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2021-12-24 21:14熊锶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媒体创新发展

熊锶

摘要: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现状与传播特点,从而探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意义以及创新探索。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1.融媒体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根据CNNIC《第47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1]。该数据充分证明,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移动终端的强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来了解与观察世界。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催生了融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融媒体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1.1融媒体的概念

庄勇在《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指出,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 把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既有共同点, 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 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

1.2融媒体的发展现状

当前,融媒体的发展在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以及傳播效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融媒体因为其整合了多种传播渠道,使得传达给受众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在传播效果上,融媒体极大的实现了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不仅如此,现在各大传统的广播电视台纷纷改革,都在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融媒体中心,将各大部门进行整合,从单一的电视台播放新闻节目改为从抖音、微视、手机报等多种网络平台分发自己生产的内容,这足以说明融媒体的发展之迅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媒体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仍然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

2.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2.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实践中及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3]。

2.2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

当前,红色文化正朝着前所未有的趋势迅猛传播,融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速度之迅速,使红色文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受众的视野之中,不论是生动的动画演绎还是感人的电影叙述,都让红色文化的基因正在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渐渐发展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3.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特点

3.1传播方式多样化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广阔,也解决了红色文化在传播上的一大瓶颈。以前,一味的通过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传达给受众,单一的传播方式不仅在时间上受限制,受众没有准时收看节目便错过了这次节目的播放,而且最后取得的传播效果也不尽人意。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艺术传播的媒介在不断地升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实时收听广播,到传统的电视台播放节目,到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式传播,再到如今融媒体时代的全方位多角度传播以及受众互动参与。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即结合各种传播介质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融合传播,让红色文化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对于传播的效果也在不断加持。

3.2传播内容大众化

传统的红色文化的内容传播偏向于说教式的传播,在其红色文化内容的制作上也没有优势,用说教式的口吻将红色文化传递给受众,难免会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在融媒体时代,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的大众化传播做到恰到好处。首先它以微电影这一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作为传播的载体,其次它在内容上也加以精雕细琢,使传播效果达到顶峰。微电影的开篇,便用国际歌吸引受众,随后,又巧妙的利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瞿秋白牺牲的过程,紧接着通过中国档案照片馆大门的打开,向受众介绍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印象深刻的是当解说词为“那么多先烈离去了”,此时的画面中,各位先烈的照片也是在缓缓的离我们受众越来越远,这样一种声画合一的表现形式使得受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更为震撼。利用微电影的传播形式去传递红色文化,不仅仅通俗易懂,又与受众产生了心理接近性,无论是从制作上与内容上都在潜移默化地传递出红色气质与红色文化基因。广大受众也通过这种沉浸式的电影观看体验,将红色文化理解得更为透彻。

3.3传播效果互动化

融媒体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受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更强。以前,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将节目分发给受众,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方式仅仅在电视平台上,受众在被动的接受来自于电视台的各类信息。如今,受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诸如手机类App,资讯类网站上接受信息,也可以实时参与互动。特别是在网络直播的时候,受众可以实时观看并反馈自己的观看体验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互动,能够极大地减少信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隔阂,使信息的流通渠道更为畅通。例如,人民日报在创刊70周年之际,推出了一款H5产品,以“70年里记录的也是你的故事为主题”,受众在页面输入自己的年龄,便可以看到那一年发生的国家大事,这样的互动让受众产生了心理认同感,找到了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当时这款H5产品在朋友圈迅速转发,形成了一种传播之势。这种新兴的制作方式与传播方式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在进一步与受众的互动上进行增强。

4.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

4.1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以往,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处在非常薄弱的版块。不少人对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基因没有全面的了解,受众认为红色文化与自己相距甚远。其实是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没有被受众所接受。教条式的灌输红色文化往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我们可以选择欣赏各式各样的红色文化,可以选择观看一场红色革命电影、可以线下VR体验红色革命根据地等等,这些正在成为普遍的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而正是由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了加权,受众才逐渐接受各式各样的红色文化。由此可见,融媒体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举足轻重。

4.2增强整个民族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不可少的包括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媒体时代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最大程度上彰显出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將红色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有利于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复杂的世界背景之下,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会提升我国的世界话语权,使我国能够以更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虽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但随着互联网格局的变化与新兴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如何更好传播成为了一个恒久不变的问题,弘扬红色文化,传播好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目标。

5.1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任何产品,“内容为王”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必可不少的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博得受众眼球,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与精良制作的作品传播于大众的视野之中的做法比比皆是。例如,“在新婚之夜抄写党章”,这一篇文章曾经在朋友圈广为转发。但究其根本,这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这一主旋律文化的亵渎,还将红色文化这一文化精神的解读停留在表面。而如何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如何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如何与融媒体更好的结合,制作出内容精良、形式精美、思想精深的作品,才是创新红色文化内容的关键。

5.2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坚持融合传播

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融合传播,迎合大众的审美期待。现如今,直播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尝试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网络直播相结合,不失为一种传播策略。例如,当受众没有时间线下参观红色纪念馆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受众“云参观”红色纪念馆,受众可以实时向主播提出问题,主播也可以实时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更容易受到广大受众喜爱的,足不出户便了解了许多文化历史,在“云游览”中收获了红色知识,感悟了红色精神。除此之外,融合VR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也极具趣味性,VR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能够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我们可以尝试在线下商场开展VR体验馆,带上VR眼镜便能了解有关党史等等诸多红色文化。

6.结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传播方式上更为多样化、传播内容上偏向于大众化,在传播效果上更注重互动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在融媒体时代更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与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民族基因与民族力量。

参考文献:

[1]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2]李玮.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新闻与写作,2017(06):38-40.

[3]张丽,陈俊.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势特征与价值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融媒体创新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