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辉 王艳丽
(1.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河南洛阳471000;2.洛阳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河南洛阳471000)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沉积物、农药、畜禽养殖、肥料等分散性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可控性更差。
洛阳市农业面源污染和全国一样,量大面广、复杂多样,2007 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源污染依然存在,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 现有耕地4.33 万hm2,基本农田3.755 万hm2。 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52 万hm2、总产保持在2 万 t 以上。 经年累月的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面源污染。
据畜牧部门数据,截至2020 年底,洛阳市生猪饲养量312 万头,全市存栏500 头以上生猪场639 个、生猪年出栏量160 万头,每头猪年产粪便1.2~5.0 t,全市生猪年产粪污370万t左右;肉牛饲养量57.70万头,每头牛年产粪便68 t, 全市牛产生粪污346 万t 左右;奶牛年存栏量2.84 万头,每头年产粪便10~15 t,全年产生粪污30 万t 左右;肉羊饲养量151 万只,家禽饲养量7 106 余万只。 保守估算,全市畜禽粪污年产量在100 万t 左右。目前畜禽粪污的处理方式只有小部分制作成有机肥,大部分进行发酵还田。 畜禽粪污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是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据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教授实验检测数据表明,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化肥农药流失量大,而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被严重高估,农田氮素流失仅为以往估测值(全国约 1 400 万t)的12.7%,即氮、磷流失量仅分别占施肥量的5%和1%。 以此推算,全市氮、磷的化肥流失量约有 1.16 万t 和 0.23 万t,甚至更少。 但流失部分仍然会通过径流、淋溶、硝化与反硝化等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
洛阳市常年播种面积60 万hm2左右。2020 年全市化肥使用量23.2 万t(折纯),按播种面积,亩均化肥用量25.77 kg,折每公顷用肥量386.55 kg,要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污染水体而设置的每公顷用肥量225.00 kg 的安全上限。肥料利用率为40.2%,基本与全国持平。
2020 年洛阳市农药实际用量(折百量,即百分比含量,标记为“%”,下同)527.7 t,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5 t, 减幅 0.47%, 实现负增长。 农药的利用率为41.2%,未利用部分会进入到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其量大、面广,发生随机,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控制起来难度很大。 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原农业部于2015 年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洛阳市以此意见为指导,先后制订了 《关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洛阳市到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洛阳市循环农业实施方案》《洛阳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协同监测工作方案》《洛阳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最大限度做好全面、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工作。
一是依托农村沼气建设, 不断探索以沼气为纽带,沼肥综合利用为切入点的循环农业模式,洛阳市目前形成了“猪—沼—果(菜)”“猪—沼—粮”等循环农业模式, 全市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有40 余个,循环农业示范点(园区)面积13 330 hm2, 沼肥综合利用面积达到 33 330 hm2,年消纳粪污84 万t。 二是探索资源利用新模式,洛阳市2020 年投资165 万元新建一座1 630 m3的秸秆—粪污混合原料—红泥覆膜集中供气沼气工程, 可以再消化利用部分畜禽粪污。 三是推行畜禽养殖规模化生产, 完善畜禽粪污综合处理配套设施建设, 从源头防治。 四是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 采用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因地制宜开展畜禽无害化处理, 实现畜禽粪污的肥料化、 饲料化和资源化利用。
一是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推广过腹还田、 堆沤还田使用沼液沼渣还田、利用养殖场粪便制造商品有机肥还田等技术,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使洛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0.2%,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降低了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减少了化肥使用和流失量。2020 年新增有机肥料生产企业4 家,全市总数达到27 家,新增有机肥产能10 万t,总生产能力达到60 万t。 二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全市实现村村覆盖。 市、县成立专门队伍,配备完善设备、仪器,对辖区的耕地进行化验,列出土壤主要元素的含量,按照生长作物的不同要求,出台肥料使用配方,推广使用化肥(N、P、K 单一化肥)、复合肥、配方肥。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可减少化肥投入6%以上,1 年可少施化肥1 万t。2020 年全市累计发布作物施肥配方61 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47 万亩次, 技术覆盖率达到98.6%,配方肥使用面积566 亩次。 2020 年化肥施量较上年减少0.6%,实现了科学施肥、减量控肥的年度目标。三是推进结构调整,减少化肥使用量。 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特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山地、丘陵地区,发展需肥量少且耐旱的农作物,通过开展间作、轮作技术,满足植物对土壤营养成分的自身调节,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按照农业农村部到2020 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洛阳市制定了农药2020 年零增长实施方案,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增长幅度,2020 年已实现农药使用量较上年负增长。 一是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启动全市56 个市、县、乡、村4 级监测网点,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 及时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实现早防、早治。 充分利用全国和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 提高病虫测报信息化水平。 二是推进科学施用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加强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新剂型、新助剂和科学环保使用技术,使新型农药使用率达到90%。 三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结合农机补贴、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实施,支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目前,洛阳市拥有防治服务组织数量201 个, 从业人员总数4 310 人,拥有高效植保机械2 491 台(套),其中小型装备 2 040 台(套)、中型装备 432 台(套)、大型装备台19(套)、无人机25 架;日作业能力12 400 hm2,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四是建立了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示范区。 建成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 科学用药等各类防控示范区16 个,其中农业农村部示范基地1 个、省级示范区4 个、市级示范区11 个,示范区面积达3 646 hm2。 示范区内试验示范杀虫灯、黄板、性诱剂、食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9.8%;推广农药减量助剂等物理措施和生物农药、 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农业活动中, 防治的主力军是“三农”各行各业,要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充分提高防治意识、调动“三农”各行业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洛阳市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效益高”“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 农用薄膜,施用有机肥料,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和减少微膜使用”等相关知识技术开展宣传;宣传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用地膜的回收利用等技术,强化对各级技术人员、农药肥料地膜生产企业、经销商等系统培训,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指导,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建立科学预防长效机制,从源头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