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形路线在群舞创作中的运用

2021-12-25 03:41来静璇
大众文艺 2021年23期
关键词:路线调度流动

来静璇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在舞蹈创作中,将空间能够合理且具有审美意味的运用,犹如魔术师手中的魔杖。不仅解决了由简到繁的线性调度,更是加强了立体的综合调度。如此创作才能够有新意,有深度。“李承祥在《舞蹈编导基础教程》中对线性方面进行了空间调度的分类,把复杂多变的调度图 形归之为曲线、直线、圆线等。”因此,舞蹈编创教学中的技术分类也是不断在实践中被总结出来的。本文所提道的环形路线概念,来自拉班舞谱中对动作产生记录的符号说明。“一个环形路线应尽可能是标准完整的一个圈(360度),或圆圈的一部分。很多曲线路线可以被划分成环形的片段。”

环形不只是圆形,它是舞台调度的语言。以圆为底,形成为环,流动成绕。在舞台空间的运用中制造出环而不停地流动感。在重叠、纵深、透视等空间层次中展开,达到延伸至舞台画面之外的视觉体验。通过距离、位置、方向等各层面的重组建构,魔术棒的作用不断凸显。在环绕中进行顺、逆时针的流动,通过收缩、集聚、扩展、等手段、使创作焦点更加明晰。本文将以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产生的两部作品为例,解析环绕技术的运用。对舞蹈编导的教学认知进行总结。

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影响力颇高的三部群舞原创作品为例,男子群舞《梅园梅》、女子群舞《沐月行》,女子群舞《半个世纪的等待》来进行例证分析。以此说明一个技术的产生是如何从概念化进入到完整形态的呈现。

这三部舞蹈作品在环绕调度的使用和表现中都有其独特的构思,并最终借其环绕技术的运用使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环形路线技术的运用,完成了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对接,不仅仅在作品的可视性上具备独特性,也凸显了内容中意境悠远的风格。使得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南京艺术学院男子群舞《梅园梅》。(曾获2006年全国舞蹈比赛优秀创作奖,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舞蹈创作比赛评委会大奖)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优秀编创奖,之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分别获得创作金奖、评委会特别奖。作品打破了以女子形态传递花语的传统形象,以男性形象重新立意,以男子的阳刚形象提取梅花的精神品质,意在传达抵御严寒历尽艰苦,等待春天的坚韧气度。编创过程中环形作为整部作品的开端部分,通过内外双层的重叠圆形,在不进行流动的基础上,以上肢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移动,形成纵深的视觉效果。从而制造出身体运动过程中既有群蕊飘摇的视觉效果、又有环形空间里紧蹙相拥的稳定性特征。制造并表达出团结的意向。形成了整个作品的核心。通过交错、重叠等身体形态制造了空间层次这样的编排设计产生出簇簇寒梅在凛冽风中抱团取暖的整体形象。至此,环形调度完成了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和审美特色。同时也为后半部分对调度的打破推进奠定了基础。

随后出现的是环形被突然的打破。在跌落、复原的推进中继续,直至回归原点。在这部分舞段中环形越是打破的彻底,越是在回归处彰显其可贵。至此伤痕累累的回归已经无法形成最初稳定而结实的环形,而是形成了高低前后,各不相同的残缺环形,仿若经历了暴风狂雨后留在旷野中静等春天到来。在形似圆环又错落无序中用逆向层叠推进,在空间中进行由上至下、由远至近的运动,作品结尾处再次采用环形围裹的方式,用躯干不断制造空间错落形态各异的态势,仿若狂风过后徐徐下落的花瓣,直至结尾焦点落在一只缓慢而不断绽放的手上。形成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至此,这部作品形成了有序-无序-无序中的有序,一共三个部分。在这个作品中,环形路线的技术的使用既是起因,又是核心。以环绕技术为起点支撑、在不断转化形成了舞蹈语言功能,传递了从抽象概念到具象语言的重要作用,完成了作品的主旨。

女子群舞《沐月行》(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作品银奖,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的出现,再次打破了写实性风格一以贯之的模式。借用朝鲜族舞蹈素材为创作源泉,同时突破了传统朝鲜舞蹈的束缚,只保留了传统祭祀中环绕的形态,又通过环绕的流动制造和设计出了符合镜框式舞台的最大化审美。描绘出了朝鲜族少女们在郎朗星月下天真无邪的游戏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遐思与向往。环绕技术的使用在作品中贴切而鲜明地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形路线的功能,表达出作品的语言功能。以环绕的技术手段贯穿了整部作品,技术层面的运用所传递的寓意与作品本身完美地贴合。月光如水倾泻,少女舞步轻盈。

