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文 方 潇
(青岛农业大学 动漫与传媒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波普艺术在视觉传达创作中最初以广告形式进行传播,其中既有商业宣传广告,也有街头艺术类广告。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广告由最初的纯手绘逐渐演变为打印的方式,以广告为载体的波普艺术随之大量出现不同表现形式。“波普艺术以其‘亲民性’席卷整个欧美,顺应了时代精神,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当前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想”。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1953年,日本最大的全国性质广告行业自律组织——全日本广告联盟出现,波普艺术的繁荣时期与日本广告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不期而遇。日本的电通公司在1971年后成了世界广告业的头号公司,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段时期,日本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对波普艺术在日本的普及产生巨大影响。再到1975年,日本彩电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此时波普艺术在日本的传播速度更快,波普艺术在日本从一种流行文化逐渐扩散为通俗文化。
日本彩电的普及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不论是日本的《哆啦A梦》还是美国的米老鼠系列,都在电视机里频繁播出。彩电的普及加快了波普艺术在日本的传播,同时,近代互联网与各类新媒体的出现又让日本的广告业再次腾飞。日本作为世界上手机媒体起步最早的国家,手机提高了广告传播信息的有效性,更促进了波普艺术的有效传播。村上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波普艺术大师,他大胆地将波普艺术与动画创作相结合,尝试波普艺术在日本的本土化,把米老鼠、哆啦A梦等流行动画角色加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波普艺术。
日本艺术家横尾忠则用大胆的颜色去表达日本人内心深处不愿接受的现实,他的海报很大程度讽刺了当时的平面设计。除此之外,日本的许多动漫也将波普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例如《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里废旧电器和垃圾堆成的公共艺术、大街小巷墙上随处可见的流行涂鸦、高楼大厦商业区的广告牌与电视广告屏以及动漫中粗黑轮廓线的画风无不体现出波普艺术与商业宣传的结合。动漫故事里流行的骷髅符号,《攻壳机动队》中的“笑脸男”标志,甚至在《不吉波普不笑》中的不吉波普也可以作为一种流行标志存在。
日本的传统艺术浮世绘明亮强烈的色彩和强烈的线条与波普艺术的粗轮廓线和强烈颜色,以及浮世绘倒映的日本一定时期的繁荣与波普艺术中提道的消费主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同为平面艺术,况且早在19世纪浮世绘就已在西方艺术家中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波普艺术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的浮世绘结合也十分成功。
动画作为媒介与艺术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之一,众多艺术内容通过动画这一媒介展现出来,而近代日本动画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不同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许多艺术思想也可以通过动画表达出来。动画作为影视的一种类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视听语言,而视听语言就必然会涉及符号学内容。法国符号学家麦茨提出电影第二符号学,在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影视作品。而波普艺术符号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人的心理。因此,笔者认为视听语言与波普艺术符号之间可以相互结合,这一点在动画《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中有所体现,在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中更为明显。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中包含着“认同、偷窥”这两个特点,而波普艺术中与其对应的就是将“偷窥”人们的生活与所思所想和人们普遍认同的流行文化寄托在一个符号上,这一被广泛认同的符号就成了一种大众流行文化符号。可见,这种波普艺术符号成为视听语言中的符号已经出现在动漫中。在动画视听语言中,里面出现的符号其实就是“偷窥”的渠道,“观众可以在电影中满足‘看’的欲望,这种‘看’本身就是一种本我欲望的满足”。在动画电影《命运之夜——天之杯II:迷失之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摄像机在教堂顶部十字架正后方向下俯视,近景是教堂顶部的十字架远景男主从左边向远处跑去,而视觉上是远处的男主跑向近景的十字架的中央,根据圣经中所述耶稣是为了赎人民的罪恶而甘愿钉死在十字架上,而男主跑向十字架其实也揭示了男主的内心——为了拯救女主“赎”女主的“罪”,甘愿将自己钉死在十字架上,放弃自己做“正义伙伴”的理想而变为做只属于女主的正义伙伴。而此时的观众也早已“入戏”形成了对男主的镜像认同。同时,这一符号就是一种观众偷窥男主内心的介质,而导演也通过符号将男主此时的内心剖开展现了出来。波普艺术符号里也具有一定的“偷窥性”,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大多展现的是现代人对大量、重复的商业广告的视觉厌倦,而每当人们看到他的类似作品时就会无意间暴露自己的视觉厌倦,通过符号表达,其实也变相的“偷窥”到许多人的内心。时间一长人们一看到此类的广告就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麦茨的符号学基础是架构在索绪尔的能指、所指的二元论之上。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波普艺术符号运用到视听语言中,那既能作为一种画风或者形式,提高动画的艺术性,又能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借助动画这一媒介表达出去或者通过艺术符号丰富动画思想。
