局方面,农户盲目选用品种;品种多而杂,农户自留种较多。 全市470 万亩水稻,年应用品种有100 多个,种植面积稳定在50 万亩以上的极少,水稻主导品种地位不突出,不利于规模化种植,更不利于产业化开发。
淮安具有发展优质食味稻米较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 而关于优质稻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创新集成做的还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上提到的品质达二级以上的品种极度匮乏,不仅优质粳稻匮乏,优质籼稻品(系)更少;机插优质粳稻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还需深入,突出表现在播量大,秧田期培育壮秧技术农户掌握不熟练, 钵苗机插虽然在示范基地已相当成熟,但大户仍未掌握,推广面积较小;优质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肥减氮技术体系研究尚属于空白;面积相对较小的种植群体对新技术投入较少, 往往采用更为“轻简”的直播稻技术,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双降”,导致淮安大米的“源头”出现了问题。 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覆盖率和应用率,也是迫切要解决的难题。 总之,优质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是当前淮安市水稻生产较为薄弱环节。
目前大米和水稻生产质量标准多是参照1999 年国家标准执行, 有些企业收购稻米或加工大多是凭借收购人员的个人经验来实施,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的食味品质越发得到重视,当前尚无明确的食味品质标准。 而当前的标准仅作为品种审定参照标准, 作为大米加工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全面。 因此,急需制定地方优质稻米生产标准。
据调查统计, 当前淮安稻米品牌近300 个,“淮安大米”包装随地销售,铺天盖地的“淮安大米”真假掺杂、良莠不分,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尚未形成,大米市场秩序比较混乱,难以形成整体竞争合力,往往相互竞争形成内耗。
淮安稻米种植以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为支撑,通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形式, 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规范田间管理,规范化肥农药使用,采用环保种植模式,订单农业、水稻种植合作社专业种植等新型产业模式蓬勃发展,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绿色水稻种植基地、有机稻种种植基地遍布淮安大地,实现基地化生产、层次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源源不断地为优质食用稻米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 优质生产基地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稻田肥力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做到因地因种科学栽培、良种良法综合配套,确保优种出优谷,优质稻谷生产基地是优质大米的“第一车间”。
良种良法配套, 好的技术才能充分挖掘水稻产量和品质潜力。 当前淮安优质稻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良种选用和品牌创建,往往容易忽略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不是单纯的把水稻种出来即可,它包括水稻品种筛选布局、种植方式选择和应用、 种植技术的轻简化、 种植收益最大化等等,是优质稻产业链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 往往好的水稻品种,农户种不出高产量和高品质,影响品牌的树立。
种植出好大米技术上需做到6 适宜。 ①选择适宜的机械化种植方式,利于品种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在淮安稻麦两熟条件下选择钵苗(长秧龄)机插栽培稻米品质明显好于毯苗机插, 而毯苗机插栽培稻米品质又好于直播。 ②适宜播栽期,确保在当地最佳季节抽穗开花灌浆。 优质稻米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孕穗后期至扬花、灌浆、成熟,尤其是灌浆时段最为重要,直接影响品质优劣。 ③适宜的种植密度,促进个体群体协调生长。 若种植过密,则既不利于对群体进行中期调控, 也会导致整精米率下降、 垩白粒率增加、透明度变差、直链淀粉含量升高,使稻米品质变劣。 ④适宜的肥料管理方法,可以满足稻米优质形成的养分需求, 注重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和生物钾肥、 菌肥等生物性肥料的施用,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育质地疏松的土壤结构, 使土壤微生物活力强、透水透气性好、土质清洁污染少,以减轻长期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施用带来的残留污染。 ⑤适宜的灌溉方法,能满足优质稻米形成的生理生态需水。 长期淹灌或生育后期脱水过早,都不利于米质的提高。⑥适宜的病虫草防治方法, 保障稻米优质安全形成与无污染坚持预防为主,运用抗性品种、信息素(性诱剂) 和昆虫天敌等多种生物防治手段和生态综合防治等控制病虫害。
充分发挥淮安河湖交纵水网优势和较好生态环境优势, 因地制宜搞好稻田综合种养绿色生态工程, 例如稻鸭、 稻虾、 稻鱼、 稻蟹共作等, 有效控制与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种出让人放心的绿色或有机优质稻米, 更利于打造叫得响的高端稻米品牌。大力宣传和推广“盱眙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稻多收。
大米加工业是连接水稻种植与大米消费的重要桥梁,忽视大米加工业的发展,则会切断水稻种植与大米消费市场间的联系,不利于各产业的发展进步。通过发展大米加工业,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 引导大米加工企业向前延伸发展自身的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 向后延伸发展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加工生产,提高一、二、三产业整体效率,促进产业间融合。 在稻米全产业链中,商标大多产生于加工企业,商标是品牌的重要标志,可以发挥加工企业的引领左右,既能有效衔接生产与消费,也有利于品牌的推广。 淮安优质稻米加工业以龙头企业为代表, 通过订单农业及与承储企业合作的形式保证优质稻米原料渠道供给,整合稻米加工资源,实现稻米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生产, 保证淮安大米的优良品质,突出稻米加工业产品品质的高端化。
优质稻米产业链是需求型产业链, 稻米销售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而打造品牌正是销售的途径之一,通过打造“淮安大米”品牌,从而实现整合稻米产业链的价值增值。 “淮安大米”采用母子商标形式,并对这些商标及包装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品牌打造是实现企业价值和消费者价值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能促使农民受益,使现代农业水平得到提升。 着力打造特色优质稻米品牌,打好生态大米品牌,大力扶持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稻鸭共作、稻渔共作及有机稻米种植, 打造淮安特色优质稻米中高端品牌,提升优质稻米价值,提升农户种植收益,进而以此调动农户种植优质稻米的积极性。
产业联盟是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在淮安粮食局的主导下,稻米种植、加工和经销等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 以打造中国好大米为目标,通过联盟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间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强强联合”,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和低层次的恶性竞争, 推动联盟企业良性合作,实现优质稻米行业的抱团集群发展,使各合作方充分发挥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产生较大的市场影响力,推动淮安大米产业的发展。
实施全产业链的发展关键在于“融合”,淮安优质稻产业在全产业链基础上,切实推进价值链、品牌链与之融合,打破行业界限、所有制限制,将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规模经营。 在进行稻米种业、种植业、加工业、仓储物流业、销售业及周边服务业相互有效衔接的基础上,融入“淮安大米”的品牌价值,坚持进行品牌建设,做好市场营销和推广宣传工作。 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依靠联系效应有效衔接, 优势互补,实现价值的一次增值;另一方面,用品牌打造优质大米,将品牌价值融入产品,能够实现价值的二次增值。 这样就完成产业链、品牌链和价值链的三链融合[13]。 对良种、种植、收储、质量、包装、宣传 6 个环节进行统一。 统一良种保证优质大米的品质;统一先进的种植方式和社会化服务方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统一收储于淮安大米优质稻谷专用存储点,实现加工企业与承储企业的合作, 既能保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同时也降低承储企业的经营风险;统一稻米的销售质量,以国家有机、绿色等食品标准作为淮安大米的质量标准; 统一包装和统一宣传是对销售环节的统一,按照“‘淮安大米’+企业商标”的模式包装宣传,使消费者对淮安大米具有更深刻的印象。 六点统一的推进代表着淮安优质稻产业标准化的要求,而标准化是优质大米品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