作品开始部分,身着素衣的少女们缓缓起身,轻盈而欢快地穿梭在舞台上。人数从少至多地汇聚,是通过路线中逆时针环绕与顺时针环绕完成的。巧妙之处在于,流动中的环绕使人数不断增加,感觉不到技术运用的突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技术形态的使用,流畅而丰富的舞台画面脱颖而出。一气呵成的环绕流动调度仿若一幅唯美的画卷缓缓舒展,少女们只需要抬起轻盈而灵动的脚步便制造出宁静如水却又灵动活泼的形象。环形路线的制造在这里完全成了作品的主导调度,环绕路线中不断形成的流动,也一刻不停地制造出新的舞台调度。环绕的重组、建构、让观众看到了田埂间、小路上、赤足踏歌、移步换景的灵动少女们。不断地环绕之后少女们形成一个层叠不断的圆圈。倏忽,利用脚下的流动立刻形成了有圆心与圆周的大环形。在这个静止的圆心中间,站立着一位身姿舒展,缓缓望月的少女。而圆周的少女们则是席地而坐,向内望向少女。这里,圆心中的少女代表着被祝福的对象。这样的瞬间移动使视觉焦点一下子拉到了圆心里。而环形路线的作用不仅仅是线路的流动,还打破了维度与平面的视觉性,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环绕在这里不仅仅是技术的存在,更是打破了静与动、走与停的单一画面,形成了一幅和谐与静谧的画面。当少女们围成圆周,面向圆心时,圆心里的姑娘在月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月光撒满全身,舞蹈也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语境当中。这个作品的出现是朝鲜族舞蹈的创新,出发点简单朴素,但是却完成了通过技术的体现准确传递舞蹈语言的功能。

如果说前两部作品在技术的使用上运用了技术制造了视觉效果,那么第三部作品则传递了在虚幻空间中运用环形路线这一特殊材料制造叙事情节的重要功能。

女子群舞《半个世纪的等待》,(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银奖)。以南京雨花台烈士许包野和妻子叶雁萍的故事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烈士许包野为了革命奉献生命,而妻子独守小家,长达半个世纪等待的凄美故事。妻子经过半个世纪的等待等来的却是丈夫早已牺牲的消息。作品不仅表达了对革命夫妇的敬意,更是传递了雨花英烈的精神带给人们的信仰和震撼。作品语言风格简洁流畅,群舞的烘托与独舞叙事在同一空间展开,空间构成不仅从技术出发,更是解决了舞蹈语言的功能性,在个人情感传达与形式逻辑性表现中取得了完美的结合。环绕路线的运用也是独具一格,开启了作品中叙事性与观赏性的双重结合。作品开端,群舞部分以地面形态的流动进入,如潮水般涌入并贴近独坐在台中央的独舞演员脚下。此刻,以独舞为圆心的环形进入到顺时针的缓慢移动中,这里的环绕仅仅在圆心身上发生,仿若时针的流淌缓缓地走了半个世纪之久。独特的创意是此时的环绕是通过地面的手臂通过转动圆心人物坐着的椅子被展现出来。群舞部分在环绕中的收缩与展开,连续地对应独舞人物形态的形象写照。紧接着,群舞起身,进入到环绕的另一个画面中,如流水般的记忆不断在独舞身边围绕,牵绊。直到发展至独舞不停地用手推开身边环绕的群舞,以示推开各种回忆。此时环绕的功能性被挖掘放大,从一个画面开始不断地推进至舞蹈的叙事,用技术的形式推动内容的发生。

环形路线的运用,是群舞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如何突破只有形式却无法传递更丰富的情感困境,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内容有形式才能构成完整的作品。环绕技术的运用绝非只是一个编舞创作中的技术,更是对舞蹈语言通过调度来完成内容转换的重要构成。以上三部舞蹈作品在环绕技术的使用中风格虽各异,却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各自作品中舞蹈语言的特点。《梅园梅》中,环形围裹扎根伫立,不畏酷寒意志坚定。《沐月行》中,环绕流动曲折迂回,从传统祭祀的形态中进入到大于舞台本身所营造的意境氛围。《雨花石的等待》将环形技术运用到舞蹈叙事中。三部舞蹈作品使用手法各有所长,却又各自把握着对审美的理解和运用。运用好调度中的技术设计,对群舞的熟悉与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调度不仅仅是一个画面、一种流动,它更是一个优秀舞蹈作品产生过程至关重要的技术构成。能够将作品的丰富性进行提升,同时也为舞蹈编导教学提供良好的典范作用。

猜你喜欢
路线调度流动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的应用与调度对策研究
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及控制对策
流动的画
画出路线
闻鸡起舞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