在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之中,大多都是相似事物的反复重复与印刷。在《玛丽莲·梦露》中,安迪沃霍尔用单调的几种颜色组合一个个将她们并排在一起,有种很强的讽刺意味。对观者有强烈的冲击力,让人意识到商业广告在现实生活中的泛滥和当时美国的大众趣味趋向,使人感受到这种商业化的消费社会所带给人们的视觉疲劳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重复商业广告的厌倦心理。引发这种感受的波普符号是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出现,而又由于感官的疲劳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体的厌倦,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集体无意识是不容易被感知的,“集体无意识”更像是人们对于社会中某些事件在认知上的一个思维方式,需要用意象将其赋予象征意义,而艺术要想表达这种思想,这就需要运用符号去直观的表达,而影视具有很强的直观表达的能力。因此许多导演用动画、电影等形式去表达这艺术思想。在动画《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里的骷髅标志徽章和《攻壳机动队》中的“笑脸男”标志一定程度上都展现的是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中戴最流行的骷髅标志徽章的人们,情绪受到干扰逐渐变得难以控制,这也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波普艺术是一种可以将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而置于影视话语之中的动画,在商业与艺术的取舍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波普艺术与动画的融合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矛盾问题。波普艺术能将商业与艺术结合,其“通俗性”和“大众性”占很大比例,例如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美元符号》、村上隆的《Mr.DOB》等作品,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流行符号作为创作的源泉,既对商业进行了宣传又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思想。那么,动画创作也可以借鉴波普艺术流行的原理,将剧情做到通俗化贴近人们的生活使大众更容易接受。当然,在这基础上必须要加入一定的艺术性。例如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所表现的宗介和波妞之间纯洁的童真与情感以及快乐的日常生活,这些都能大限度引发观众对儿时生活的共鸣。动画中波妞是人也是鱼,这就反映出动画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而剧情中宗介等人努力去保护波妞也是象征着保护自然。以这一思路创出的影视动画在艺术与商业上往往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波普艺术风格在用于平面创作时,往往具有强烈明快的色彩特点,不论是凯斯哈林的粗轮廓线的街头艺术、村上隆色彩斑斓明快的《骷髅头系列》和《太阳花系列》,还是安迪沃霍尔的相似物重复,这是日本在将其本土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传统的二维平面画风。例如,《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中具有强烈波普艺术特色的粗轮廓线平面画风与三维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汤浅政明在《心理游戏》中也一定程度融入了波普艺术的元素,而这些画风,其实都是在传统二维画风上的一种创新。
波普艺术在日本本土化与波普艺术符号在日本动画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动画的创作思想。而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对现代社会的敏锐观察。《美丽新世界 The Animation》中流行的骷髅标志与大量的广告就作为表现动画中人们对社会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考,而在动画《攻壳机动队》中“笑脸男”的流行标志也表达了动画中人们的一种集体社会心理和对赛博朋克式的社会下人意识的思考与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波普艺术不再是一种社会主流艺术,而是转变为艺术史中的现代艺术风格,并且融入大众生活众多可见领域。而近些年来,日本动画产业的高度发展促使日本动画将艺术本土化,使商业与艺术结合,推出了融合各类艺术风格具有创新理念的新作品。中国近代动画刚刚崛起,新时代中国动画要想在国际舞台具有竞争力,应当借鉴波普艺术思想,在形式和思想上共同下功夫,保持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不同层次与文化背景的人群对精神文化需要有所不同,在这一方面,动画人就可以通过借鉴日本动画的发展来思考中国动画如何结合本土文化与国际流行艺术进行创新,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艺术与思想深度的优秀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